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习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蝶恋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朝李白的《蜀道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楚辞。
]
2.唐代有一位诗人,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该诗人应是 ( )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孟浩然
【答案】B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其诗风与题干所述的特点相同,故选B项。
] 3.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故符合题干要求的是D项。
本题迷惑项是A,但A项源于D,故排除。
]
4.下列现象与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的是 ( )
A.词的兴起和流行B.唐诗的兴盛
C.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D.元杂剧的繁荣
【答案】B [本题考查中国古典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唐诗兴盛的原因主要有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开放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等,与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故选B项。
]
5.(xx·滨州期末)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答案】C [材料强调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
唐代后期火药开
始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没有实质变化,故A项错误;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至宋代新儒学理学兴起,没有实质变化,故B项错误;唐代文化如唐诗趋向贵族高雅化,宋代如宋词趋向平民世俗化,出现实质变化,故选C项;唐宋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都是通过分割相权加强君权,没有实质变化,故D项错误。
]
6.(xx·广东百校联考)南朝人王愔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
”由此可知王愔认为( )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
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
【答案】D [从材料来看,次仲创造了一种新体隶书形式,并非创立隶书,故A项错误;从“以隶草作楷法”,可见其并非创立草书,故B项错误;楷书出现之前,已经有较多书体形式,楷体并非唯一,故C项错误;从“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可见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故选D项。
]
7.(xx·广东十校联考)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特征B.玉面人的年代
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
【答案】D [根据所学,玉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是在夏商周三代;而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文字。
故选D项。
]
8.(xx·湖南长郡月考)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
A.小篆B.隶书
C.草书D.楷书
【答案】C [小篆的特点主要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选C项;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 9.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该评价反映出黄慎的绘画属于 ( ) A.山水画B.写意画
C.宗教画D.风俗画
【答案】B [从“无真相有真魂”可判断为写意画。
写意画反映文人画风貌,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故选B项。
]
10.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B.人物画
C.文人画D.风俗画
【答案】C [“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其画作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更是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项。
] 11.(xx·广东六校联考)“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答案】D [浪漫主义风格侧重写人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体现的人物和车马表演风格不符合,故A项错误;“……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湖”并不是指书画,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侧重于对社会的批判,与材料不符,故C 项错误;“……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湖”则指的是戏台上进行表演的虚拟艺术,故选D项。
]
12.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
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
A.生B.旦
C.净D.丑
【答案】B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当时的旦角全为男扮女装。
故选B项。
]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
的体裁。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5分)
(3)从材料二、材料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样的不同的时代特征?(6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5分)
【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文学特色: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作:《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南宋君臣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认识: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解析】解题可从材料所给的信息,尤其是材料的作者着手,还要熟悉中国古代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脉相承的汉字,以汉字“车”的字体演变为例
材料二赏析下边的两幅图片
(1)请你从汉字“车”字的变化中总结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文字演变的原因。
(6分)
(2)图一和图二各属于哪种绘画艺术形式?它们形成的各自原因是什么?(6分)
(3)图二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说明了古代绘画艺术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答案】(1)规律: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2)图一属于文人画,图二属于年画。
图一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进入宋朝之后,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兴起。
图二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
(3)发展趋势:绘画艺术逐渐由贵族文人独有的享受转向大众化、通俗化和实用化。
26151 6627 昧22856 5948 奈32402 7E92 纒 r22132 5674 噴 34465 86A1 蚡22579 5833 堳Z 20793 5139 儹s40270 9D4E 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