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1
11月28日,我们《苏东坡传》的共读计划终于启动了,对于我们来说,这真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
因为这是国际大师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我们目前的文学道行也许还无法参悟;因为主人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神东坡,他在宦海沉浮的官场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不卑不亢,坦然自若,我们很多后来人也只能望其项背。
罗曼罗兰说:“无论如何,那是一条美好的道路,在那条道路上,即使一步一个血迹,也是值得的。
”有些路是很艰难,很多事不会轻易成就,不管怎样,还是很高兴,我们计划很久的师生共读,终于今晚开始了。
再读东坡,和第一次的感觉不一样了,可我就是说不好。
东坡印象,我们两个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早已耳闻目睹了,我们上学期在教室的一体机上,用了好几课时的时间,一起读东坡。
一起追忆那些年,我们读过的句子: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
“我不站队,我只看这事对老百姓好不好。
”
“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制定规则的人,而不是遵从规则的人。
”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想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
“知世故而不世故,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丢。
”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放下过去的能力,面对现实的能力,享受当下的能力。
”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第一章。
全书共分为四卷,分别是:卷一,童年与青年;卷二,壮年;卷三,老练;卷四,流放岁月。
这四卷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阶段的东坡。
林语堂曾赞其一
生是“人生的盛宴”。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游踪甚广,各领域都有造诣。
苏东坡的文章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他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甚至有些高位对苏东坡的.文章也是爱不释手。
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
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对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
即使在苏东坡被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面感叹赞美之。
由此可见苏东坡的诗文对当时的社会有极高的影响力,也是皇帝高调“宣扬”他的诗文,让他有了一系列的麻烦,从官四十年,被贬三十三年。
“人这一生,与其羁绊名缰利锁,不如在心里修篱种菊”这就是苏东坡的写照。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3
今天我只读了一章《眉山》。
这章向我们介绍了苏东坡及他的家人住的地方——四川眉山,还详细介绍了苏东坡的祖父,父亲。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大家该都不陌生吧,“三苏”指的便是苏洵——苏东坡的父亲,苏轼——即苏东坡,苏辙——苏东坡的弟弟。
苏父到了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最后名垂千古。
而苏东坡的祖父却不识字,虽没有满腹经纶,但为人慷慨大方,很是胸襟开阔,是个真性情的老爷子。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儿子不用心读书你也不管教他?但老爷子平静地回答说:“这个我不发愁。
”正如苏老爷子所说,苏洵果然成了文学坛上一大泰斗。
再说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就其政治上的抱负而言,他算是抑郁终身。
不过在去世之前,他想追求的文名与功名,在他两个儿子身上出现了。
苏洵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不容易与他人相处。
苏洵的童年并非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而似乎是,苏洵个性强烈,不服管教,所以到二十七岁时才奋发读书。
苏东坡“知世故而不世故”,一半是人情要看透,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丢”。
——《雨婷专栏》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4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今天终于见到“本尊”了,心里难免有点小激动。
因为苏东坡(即苏轼)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特别苦恼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我偶像的作品。
苏东坡的人品,一个具有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实,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他的作品犹如天地间的凤毛麟角,是不可多见得,正如苏东坡一般,一生都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我崇拜他不但但是因为他的人品,更多的是他对待贫民百姓的态度。
还记得孟子曾经说过:“民为重,社稷为次,君为轻。
”用这句话来形容苏东坡的思想再合适不过了。
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与掣肘刁难的官场战争。
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的荒旱,流离饿殍。
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
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
今天我们可以确实的说,他是最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5
孟子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想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适合下面的内容了。
正如孟子所说,苏东坡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那年五月,苏东坡的妻子以二十六岁之年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
苏东坡的妻子陪伴他至今,没有过过一天快乐日子,便离去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但是让他伤心的还不止这些,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老夫(即苏洵)也病逝了。
当时是英宗治平三年(一零六六)。
有人说过“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自然也会为你打开一道窗。
”可不是嘛,妻子和父亲的居丧期满后,苏东坡便与前妻的堂妹,王杰
的女儿(即闰之)在一起了。
润之比苏东坡小十一岁,她虽不如前妻能干,但她秉性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
在没看过《苏东坡传》以前,我一直觉得王安石是一个好人,他的《元旦》,《伤仲永》,《梅花》等等一直都是深受我们所喜爱的,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理解一直是错的。
看了这么多,也明白了很多,心里不自禁开始期待下面的故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