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必修2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
(时间是: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表达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如今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
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
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
苏格拉底所创始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华。
不只文学艺术,其他艺术也表达了这一理性精神。
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
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
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形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根本准那么。
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标准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
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
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其子的死来救
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那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
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
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
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领袖大局部都是英勇无私的。
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者在战斗中早死。
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
赫克托尔的妻子奉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答复:“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提醒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
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
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
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
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
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挤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究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
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开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HY社?文艺复兴HY?,有删改) “理性精神〞,以下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哪一项( )
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表达,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表达。
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华。
D.理性精神不只表达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明显表达。
解析:D A项,“都积极弘扬和倡导〞错。
B项,原文是“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如今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上〞。
C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错,应为“苏格拉底〞。
“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如今社会上。
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标准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表达了他作为氏族领袖“英勇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解析:D D项,“只要……就……〞太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说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根底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表达了论证的严密性。
解析:B B项,“证明……精神境界〞错,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答复4~6题。
丑兵
莫言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
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别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
我不但在HY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
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
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黑不溜秋,皱皱巴巴的脖圈!“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渐渐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消费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恳求。
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
连里召开发动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HY,丑兵闯了进来。
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HY战士!我也要上前线!〞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迎会,我去看他,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场写一部小说。
〞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HY英雄的事迹写成的。
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冲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者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HY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消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
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渐渐爬行。
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
〞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容许。
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
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我拼命地呼叫:
“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4.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3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消费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荣耀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的形象衬托了丑兵的高大形象。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解析:D D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5.“我〞在小说里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从情节、形象、主题等方面答题。
情节上,“我〞贯穿全文,起线索的作用。
内容方面:形象上,“我〞衬托“丑兵〞的外貌与内心;主题上,通过“我〞的感受与对丑兵的深入理解,突出主题。
答案:情节上,“我〞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构造完好。
内容上,①形象方面的作用:用被称为团里美男子的“我〞的“美〞来反衬丑兵的“丑〞,为下文写丑兵的心灵美做铺垫;用“我〞的虚荣和好胜,来反衬丑兵的纯朴和蔼良。
②主题方面的作用:写“我〞对丑兵态度的改变,提醒了外表美丑不是评判一个人的HY,拥有美妙品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永远思念的主旨。
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
解析: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对情节的完好性、人物塑造的饱满性和主旨表达的深入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展分析。
答案:(例如一)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
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表达,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理解这个人物。
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恳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
③构造完好: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构造更加完好。
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妙的品德。
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者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一点2分,两点4分, 三点6分)
(例如二)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
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考虑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
②从情节构造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开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
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
(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答复7~9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
汤国星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年仅26岁的肖培根。
“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
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假设定:首先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教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
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
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理论大学〞。
此番韬略,即使今天仍然可圈可点。
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那么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
野外调查异常艰辛,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请教。
一个来自“HY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HY,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理论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完毕,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
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
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HY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
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大约200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
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
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
在这样的环境下,考察团详查每种草药的成效,还访问了许多草医,资料汇总起来后,收获颇丰。
考察团提交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分发到各成员国,说中国帮助这些落后国家整理出当
地丰富的草药资源,是南南的典范。
肖培根是HY第一个奉派到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负责世界药用植物名录编制等工作。
HY刚成立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物资禁运,但凡包含进口药代用品的一概不准向中国出口。
那时肖培根刚刚大学毕业,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可以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
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奔赴全国各地,风餐露宿,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随后阿拉伯胶、安息香、胡黄连等等也找到了代用品。
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第一次疾病防治大会上,发出了“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的豪迈誓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萝芙木,冲破国外的封锁,研发出物美价廉、令几代国人难忘的降压灵。
短短数年,这批得意可敬的青年才俊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寻觅到了取之不尽的替代植物,解决了全国人民的需求。
他们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
“这项任务给了我们一个实际的体会:在药用植物界,相似的药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从这里找到了最初的灵感。
〞
“在长期的药用植物研究中,我发如今某一个植物类群中,它们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假如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学形式加以整理开掘,就可以寻找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
〞肖培根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使他成为最早将计算机引入中草药研究的药用植物专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
1978年,?药学通报?终于复刊了,在第1期第1页至第5页上,发表了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络性?,可以在复刊的首期首页上发表论文,只因四个字:分量质量。
当然,它标志着孕育二十几年的新学科诞生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应邀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扩大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撰写英文专著对中医药进展系统阐述和介绍。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
7.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3分)
A.本文撷取了肖培根人生的假设干传奇经历,描写他勇挑重担、锐意进取、钟情绿药的相关事迹,表现了一位出色药用植物学家的伟大人格。
B.在中药资料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年仅26岁的肖培根却胸有成竹地承当起国家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完成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
C.肖培根安排工作时重点突出、任务明确,他强调进展中药普查时要以500-600种常用中药为侧重点,因为这些常用中药占据了中药资源的大头。
D.?药学通报?复刊后,第一期的首页就登载了肖培根的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络性?,只因这篇文章分量重、质量高。
解析:B 国家交给肖培根的第一个任务是寻找可以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
8.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肖培根很有大将风范,他勇挑重担主动选择了任务量大的东北地区。
在实际调研中,他始终是以学生的姿态为人处世,得到了药农和中药师傅们的高度认可。
B.肖培根帮助落后国家整理出当地的草药资源,这种援助是南南的典范。
他本人也因此成为HY第一个奉派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的技术官员。
C.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物资禁运,促使我国研究人员必须寻找到可以替代进口药的国产资源。
经过肖培根自己昼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肖培根认为通过计算机可以整理出植物类群中规律性的东西,他成功地在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上展开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发,这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已经诞生。
E.自1963年以来,肖培根一直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满怀激情地介绍中药现代研究的最新成就,可见他在积极推动中药走向世界,他为中药的国际化影响做了很大奉献。
解析:AE B项,因果不当。
C项,“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错,原文是“以肖培根为首的年轻人……很快就找到替代利血平的萝芙木〞。
D项,新的学科已经诞生的标志是“肖培根重要论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联络性?的发表〞。
——“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详细分析。
(5分)
解析:阅读全文概括信息,通过肖培根的假设干事迹来概括原因,比方“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找到了创立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灵感〞可以看出肖培根的自力更生,克制困难;“肖培根编写出HY第一部?中药志?〞可以看出肖培根的潜心研究等。
答案:①自力更生,不负使命。
西方对我国实行进口药的封锁,肖培根不辞艰辛,完成寻找替代进口药国产资源的使命,找到了创立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灵感。
②擅长运筹,潜心研究。
肖培根承受中药普查的重任,确定普查范围和方向,虚心请教,边干边学,编写出HY第一部?中药志?,奠定扎实的学术根基。
③交流交融,见多识广。
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药用植物种子,入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编制世界药用植物名录,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学术底蕴更加厚重。
④视野开阔,思路开放。
肖培根能触类旁通,发现植物形态、成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机和数学形式加以整理从而找到规律,从而催生“药用植物亲缘学〞。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四点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
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司徒、临淮王元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HY中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以柔为掾,加冠HY将HY。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假设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
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HY,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时沙苑之后,大HY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
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HY、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
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