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汪应辰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

未冠,首贡乡举
..,试礼部,居高选。

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

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

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巳。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

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
赵鼎为帅幕府
...正字。

时秦桧力主和议,金人欲以河南地归..事悉谘焉。

召为秘书省
我。

应辰上疏,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

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

金虽通和,疆场之上宜各戒严,以备
他盗。

”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
..以归。

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及其丧父。

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

始至,或以其书生易之,巳乃知吏师所不能及。

丞相赵鼎死朱崖,应辰为文祭之,吏付之火。

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

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

”乃出知婺州。

郡积欠上供十三万缗,朝廷命宪漕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

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服阕,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

李显忠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

权户部侍郎兼侍讲。

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塑显仁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巳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两。

他皆类此。

”。

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

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

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避。

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尝以先畴逊其兄衢,虽无屋可居不顾也。

(节选自《宋史·汪应辰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B.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C.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D.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迸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举,即乡试中式。

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乡试,-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幕府,指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是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也作“莫府”。

幕府之中,一般有参军、主簿等官职。

C.秘书省,官署名。

东汉始置秘书监--官,典司图籍;南北朝始定名为秘
书省,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校正郎、正字等官。

D.请祠,请求担任祠禄官。

在宋代,官员年老退休后被任诸宫观置使、判举、提点等职位,无职事,只领俸禄,被称为奉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应辰勤奋好学,读书天资聪颖。

家贫没油点灯,他常常拾柴草点火看书;汪应辰向别人借书看,一过目就不会忘记。

B.汪应辰敢于进谏,具有政治远见。

曾觐见皇帝,要求皇帝勇于自省:面对秦桧的议和主张,提醒皇帝要有内忧外患的防备。

C.汪应辰执政有方,注重政风建设。

在担任婺州知州时,补交了郡里积欠的赋税;暂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时,上书提倡节俭。

D.汪应辰重情重义,本性忠厚友善。

听说丞相赵鼎去世,汪应辰写文章祭奠;曾把祖先的田地让给其兄,没房子住也不后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

译文:
②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

译文:
14.汪应辰的孝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B (3分)
11.D (3分)
12.B (3分)
13.(8分)
(1)皇上看了他的回答,猜测他是年高德重之士,等到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皇上认为他很奇异(对他感到很惊异)。

(2)等到张九成遭父丧,言官仍抨击他,而汪应辰不远千里前去慰问,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

14.(3分)
①汪应辰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到地方任职;
②母亲去世后,汪应辰离职在母亲墓侧搭房而居。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汪应辰少年时受学于喻樗,已经考中进士后,了解到张九成贤良,问过喻樗后,就跟随张九成游学,学问更加长进。

汪应辰初任职,赵鼎为将帅,幕府的事全部询问于他。


“既擢第”的主语应该是“汪应辰”,而不是“喻樗”,省略主语,“既擢第”前断句,排除AD;
“初任”的主语应是“汪应辰”,“赵鼎为帅”语意、成分完整,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官员年老退休后被任诸宫观置使、判举、提点等职位,无职事,只领俸禄”错误。

被任职的不仅有年老退休的人,也有自请充任的人。

如文中“请祠”的汪应辰就是自请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曾觐见皇帝”错误。

并没有“觐见皇帝”,由原文“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

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上甚异之”可知,皇帝用吏道、民力、兵势等方面的内容考问他,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以诚信为根本,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

皇帝看了他的策论,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

由此知皇上是看了文章,并没有见他。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览”,阅读、观看;“对”,回答;“意”,猜测;“唱第”,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异”,意动用法,认为……异。

(2)“及”,等到;“攻”,抨击;“吊”,慰问;“危”,意动用法,认为危险。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

’”可知,汪应辰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到地方任职;
由原文“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可知,母亲去世后,汪应辰离职在母亲墓侧搭房而居。

【参考译文】
汪应辰,字圣锡,是信洲玉山人。

家庭贫家,没有灯油,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亮作灯)接着白天看书。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一看就不会忘记。

汪应辰未成年,首先参加乡试考中,参加礼部考试,居于前列。

当时赵鼎为宰相,招他到自家的馆塾任教,认为他很独特。

绍兴五年,(应辰)考中进士第一名,年龄刚刚十八岁。

御策用吏道、民力、兵势问他,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以诚信为根本,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

皇帝看了他的策论,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

汪应辰少年时受学于喻樗,已经考中进士后,了解到张九成贤良,问过喻樗后,就跟随张九成游学,学问更加长进。

汪应辰初任职,赵鼎为将帅,幕府的事全部询问于他。

召回京城,任秘书省正字。

当时秦烩主张和谈,金人想把河南一带归还宋朝。

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和谈成功了,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了。

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

即使和金和谈了,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进行防备像敌人来到一样。

”奏折送上去后,秦桧很不高兴,贬汪应辰出京城做通判建州,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

张九成被贬到邵州,朋友都和他断绝了往来,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

等到他
的父亲去世,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

汪应辰任袁州通判,经他处理的事情,人们都没有不同意见。

他刚到袁州时,有人因为他是书生而轻视他,到这时才知道吏师也比不上他。

丞相赵鼎死于朱崖,汪应辰写文章祭奠他,官史把祭文放入火中烧掉了。

第二年,汪应辰被召为吏部郎官,升为右司。

汪应辰因为母亲年老请求一朝外官职,丞相苦苦挽留他,汪应辰说:“母亲老了,不可以等了。

”于是他离朝担任婺州知州。

郡里积欠上供钱十三万缗,朝廷令宪司、漕司调查处理,汪应辰说操之过急就会干扰百姓,于是让各县蠲免百姓过去拖欠的钱,去除苛捐暴敛,定期统计,堵塞漏洞,全部补交了上供款。

不久汪应辰遭母丧去职,在其母墓侧搭房而居。

守丧期满除服,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提拔做吏部尚书。

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应辰上奏折反驳他。

做户部伺郎兼伺讲。

应辰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节约多余的开支,常常上书皇上说:“塑显仁皇帝的神像,半年时间不到,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两。

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

”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命令吏部加以裁减。

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遇到事情刚直不屈,流落岭桥十七年。

秦桧死了,才得以回朝廷。

刚正方直,敢于直言而不回避。

应辰生性喜欢做好事,喜好贤能的人,尤其对朋友友善,曾经不顾及自己没房子住也要把祖上的田地让给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