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清任《医林改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王清任《医林改 错》
清·王清任
字勋臣,又名全仁,清·直隶 ( 河北 ) 玉田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 卒于道光十一年( 公元1768 - 1831年 )。
生平简介

王清任,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 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 祖上行医,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誉满玉田。 30多岁时入京行医,开办“知一堂”药铺,以医技名噪京师。
血府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解毒活血汤 通经逐瘀汤 会厌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急救回阳汤
方药特点
1.大量活血化瘀类方:《医林改错》载有33方,其中下瘀血汤、没竭散、开骨散为《医宗金 鉴》方,王清任加以增改后运用,其余 29方为王独创。其中活血化瘀类共22方,有黄芪者 11方,两者兼有者8方。 2.重视元气,重用黄芪:黄芪最多的用量,如止泻调中汤高达 240 g,最少用量助阳止痒 汤也有 3O g。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 120 g来补气,气行则血行,红花、桃仁、赤芍各 3 g,以达到血行而载气的目的。
医案例举




例1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
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
分析
王氏治病重视气血,此患者年高体弱,夜卧胸不任物,延治日久,推知胸中必 有血瘀,证乃血瘀气滞,胸中窒闷所致,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血通气畅,故病 霍然而愈。
身痛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药、当归活血化瘀,加五灵脂、没药以活血止痛, 伍牛膝、秦艽、羌活、香附祛风胜湿,通痹止痛。
血府逐瘀用桃红,四物再加牛桔梗;
五 逐
柴胡枳壳与甘草,专治胸中血瘀症。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通窍活血—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治疗头面、五官、周围血管之瘀血。 王清任用“通窍活血汤,以通血管”,他说:“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
挤管闭,故耳聋。”故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久聋,头痛,酒糟鼻”,头面上部五官 七窍之瘀血症。 现多用治脑震荡、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以及内分泌紊乱、脱发等。 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窍;黄酒通 络;佐以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偏性。方中主药麝香味辛性温,功专开窍通闭, 取老葱、鲜姜、黄酒辛散升腾,载诸药上达巅顶通络开窍,通利气血运行的道路, 使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更能发挥活血通络的作用。
活血化瘀基础用药
王清任自创活血化瘀方剂中,直接以“活血”、“逐瘀”命名的就有8首,与著名的补 阳还五汤构成了活血化瘀法的基础方剂。
活血化瘀法基本组方: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
活血化瘀基础用药
桃仁: 走肝经,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兼疏肤腠之瘀 红花: 入肝经而破瘀血,活血润燥。入肺经……消肿止痛。 川芎: 为少阳引经,入手、足厥阴气分,乃血中气药。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搜风散瘀,止痛调经。 赤芍: 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 当归: 其味甘而重,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 气药,亦血中之圣药。
学术思想
(四)创立血府逐瘀汤等著名方剂 他创立和修改古方33个,总结出了气虚症状60种,血瘀症状50种。 创制的药方治疗范围十分广泛,“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有效名方沿用至今,影
响极大。我国医学界至今仍沿用王清任的某些方剂,对治疗脑膜炎后遗症、小儿 伤寒瘟疫、吐泻等症有良好效果。

瘀血证治
少腹茴香与干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 五灵桃红没药入,黄芪苍柏量加减。
分段治 瘀
总结:五大逐瘀汤
用药特点
总结:五大逐瘀汤
通窍麝香、酒、葱辛香行散,温通开窍。 胸胁柴胡、枳壳、桔梗宽胸利膈,通降胸胁之气。 膈下乌药、香附、枳壳调理肝脾,舒肝理气。 少腹小茴香、官桂以温通下焦。 身痛牛膝、秦艽、羌活、香附祛风胜湿,通痹止痛。



