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综合实践__猜想与评判》教学设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猜想与评判》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了解对作品的意蕴进行猜想和评判是文学鉴赏和解读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为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体验阅读:学会捕捉灵感,猜想走进文本的世界。
2.写作指导:学会搜集整理重组资料,勾画出心中的人物形象。
3.表达实践:用口头交流代替书面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猜想和评判的习惯,尝试论文的写作。
2.进一步区分口头和书面交流,学会用口头交流代替书面交流。
【教学方法】
活动法。
以活动为依据,在活动中承载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教学建议】
1. 复习式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内
容:同样是写月亮、乡愁、送别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体验去阅读诗歌,勾画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2. 本单元诗文探究。
(1)说说本单元学过的诗文,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比较探究。
学生充分讨论,充分表达,可以在合作小组和全班两个层面上进行。
[学情分析]在阅读了本单元的十篇诗文之后,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有了一定的心得。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思考、总结,有利于把感性的知识加以提升,获得理性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描绘属于自己的诗歌世界。
教师点拨:
读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也有不同的体验。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及教师的课堂指导,大家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体验?挑选出本单元中自己喜爱的诗篇,进行分析,演绎,描绘。
同学们要力图打开思路,读出个性。
(2)本单元的各篇诗文,你有哪些独特的体验呢?我们以各小组为单位,来摆一个擂台
赛,看看哪个组的体验最具有特色。
要求:
a.限时必答。
每组3分钟。
说的同学必须大声发言,你的灵感应该是以诗歌为依据,有自己的看法的。
b.抢答。
按本单元诗文篇目的自然顺序抢答。
最后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3. 培养猜想评判概括描述的能力。
学生讨论。
[学情分析]只有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而总结方法,才能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这也是从读到写的一个提升。
教师引导:
(1)学生选择一位心目中喜爱的诗人,大量浏览阅读他的作品和相关研究文章,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重组资料,勾画出心中的人物形象。
(2)学生可以借鉴别人的写法进行模仿。
(3)初学时不求面面俱到,但不管取哪一面,每个同学都应追求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猜想和评判。
4.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两个层面。
(1)书面:写一篇《我心中的杜甫》(或是李白等其他诗人)。
[学情分析]学生要写出一定的赏析水平较难,可让他们仔细阅读本单元的《杜甫与李白》及《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进行方法上的模仿。
教师一方面可适当地提供资料或搜集资料的途径,另一方面可让几位同一选题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有效解决资料来源问题。
(2)口头:任选一首古典诗词,用现代口语加以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许多诗词,但多数是要书面语言进行分析。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口语词汇阐释同样的意思,达到不同的效果。
教师点拨:口语交流中有许多个性化的不完全定型的话语,它在一定的语境中,借助肢体语言,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口语的语感。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诗文、例文。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更好地学会“猜想和评判”。
2.展示本节课应完成的探究及训练任务。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课重点,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相关理论
猜想与评判,表面上看来是一种简单的看法或意见,是一种偶然的选择,其实有价值的看法或意见的提出并不容易,这体现了一个人基本素养(或称为学术修养、认知背景)和学术智慧,一个学者,一辈子做的事也可以说就是学养的增益和学术智慧的磨砺。
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对此有所了解,懂得如何拓展学术视野,改善自己的智能结构。
假设或猜想的提出,必然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所提出的问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真”的;一是所提出的问题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假”的。
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毫无疑问,所要求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但是,悖论随之发生,在任何人的学术道路上,却都难以做到这一点。
如前所述,包括胡适、波普尔也概莫能外。
其实所谓的“真”,只不过是“逼真度”较高罢了(波普尔认为逼真度是真性内容减去假性内容的差),今天人们所认同的所谓的真理,只是相对来说较为逼近真理,并不就是真理。
要使自己的假设与猜想具有较高的逼真度,别无快捷方式,唯有在“学养”二字上老老实实地下工夫。
学养包括从书本的和实践(实验)中获取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和理论修养。
2. 例文
洒脱的你——杜甫
李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望面前的茫茫原野和天际那一抹淡淡的孤城之影,夜凉如水的夜里,乘舟东下,是你在轻轻地吟唱么?
人们说你是忧郁的、苦闷的、飘零的、憔悴的,是啊,八年啊!安史之乱后,人们说你变了。
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恢弘之势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感慨。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举首远眺,本来就很凄凉的心境看到满眼肃杀之景,你怎能不悲从中来呢?
你那么的凄苦,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孤单,那么的悲凉,风尘仆仆的脸颊却掩盖不住你那呐喊的欲望;你虽承受着精神与肉体结合下的巨大痛苦,但仍然执起笔,用一种洒脱的方式来
抒发你对国对民的热心与寄怀啊!
谁说一定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才是潇洒?
谁说一定要“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才是气势?
谁说一定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才是浪漫?
难道“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浊酒杯”不是一种潇洒?
难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是一种气势?
难道“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不是一种浪漫?
你——杜甫,执笔之时就是你的洒脱之处,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李白的诗袭用旧题时,你却自创新题。
时间是大浪,会淘出金。
当历史的车轮义无反顾向前迈进时,你就像一只火鸟,借了虹的七彩,肩负爱国忧民之心,汲取大海的深蓝。
而你,也越来越接近凤凰的本质了。
时代风云的激亢,现实生活的苦难,在你饱经风霜的笔下,一一再现。
飘逸是李白,是豪放;而你,用你那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语言,吼出你的心声,放出你的潇洒。
山河破碎,你“感时花溅泪”!
战火纷繁,你“凭轩涕泗流”!
老病孤舟,你“乾坤日夜浮”!
敢说是种洒脱,能说也是一种洒脱。
当人们吟唱“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之时,后人感动于你捧起血与泪的情怀,更不忘你所诠释的最新境界的洒脱!
(福建厦门松柏中学文学社《扶摇》2007年第1期)
[简评]这位作者见出杜甫的洒脱。
一般人们认为杜甫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没有人说杜甫洒脱,而作者偏偏从沉郁顿挫中见出洒脱,而且说得有一定的道理,这一猜想和评判是有价值的,颇为可喜。
不过,这还是一篇散文,不是论文,作者已经懂得将杜甫与李白的洒脱进行对比,这很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说理性,对二者的异同加以深入的分析比较,概括归纳,便可望写出论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