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共含15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热爱祖国,关心大西北建设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大西北水土流失场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大西北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西北看一看。
(播放大西北水土流失的资料片段。
)
2、同学们,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了自己的心。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一封奇怪的信》。
3、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多拼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3、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懂的地方。
3、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明白小姑娘要寄什么样的信。
师:小姑娘冒着寒冷的秋风,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
(2)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9、第10自然段,感悟内容。
师:从小姑娘说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为什么要寄槐树籽到大西北去,感悟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4、轻声读课文,用“#”线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线画出叔叔说的话。
(相机出示人物对话。
)
5、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姑娘吗,为什么?
3、除了寄种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支援西部建设?(例如:可以寄零用钱、学习用品、衣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
你了解到课文里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自主合作练读。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
三、自主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用最拿手的方法记忆生字。
(先让学生说说识字方法,再识记。
)如:
熟字加偏旁:冈--钢正--政良--娘
句--够付--府古--姑
拆字方法:塞、甸
3、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
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老师重点指导书写:“信、呀、怪、姑、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左窄右宽;“树”字中间“又”的捺变成点;“奇”上面的“大”捺画变短;“举”的撇、捺要写长一些。
四、积累词语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五、课外实践
请你给大西北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篇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原文】
我刚把信塞进邮筒,觉得有人拽我的衣襟。
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姑娘。
她举着一封信,秋风吹得她直流鼻涕。
“叔叔,请您帮我把信放进去,我够不着。
”
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贴着一张邮票,可是却一个字也没写。
“你几岁啦?”
“五岁半。
”
“这里边装的什么呀?”
“槐树籽!”她骄傲地回答。
“槐树籽?”我不解地问。
“您不知道?”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广播里说,全国都要支援西北种草种树。
这槐树籽是我和小明一起拣的。
我俩商量好了,这件事谁也不告诉!”
我掏出钢笔,在信封上工工整地写上:“甘肃省人民政府收,石家庄儿童寄。
”
我抱起她,说“你亲自把信放进去吧!”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介绍信封的书写。
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奇”“怪”两字。
(齐读课题)为什么说
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老师范读。
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
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
认读生字
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叔叔,……)生读
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
再读句子。
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生读
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
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
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
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
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
出示对话。
多种方式读。
注意读出语气。
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
如果有了绵延千里的槐树,那茫茫的大西北一定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看了小姑娘的做法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这样的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小姑娘能不让人喜爱吗?文中的我也和你们想的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词语。
生认读。
我想甘肃的人民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巩固生字
抢字游戏
五、总结:
我们就要和小姑娘说再见了,你想和她说点什么吗?
六、作业
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篇3:《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本课内容,理解这封奇怪的信包含了怎样的童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向小姑娘学习,做一个关注祖国的学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姑娘的纯真可爱。
教学准备:
槐树的图片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
3、描红、临写
4、评价。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
沉甸甸
可爱可敬支援大西北 (关心祖国建设)
篇4:《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篇5:《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
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师介绍信封的书写。
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奇”“怪”两字。
(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老师范读。
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
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
认读生字
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叔叔,……)生读
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
再读句子。
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
生读
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
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
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
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
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
出示对话。
多种方式读。
注意读出语气。
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
如果有了绵延千里的槐树,那茫茫的大西北一定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看了小姑娘的做法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这样的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小姑娘能不让人喜爱吗?文中的我也和你们想的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词语。
生认读。
我想甘肃的人民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巩固生字
抢字游戏
五、总结:
我们就要和小姑娘说再见了,你想和她说点什么吗?
六、作业
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自我反思:
一、课前准备充分。
当我确定讲这篇课文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学生认识
信、信封。
因为在讲《邮票上的齿孔》时,学生对有关邮票的知识很陌生,如果不是亲手去试验还不知道齿孔的作用。
所以我知道对信也不会了解很多。
作用这么大的孩子从来没写过信。
有的根本没见过。
所以课上多占用了一点时间介绍信以及信的用途以及写信封的要求。
为课上学生去理解奇怪的信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同奠定了基础。
二、课上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老师、同学读文时告诉倾听是种学习,思考也是一种学习。
写字,我提醒同学教师写字时有个好习惯就是一边看书,一边写,这样会写把字写的很漂亮。
在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时发现在孩子们都非常认真。
课堂上孩子都这样做就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我说互相学习、共同参与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在评价中教给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有效使用随文识字,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实现识字与阅读同步,今天我和往日的教学有所不同,以往是光学字词,分析都留到第二课时,这样做学生注意的时间短,今天采用了边阅读边识字后,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
这样做对学生的分析、理解、有所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出示图片和老师的讲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出示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更容易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要去支援大西北。
为什么要把槐树籽寄给大西北,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很快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能从小姑娘的行动中知道每个人都要去关心祖国建设
四、在读中感悟
本文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理解感悟。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
所以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姑娘去读。
这样入情入境更容易理解课文。
不足的地方:因导入的时间过长,所以学生课上的朗读不充分,对词的理解不够全面。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篇6: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封奇怪的信》教学反思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白色的信封。
信封上没写地址。
“这封信能寄出去吗?”接着问大家,信封上只有邮票,一个字也没有,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
正堂课围绕“奇怪”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针对学生部够理解的大西北,我特别收集了相关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倾听观察,同学们被小姑娘那份善良所感动,纷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愿望;
“我要为祖国的西北献上一些樟树籽,希望我家门前的樟树也能在大西北长成参天大树。
”
“我要为祖国的大西北送上一片绿地。
”
“我长大后要去西北工作,让西北也能鸟语花香。
”
“我长大后去西北建设,把西北建设成比我们这里还要美丽的城市”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后,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本文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理解感悟。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
所以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姑娘去读。
这样入情入境更容易理解课文。
不足的地方:因导入的时间过长,所以学生课上的朗读不充分,对词的理解不够全面。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经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
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
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
靠自身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问#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
知道答案。
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
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边批注,边读边考虑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考虑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发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发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他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他人没有注意的事物。
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好,有问题就去想方法解决,跑去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