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原理-第一章(2)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9
一、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这类因素是内因,决定了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 1、 合金的成分 合金的流动性与其成分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性。 在流动性曲线上,对应 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 金属间化合物的地方出 现最大值,而有结晶温 度范围的地方流动性下 降,且在最大结晶温度 范围附近出现最小值。
2013-7-9
5
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铸造因 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例如,采用某一种结构的流 动性试样,改变型砂的水分、煤粉含量、浇注温度、 直浇道高度等等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以判断该变动因 素对充型能力的影响。 螺旋试样 流动性试样的类型很多,如螺旋形、球形等。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试样,如图所 示。其优点:灵敏度高、对比形象、可供金属液流动 相当的距离,而铸型的轮廓尺寸并不太大。缺点:金 属流线弯曲,沿途阻力损失较大,流程越长散热越多, 故金属的流动条件和温度条件都在随时间改变,这必 然影响到所测流动性的准确度;各次试验所用铸型条 件也很难精确控制;每做一次试验要造一次铸型。
2013-7-9
8
合金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
9
Fe-C合金流动性与成分的关系
2013-7-9
10 在过热度相同时:纯铁的流动性好,随碳量的增加,结晶温度范围 扩大,流动性下降。在Wc=2.1%附近,结晶温度范围最大,在液相 线以上过热度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最差。 在亚共晶铸铁中,越接近共晶成分,流动性越好,共晶成分铸铁的 流动性最好。这是因为含碳量越低,结晶温度范围越宽,初生奥氏 体枝晶就越发达,数量不多的奥氏休枝晶,即足以阻塞液流的流动。 共晶铸铁的结晶组织比较细小,凝固层的走向平整,流动阻力小, 而且共晶成分铁液浇注温度低,向铸型散热慢,流动时间也较长, 所以流动性最好。碳量增加时,亚共晶铸铁的液相线温度下降,在 相同的浇注温度下,铁液的流动性随碳量增加而迅速提高。 铸铁的结晶温度范围一般都比铸钢的宽,但铸铁的流动性却比铸钢 的好。这是由于铸钢的熔点高,钢液的过热度一般都比铸铁的小, 维持液态的流动时间就要短;另外,由于钢液的温度高,在铸型中 散热速度大,很快就析出一定数量的枝晶,使钢液失去流动能力。 高碳钢的结晶温度范围虽然比低碳钢的宽,但是,由于液相线温度 低,容易过热,所以实际流动性并不比低碳钢差。
2013-7-9
3、Al-Si合金流动性与成分的关系
16
2013-7-9
原因 初生β相是比较规整的块 状晶体,且具有较小的强 度,不形成坚强的网络, 能够以液固混合状态在液 相线温度以下流动,结晶 潜热的一发挥。β相的结 晶潜热为141×104J /kg,比α相约大三倍。 此外,如图 表明,和亚 共晶合金对比,析出相同 数量的固相时,过共晶合 金具有较高的实际过热度。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衡量 的。在实际中,是将试样的结构和铸型性质固定不变, 在相同的浇注条下,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 样的长度或以试样某处的厚薄程度表示该合金的流动性。 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 金在不同的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 常用上述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表示合金的充 型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 的充型能力。
18
2013-7-9
5表面张力
19
造型材料一般不被液态金属润湿,即润湿角>90°。故液态金 属在铸型细簿部分的液面是凸起的,而由表面张力产生一个指 向液体内部的附加压力,阻碍对该部分的充填。所以,表面张 力对薄壁铸件、铸件的细簿部分和棱角的成形有影响。型腔越 细薄,棱角的曲率半径越小,表面张力的影响则越大。为克服 附加压力的阻碍,必须在正常的充型压头上增加一个附加压头 h,其值可从下面的例中得到一个概念。 铸铁件某细薄部部分的曲率半径r=1mm,铸铁的含碳量为 3.3%,表面张力=1.2N/m,当浇注温度为1380℃时,铁水的密 度ρ=7000Kg/m2,并假设对铸型完全不润湿,即润湿角为180 °,求附加压头h。
6
2013-7-9
7
(5)铸型的温度; (6)铸型的涂料层; (7)铸型的发气性和透气性。 第三类因素----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 (1)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 (2)液态金属的静压头H; (3)浇注系统中压头损失总合; (4)外力场(压力、真空、离心、振动等)。 第四类因素----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 (1)铸件的折算厚度R R=V(铸件的体积)/S(铸件的散热表面积) 或R=F(铸件的断面积)/P(断面的周长) (2)由铸件结构所规定的型腔的复杂程度引起的压头损失Σh.
