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0版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D卷(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0版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D卷
一、积累运用 (共12题;共32分)
1. (2分)下列词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 蝙蝠(biān fú)
B . 倘若(tǎng ruò)
C . 闪烁(shǎn shuò)
D . 半晌(bàn xiǎng)
2. (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处境航海淡忘事实
B . 优郁宴会苦闷隔绝
C . 原故防御空虚连想
3. (2分)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多日的忙碌,使他原本就瘦弱的身体更是奄奄一息。
B . 南沙群岛,大海中的明珠。
这里烟波浩渺,一片汪洋。
C . 节日的王府井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D . 黄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4. (2分)选词填空。
()挡车
A . 蜻蜓
B . 螳臂
C . 金蝉
D . 飞蛾
5. (5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
(改成反问句)
(2)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改成陈述句)
(3)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改为夸张句)
(4)天上富丽堂皇。
天上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5)补充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
6. (2分)关于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A . 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的意思。
B . 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 . 表示特指,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7.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红领巾广播站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B . 不谙水性时,切忌不要贸然下水游泳,否则难免发生意外。
C . 老班长的个性是十分忠厚老实的人。
D . 在全国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反映着我们党的初心。
8. (5分)按要求完成句子
①母亲不识字。
母亲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②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
(改成夸张句)
③克隆技术展示前景。
(扩句)
④那份纯洁无私的爱我怎么会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⑤少先队员不该向困难低头。
(改成反问句)
9. (2分)一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A . 班长提议星期天到学校排练节目,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赞同。
B . 经过大家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C . 孟津县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D . 由于厂家对产品设计及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的市场占有量日益攀高。
10. (2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前面不就是我家的田地吗?(陈述句)
②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把字句、被字句)
③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写一个排比句)
④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写一个比喻句)
11. (2分)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
(1)《白杨》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
这类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
A .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B . 列数据、打比方
C . 夹叙夹议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像白杨那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材
B . 小白杨长大了
C . 风沙摧不垮白杨
12. (4分)读一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1)这段话一共有句。
(2)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从文中找出来。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20分)
13. (9分)课外阅读
太阳哇哇
天上的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
瞧,她把嘴巴鼓得(圆圆园园)的,朝着身边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对长
(cháng zhǎn g)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瓜。
哈,她把那朵白云改成一只小白兔啦!
太阳哇哇一边在天上跑,一边吹,把这朵白云吹成荷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它越吹越开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进海里去了,自己也一起滚进了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那哪)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piào piāo)亮的白浪花。
(1)括号中正确的读音或词分别是什么?
(圆圆园园)________ 长(cháng zhǎng) ________
(那哪)________ 漂(piào piāo)________
(2)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她把白云吹成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漂亮”的同义词是________ ,反义词是________。
14. (7分) (2018六上·罗湖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
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
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你希望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
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
理念产生了西
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以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
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
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了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
至于片瓦不留。
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
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
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
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
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
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1)文中画线句子“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中的“奇迹”指的是()
A . 希腊巴特农
B . 中国圆明园
C . 巴黎圣母院
D . 埃及金字塔
(2)“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
此句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是雨果写给巴特雷的一封信,为三:一是交代背景,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说明这是一封复信;二是赞美圆明园是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和“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第三部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A . 介绍了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
B . 描写了野蛮对文明所干的勾当。
C . 描述和讽刺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痛斥了强盗对文明的摧残和毁灭。
(4)在这封信里,雨果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赞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A . 表达了对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的圆明园的赞美之情。
B . 表达了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之情。
C . 通过对圆明园的赞美,更加表明了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抨击。
D . 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掠夺圆明园行为的肯定。
(5)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我们纪念雨果,因为他代表文学的良心。
”请你联系这封信的内容,谈
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5. (4分)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 遽契其舟________
舟已行矣 ________ 不亦惑乎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6. (5分) (2018六上·鄂托克旗期末)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来抒发对祖国的情意,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可以运用自己曾经阅读过的资料完成本次作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共12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5-4、
5-5、
6-1、
7-1、
8-1、
9-1、
10-1、
11-1、
11-2、
12-1、
12-2、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20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4-4、
14-5、
15-1、
15-2、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