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永恒之道》读后感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的永恒之道》读后感范文
虽说这是本讲建筑的书,但书中的道理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比如编程,不过那不是我重点关注的东西了,我是学建筑的,自然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
书中提到了一个核心概念“模式”,什么是模式?它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举个例子:怎样的西餐厅才是高级西餐厅?一间高级西餐厅,入口有侍者接引,偏暗的环境,桌上有盏精致的台灯或者烛台。
可以试想一下,没有这些东西,餐厅如何显得高级?有人在这里就说了,这个模式有时候也不准啊,这完全是凭经验,或许现在的米其林餐厅会很明亮,但他一样高级。
这里就要提下模式的产生了,模式产生于生活,它来自各行各业,它会随着时代环境而变,作为建筑师,要设计出符合当代环境的建筑,我们设计别墅不再是添置马厩而是设置车库,当建筑师为其他行业的人设计建筑时,建筑师需要去学习、体会业主的模式,这种学习过程掺杂了许多个人因素,所以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模式”是形而上的产物。
那么我们如何去寻找发觉这种”模式”呢?作者告诉我们要”排除意见和想法“。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还是用之前我举的例子,一个无比科学的金属房子推荐给你,你的理智知道这房子有着高科技,使生活更舒适,但你的感觉上还是倾向于有木质质感的房子,从这个例子里怎么提取模式呢?剔除你理智上知道的金属房子有高科技,用你的本能去感受,你倾向木质质感的房子的原因是因为它有木质构件,那么”木质“的模式就被提炼出来了,它的作用是可以使人产生亲切感,以后在需要营造轻松,亲切的环境时用”木质“这一模式就可以有助于你的创作主题。
我一直在举例,因为作者的观点只能从案例中体会到。
如果要积累这种”模式“,便只能亲自去实地体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当”模式“这种词汇积累到一定量时,建筑就能像写文章一样创作而出。
最后,这本书给我指出了以后建筑的学习思路——留心生活,积
累模式,解答了我一直在思考的"为什么医院像医院,学校像学校"的问题(因为医院有医院的模式,学校有学校的模式,平时不注意根本体会不到,但人的空间记忆和图像记忆很强,所以给我们强烈的直觉觉得那栋建筑就是像医院或学校)。
如果要给建筑学初学者推荐一本书的话,这本书我强烈推荐,正如书名中提到的“永恒之道“,它教给你的方法是学习建筑的永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