2013-7-9
2
不同金属和不同铸造方法铸造的铸件的最小壁厚
铸
种类 灰铸铁 砂 3 型
件
最
小
壁
厚 (mm)
壳 型 压 -铸
金 属 型 >4
熔模铸造 0.4-0.8
0.8-1.5
铸钢
铝合金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8-10
3-4
0.5-1.0
--
2.5
--
-0.6-0.8
2013-7-9
3
结论: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 流动能力,同时又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 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各种因素的 综合反映。
2013-7-9
1.4.2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 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因素----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
(1)金属的密度ρ1; (2)金属的比热容c1; (3)金属的导热系数λ1; (4)金属的结晶潜热L; (5)金属的粘度η; (6)金属的表面张力σ; (7)金属的结晶特点。 第二类因素------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1)铸型的蓄热系数b2; (2)铸型的密度ρ2 ; (3)铸型的比热容C2; (4)铸型的导热系数λ2;
1.4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
1
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是设计浇注系统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
还涉及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浇不足、冷隔、砂眼、铁豆、抬箱,以及卷入性 气孔、夹砂等缺陷的防止措施。因此获得质量健全的铸件必须对此进行掌握
20
2013-7-9
综上所述,为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在金属方面 21 可采取以下措施 1.正确选择合金的成分 在不影响铸件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可根据铸件大小、 厚簿和铸型性质等因素,将合金成分调整到实际共晶 成分附近,或选用结晶温度范围小的合金。对某些合 金进行变质处理使晶粒细化,也有利于提高其充型能 力 2.合理的熔炼工艺 保持原材料和熔炼设备的洁净 多次熔炼的铸铁和废钢,应尽量减少用量 “高温出炉,低温浇注”
宽结晶温度合金停止 流动机理示意图
2013-7-9
其它元素对铸铁流动性的影响
(1)磷 铸铁中磷量增加,液相 线温度下降,铁液粘 度下降;由于磷共晶 增加,固相线温度也 下降,因此,可以提 高流动性。但是,磷 量增加使铸铁变脆。 通常不用增加磷量提 高铸铁的流动性。
13
2013-7-9
(2)硅 铸铁中硅的作用和碳相似,硅量增 加,液相线温度下降。因此,在同 一过热度下,铸铁的流动性随硅量 增加而提高。 (3)锰 锰的质量分数低于0.25%时,锰本 身对铸铁的流动性没有影响。但是, 当含硫量增加时,一方面会产生较 多的MnS夹杂物,悬浮在铁液中, 增加铁液的粘度,另一方面,含S 量越高,越易形成氧化膜,致使铁 液流动性降低。
14
2013-7-9
2、结晶潜热
15
结晶潜热约占液态金属热含量的85-90%,但是,它对 不同类型合金的流动性影响是不同的。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固定温度下凝固,在一般 的浇注条件下,结晶潜热的作用能够发挥,是估计流 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凝固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越多, 则凝固进行得越缓慢,流动性就越好。将具有相同过 热度的纯金属浇入冷的金属型试样中,其流动性与结 晶潜热相对应:Pb的流动性最差,Al的流动性最好, Zn、Sb、Cd、Sn依次居于中间。 对于结晶温度范围较宽的合金,散失一部分(约20%) 潜热后,晶粒就连成网络而阻塞流动,大部分结晶潜 热的作用不能发挥,所以对流动性影响不大。
2013-7-9
合金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
温度(℃) 30 0 20 0 10 0 0 80 60 40
11
浇口杯
出气口
流动性(cm)
20
0
Pb 20
40
60
80
Sb
2013-7-9
12
