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心脏骤停急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例心脏骤停急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谢玉华
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5期
摘要:目的:研究33例心脏骤停急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将33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后方法以及临床急救注意事项进行研究。

结果:在33例心脏骤停急救患者中,28例心脏复苏,占总人数的84.4%。

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急救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33例;心脏骤停;急救;临床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疾病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安全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33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且找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并为今后的抢救过程提供科学的方法。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他们相对于一般人来说,身体会相对脆弱,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对心脏病患者提高关注度,以防突然发病。

而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必须要安排医护人员,进行时刻的照顾和陪伴,这样才可以降低心脏骤停患者并发死亡的机率。

而且心脏骤停患者发病的时候,非常突然,留给医生抢救的时间非常短,这就需要医生在进行抢救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在进行抢救过后,必须要进行检查,看是否受到感染,尤其是要防止肺部感染。

因为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一些疏忽,造成对患者身体的感染,这对于心脏病患者的恢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对于心脏病来说,最严重的就是呼吸道的感染,如果一旦呼吸道受到感染,这会大大加重患者的病情,所以说,在抢救过后必须要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防止肺部感染的出现。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心脏骤停患者中,有13例是女性,年龄阶段在20-70岁之间;男性患者20例,年龄在15-70之间,在进行抢救的时候,对这些患者进行及时的人工通气,促进呼吸的正常进行。

接下来就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心脏骤停患者在接受抢救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效果会进行一定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工作进行提供科学的借鉴。

1.2方法
在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心脏骤停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击除颤均对复苏起重要作用。

在对28例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患者中进行检查发现,复苏患者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5例。

1.2.1电击方法
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治疗时,10例心前叩击2 次后心脏复跳; 18 例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lmg,这种方法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帮助病人恢复。

但是这种方法使用起来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因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承受电击的治疗。

1.2.2急救药物
除了使用电击方法之外,还需要配合药物的治疗。

利多卡因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高效、快速、较安全,因其能改变心肌梗死区心肌的局部血供,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缓解病人的症状。

通过这种药物的运用,可以暂缓心脏骤停的现象,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提供一定的时间和帮助。

2.结果
在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后的临床分析来看,3 组间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p<0.05)。

复苏成功的28例患者中男13 例,女15 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

通过这个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心脏骤停抢救的时候,电击法与药物急救法的结合对患者的复苏,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后期的临床观察中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例如要防止感染、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及专业的医师的作用,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临床疗效,接下来就对这些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3.对33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时应注意的事项
3.1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在对33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因为在患者的呼吸道内,容易产生一些堆积物,这些堆积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造成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因为呼吸不畅,而导致死亡。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患者及时地进行口腔清理,减少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保证心脏骤停患者呼吸的畅通。

这样一来,就使得医生的治疗更加的迅速,并且也可以保证患者意识的清醒与恢复。

所以说,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必须要保证的,也是首先要做的,这将关系着抢救的过程是否顺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2对患者实施脑复苏
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要注意患者大脑中是否会产生脑血肿的现象。

因为脑血肿一般是伴随心脏骤停复苏后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对病人的大脑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在心脏病患者结束抢救之后,及时的进行脑复苏治疗。

而面对脑复苏的情况,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复苏治疗,但是不变的是,就是医生要准确地记录患者在一天当中的血钾、血纳的具体出入量,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再抢救过后,由于脑血肿而造成肾功能衰竭的现象。

3.3抢救前准备好相关物品
在进行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时候,必须要把相应的物品准备好,以防止因为缺少某些物品而造成对患者的救治不及时,从而能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死亡。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尽到自己的责任,对病人进行细致的了解,并且积极地去辅助医生的工作,为救治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帮助。

3.4转移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必须要对减少对患者不利的因素。

例如在进行能够抢救时,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对于一些影响呼吸的物品要远离患者;除此之外,在一些药品的使用上,也要注意患者的病情是否可以接受。

只有坚持做到这些,才可以转移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促进患者病情的进一步稳定与恢复。

只有消除这些对救治患者不利的因素,才可以保证患者的健康。

除了以上叙述的几点之外,在进行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时,还要注意保证患者的头处于侧位。

因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部分案例中,患者在进行抢救的时候,由于一些分泌物而引起患者呼吸道不畅通的现象,这就会严重影响呼吸道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患者救治无效而死亡。

所以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必须要保证患者的头处于侧位,这样就避免了呼吸道不畅通的现象。

4讨论
通过对33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临床效果,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对33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必须要清楚相关的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还要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过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及时的嘱托,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33例心脏骤停患者身体的尽快恢复。

心脏骤停患者在抢救过后,会出现心肌缺氧、代谢物堆积而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的情况,这些会使患者再次面临心脏骤停的危险。

所以在心脏病患者接受过抢救之后,要对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及时的观察,并且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看护,如果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地寻找医生进行解决。

所以说对心脏病患者,必须要促进监护地有效循环,定期的对患者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心脏病患者的恢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护理意识以及健康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因此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后,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

如果得护理人员不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各种护理问题,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影响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利于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发展。

因此,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治疗后遵医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体检后的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 邓星平;;心肺复苏33例的救治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年04期
[2] 胡冬英;倪一新;王建强;;对4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3] 吕晓萍.36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5):6593-65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