中风论治
分部论治瘀证 气虚致中
瘀血证治
瘀血证治
1. 瘀 血 之 因
虚:
元气既虚,必不能运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
实:
邪气所致
血受热(瘟毒)则煎熬成块
(1) 行气活血化瘀方:
2. 治 瘀 之 法
(2) 补气活血化瘀方: (3) 解毒活血化瘀方:
(4) 温经活血化瘀方:
(5) 除痹活血化瘀方: (6) 通窍活血化瘀方: (7) 回阳救脱活血化瘀方:
名方解析
益气活血—补阳还五汤
王清任认为,“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 气,必停留而瘀”。
当元气亏虚损至五成时,“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而出现“半 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故重用黄芪以补元气,药量用至四两,占全方重量的五分之四强。方以桃仁、红花、 川芎、当归、赤芍活血化瘀,并辅以搜风通络之地龙,诸药合用,气行血行,瘀血 得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气活血—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主治膈膜以下肚腹积块等症。 王清任认为,肚腹“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
块”,需行气破瘀。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又加牡丹皮清热凉血化瘀;五灵脂、延胡索破血逐瘀;
伍香附辛散苦降,不寒不热,能通行十二经脉;乌药辛开温通,行气止痛,温肾散 寒,二者伍用,直奔下焦 ,理肝肾之气滞,用于肚腹血瘀之证;甘草调和诸药。
少腹逐瘀汤方取《金匮要略》中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而成。方中赤芍药、当归、 川芎、红花、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方中加用炮姜温散胞宫 寒邪,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官桂气厚纯阳,益火消阴,三药合用重在温散冲任。
此方更言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医书颇多……滋阴养血、健脾养 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 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 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 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下致再小产 。若已经小产, 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 ,尽善尽美,真良善方 也。 (《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
除痹活血—身痛逐瘀汤
王清任立“痹症有瘀血说”,认为:“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痛,总名 曰痹症。”遵《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辨因予以“温热发散”、 “利湿降火”、“滋阴”诸法,而治疗无效者,是因邪入血管形成“已凝之血”, 当用活血化瘀法与祛风祛湿药物结合运用才能取效。若能“明此义,治痹症何难”。
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 “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王氏从气血相关理论出发,认为“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 何患疾病不除。”故临床用药的最大宗旨是活血化瘀,这也合《内经》:“疏其气 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
临床应用
通窍活血汤用于脑外伤头痛。 血府逐瘀汤用于胸痹、心痛。 膈下逐瘀汤用于肝硬化、腹腔肿瘤。 少腹逐瘀汤用于妇产科瘀血疾患。 身痛逐瘀汤用于痹症日久。
医案例举
清光绪十年《玉田县志》载:
有1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始能成眠;另1人仰卧就寝,只要胸间稍盖被便不能交 睫,王则用1张药方,治愈两症。
中 医
解毒活血—解毒活血汤
解毒活血汤—霍乱 以上吐下泻转筋为主症的霍乱,是“瘟毒自口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
凝结,壅塞津门,水不得出”所致,故“以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 通经逐瘀汤、会厌逐瘀汤痘疮 治痘需“知瘟毒巢穴在血,若辨明瘟毒轻重,血之通滞,气之虚实,立救逆痘于反
掌之间”。“痘不行浆,皆因血管内有温毒烧炼,血凝阻塞血之道路”,故用通经 逐瘀汤治之。而出痘饮水即呛者,是因“温毒烧炼会厌,血凝不能盖严气门”,故 需“化开会厌中瘀血,其呛立止”。
主要著作
历42载著成《医林改错》二卷,附图25幅。 上卷以“亲自改正脏腑图”为核心,对古代脏腑图中的一些 错误作了澄清和纠正。 下卷以“气血理论”为核心,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 法及在中风、瘫痪、痹症、痘疹方面的治疗经验。
主要贡献
改正了传统医籍中对脏腑,血管等解剖位置、形态等描写的错误。 创立了活血化瘀新理论。 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新说。
学术思想
(三)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 发展了内经中的气血理论 《素问·调经论》云: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王曰“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
,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
学术思想
(三)治病要诀,在于明白气血 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
学术思想
(二)灵机记性在脑论 否定了“心主思”的说法 。 认为脑为髓海,髓海的充盈决定了记忆力的强弱。“灵机记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
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 “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
所闻香臭归于脑……”这些看法都与现代解剖学及生理学看法相近。 提出了“脑气”的概念。对脑的结构与功能都作了阐述。
学术思想
(一)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学术思想
他首先记载了人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所给两个隔膜,三个体腔——三 焦。 又改正了古图中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错误,“肺有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 无行气的24孔。” 认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纠正了古图肝为七叶的错误。 关于胰腺、胆管、幽门括约肌、肠系膜等的描绘更符合实际。 对心脏左、右颈总动脉的分布,由于系在尸体所见,没有血液,误认为动脉为行气的管道。
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 膈膜以上,心、肺、宗气所聚,全身气血运行之始。故血府逐瘀汤证,症状复杂,
涉及发热、头痛、胸痛、心悸、失眠、呃逆等诸多症状。 王清任亦云:“血府血瘀,血管必瘀。” 由此可见,血府血瘀,非单指“膈以上”,
亦指血脉之瘀。气机郁滞,多源于情志所伤,而肝心之气最易郁滞,治宜调理气机, 活血化瘀。 方中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合疏畅气机、调和肝脾之四逆散,更伍桔梗载药上 达,牛膝导瘀下行,升降相宜,以通全身之气血。
“ 非欲后人知我, 亦不避后人罪我 ”
《医林改错》
治学态度
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主张医家著书立说应建立在亲治其症万无一失的基础上。
医“家尝著阅书古立人说脏腑“论必及须所亲绘治之其图症,立屡言验处方处法自,相万矛无盾一”失。,在方临可床传实于践后中人,。感若到一中症医不解明剖, 留 治学 是与 知人痴反后 识之人对人 不心说因,梦再 足循补 ,遗;守作治, 提旧断 出杀病,人不不“勇可之明夫于事脏徒业实取腑”医践,虚。诊革名何病新异,。恃于当盲才先子立明夜论脏行,腑。病”未的 ”经论 从见点 此,。 ,揣认 王度为 冲立“ 破方封著。建书礼” 不教否 明束则 脏缚就 腑,会 ,进“ 岂行以 不 近30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医林改错》中改正脏腑图25幅,那是他亲身去墓地观察被狗咬破肚的贫家孩子尸 体以及去刑场观看被处决的犯人所总结出来的。也曾多次做过“以畜较之,遂喂遂杀” 的注动重物尸解体剖解实剖验及。动物实验。
温经活血—少腹逐瘀汤
王清任评价此方能“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广泛应用于女 性少腹疼痛、胀满、积块、崩漏、痛经、月经不调等,并称“皆能治之,效不可尽 述”。
王清任运用此方治疗不孕症,“种子如神”。又可安胎,治疗小产、滑胎,是因 “子宫之内,先有瘀血占其地”,故需“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 断不致再小产”。妇科疾病,多因情志失畅、风寒湿邪内侵及饮食劳倦等,终可致 血瘀内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