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4《滕王阁序》重难点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重难点探究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句话有何含 意? 【提示】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 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 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 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 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 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 “写尽九月之景”。
[三楼] 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 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退出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 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 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 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 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 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3.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展现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 的? 【提示】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 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 景的描绘。“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 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
2.如何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 【提示】 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 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意志)将要越发坚定,不能 失去直凌青云的志向。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此 句表达了一种境界,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不论在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志向不改,做人的准则不变。
4.有人说,文中第四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 你认为呢?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 从文中看,作者虽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消极、 怨愤之情,但更多的却是旷达、乐观之意。文中虽连用了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这些不得志人物的典故自比,似 在表明自己理想抱负不得施展的忧郁,但作者紧接着写道: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足以表现出作者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 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 难得。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 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 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 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 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 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读全文后,你认为《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写景具有怎 样的特点?
[沙发] 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 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 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 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 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 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 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5.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名师点拨】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 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 明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 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 念及英雄失路,连用梁鸿、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 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
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 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接下来的四 个六字短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节奏放 慢,词意不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 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 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板凳] 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 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 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 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 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 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 景中,景中有人。
6.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有哪些类型?有什么作用? 【名师点拨】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用典不仅多而且 灵活。有的是明用,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 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 库”“天柱高而北辰远”;
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 是化用,如“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 水以何惭”;有的是连用,如“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 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句 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 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典故的运用可以加强论证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含蓄委婉,典雅精 练,使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