液态金属停止流动机理与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强
前端析出15~20%的固相量 时,流动就停止。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及结晶温度 很窄的合金停止流动机理示意图
2013-7-9
二、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
(1)铸型的蓄热系数
22
b2
2 c2 2
C2ρ2---单位体积的铸型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取的热量。 此值大,铸型吸取较多的热量而本身的温升较小,使金属与 铸型之际那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大的温差。 λ2-铸型的导热系数大,表示从金属吸取的热量能很快地由温 度较高的型内表面传导到温度较低的“后方”,使铸型参加 蓄热的部分增多,从而能够储存更多的热量,并且铸型内表 面的热量能迅速传走,温升速度也就比较缓慢,而保持继续 吸取热量的能力。 铸型的蓄热系数b2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中吸取并储存于本 身中热量的能力。蓄热系数b2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 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越短,充型能力下降。
由于较大的结晶潜热而使流动性在过共晶区继续增长的 情况,据目前的资料,只有铸铁(石墨的潜热为383 × 104J/kg,,比铁达14倍),Pb-Sb和Al-Si 合金。
2013-7-9
17
3 金属的比热容、密度和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密度较大的合金,因其本身含有较多的热量, 在相同的过热度下,保持液态的时间长,流动性好。 导热系数小的合金,热量散失慢,保持流动的时间长; 导热系数小,在凝固期间液固并存的两相区小,流动 阻力小,故流动性好。 4 液态金属的粘度 根据水力学分析,粘度对层流运动的流速影响较大, 对紊流运动的流速影响较小。实际测得,金属液在浇 注系统中或在试样中的流速,除停止流动前的阶段外 都大于临界速度,是紊流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粘度 对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
和控制.
本节主要内容 1、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 2、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 能力的措施
2013-7-9
1.4.1 流动性与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 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 力。 实验证明,同一种金属用不同的铸造方法,所能铸造的铸件 最小壁厚不同。同样的铸造方法,由于金属不同,所能得到 的最小壁厚也不同,如表所示。
h
2 cos gr
h=0.035mm,可见附加压头的数值很 小,在一般情况下可不予考虑。
2013-7-9
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尖角处的能力除与表面张力 有关外,还与铸型的激冷能力有关。在激冷作 用较大的铸型中,可在合金中加入表面活性元 素或采用特殊涂料,降低或润湿角 。在激 冷能力作用较小或预热的铸型中,如果浇注终 了在尖角处合金仍为液态,直浇道中的压头则 能克服附加压力,而获得足够清晰的铸件轮廓。 如果液态金属表面上有能溶解的氧化物,如铸 铁和铸钢中的氧化亚铁,则润湿铸型。这时附 加压力是负值,有助于金属液向细薄部分充填, 同时也有利于金属液向铸型砂粒之间的孔隙中 渗透,促进铸件表面粘砂的形成。
流动性: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
性”,是金属铸造性能之一。
螺旋试样
影响因素(1)金属的成分。 (2)液体的温度。 (3)杂质的含量和状态及物理特性。
重点:区别流动性和充型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013-7-9
金属的流动性对于排出其中的气体、杂质和补缩、防裂,获 4 得优质铸件有影响。金属的流动性好,气体和杂质易于上浮, 使金属净化,有利于得到没有气孔和杂质的铸件。良好的流动 性,能使铸件在凝固期间产生的缩孔得到金属液的补缩,以及 铸件在凝固末期受阻而出现的热裂得到液态金属的弥合,因此, 有利于这些曲线的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