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拿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来展开本章内容的学习。

本节是其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来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及其规律。

本节既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本节在内容的编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生成的问题情境中分析、交流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
(2)、说出基因通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实现传递。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2)、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亲代的基因传给子代的途径。

依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子代间在性状上具有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
2、难点: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

依据:同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是相同的,只有保持染色体数在亲子代间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同种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

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
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二)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质疑,分析讨论,表述交流,相互质疑,得出结论
具体为:
1。

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2。

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说学法
由于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

但由于学生关于基因和染色体这方面的知识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已学知识进一步去认识基因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从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四、说过程
导入: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学生看书,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二)质疑:1、基因在什么地方?
2、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看书p29,教师巡查,指导帮助,答疑解惑;学生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相互质疑,得出结论:
1、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具体性状的DNA片断。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也即每一种生物细胞内基因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它们三者的关系图:
2、进而知识回顾,联系第一节内容,得出:
DNA
染色体基因性状
蛋白质
(三)质疑: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有什么变化?
组织学生看书p30,教师巡查,指导帮助,答疑解惑;学生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相互质疑,得出结论:
1、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存在;
2、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数量减半。

以人为例:
父亲(23对)→精子(23条)(非任意)↘
受精卵(23对)→新个体
母亲(23对)→卵细胞(23条)(非任意)↗
由此: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指导学生练习,完成书中的作业
总结:
1.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是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基因以染色体为载体通过精子或卵细胞-—这座桥梁在亲子代
间传递,即染色体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基因就如何传递。

2.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

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五、练习、作业(略)
六、拓展
联系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的关系,想一想这对遗传
有什么意义?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2、基因在什么地方?
3、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如何?
(1)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图:
(2)、
DNA
染色体基因性状
蛋白质
4、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有什么变化?
以人为例:
父亲(23对) →精子(23条)(非任意)↘
受精卵(23对)→新个体
母亲(23对) →卵细胞(23条)(非任意)↗
由此: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5、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