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解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
“▲▲”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 的为参考方。
概说
【概念】 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具有和解少阳、调和
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以解除少阳半表 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肠胃不和证、疟疾的 方剂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 范畴。
【范畴】 和解剂原为治疗足少阳胆经病证而设。
主治功用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
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 或泄利,脉弦。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 痛,脉弦等。[病机分析]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病机分析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 逆”。病机: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 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 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 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故 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
辩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脉 弦。
主治功用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 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 证者。[病机分析] 〖功用〗和解少阳 (和枢机,解郁结)
方解
配伍特点
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 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温而不燥,寒而 不凝,而且胆腑清和,胃能降浊,脾能 升清;三焦通达,则水升火降,气通津 布,乃和解之良剂。“和剂之祖”。如 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 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重点提示
邪在少阳胆经热盛,正邪纷争,故寒热 往来如疟,里热较甚,故寒轻热重。 胸胁为少阳之分野,热郁故胸胁满 闷。 脉右滑为痰浊,左弦为肝胆经有热。 肝胆之火挟痰浊上冲故吐酸苦水或 呕黄涎而粘。 舌兼现杂色为胃气不正。
分析图示
┌───────────────────┐


胆经痰浊郁热─→胸闷胁胀,热重寒轻如疟
第三,少阳的基本生理。
经脉:足少阳胆经循于人体的头身两侧, 头的一侧,身的一侧,胸胁部,这都是 少阳所主。
胆腑:的生理功能就是藏精汁,喜疏泄, 主决断,寄相火
少阳的阳气:胆所寄的相火,五脏六腑 的阳气都叫火,除了心中的阳气叫君火 之外,其它脏器的阳气都叫相火。
手少阳三焦:三焦是“元气之别使”。 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所谓“三焦膀 胱者,腠里毫毛其应”,是说三焦和太 阳主表的关系,太阳的阳气化生于下焦, 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 化生太阳的阳气,太阳阳气通过膀胱经 脉,也通过三焦向体表输布,输布到体 表以后,起到温养肌表、调节体温和防 御外邪的作用
少阳病的治法。
少阳主枢,治疗少阳病应当用什么方法 呢?应当和枢机、解郁结。把和枢机、 解郁结这两个词开头这两个字连起来, 这就是“和解”,所以这叫和解以疏郁, 这就是少阳病的治法。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 2.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
半夏泻心汤。 3.熟悉:痛泻要方。
【代表方剂】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四 逆 散 ▲▲▲
〖方源〗 《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 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组成〗 甘草炙 [6g] 枳实 [6g] 柴胡 [6g]芍药 [9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 匕,日三服。 〖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附方〗
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 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 等分 用法: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功用:行气和血。 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者,并主痈肿,以麦粥下之。 运用:产后腹痛,并有烦满不得卧,是气结血凝,郁而生热所 致。证属里实,人在产后,治宜兼顾,故用枳实烧令黑,破气 不致太过,合芍药和血,则气结散而血亦行,郁既解而热亦消, 故腹痛烦满皆除。其主痈肿者,仍是行气和血之功,加用麦粥, 取其益胃气而能凉血,既护产后之虚,又助枳、芍消痈肿。四 逆散比枳实芍药散多炙甘草、柴胡,俱用等分,服量亦同,彼 此互参,则四逆之义益明。
2.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 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疟 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属少阳胆与 三焦湿遏热郁者,均可用之。邪犯少阳, 寒重热轻者禁用。
第二节 调 和 肝 脾
【主治症状】 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其证多由
肝气郁结,横犯脾土,或因脾虚不充,肝失疏泄,而 肝木乘脾,以致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 腹痛泄泻,以及手足不温等证。常用疏肝理气药如柴 胡、枳壳、陈皮等,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甘草等 配伍组方。
└碧玉散┤
└青黛 清泄肝胆经郁热
┐ │ │ ├ 和中利湿导胆热下行 │ ┘
全方共奏、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和胃气之功。
[配伍特点]
[可与小柴胡汤鉴别]
配伍特点
蒿芩清胆汤:碧玉散包含有滑石、甘草、 青黛三药,具有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 而出之功。运用本方以寒轻热重为要, 若热轻寒重者忌。
可与小柴胡汤鉴别
第八章 和解剂
少阳病概说
第一,少阳病的病变部位 第二,少阳病的成因 第三,少阳的基本生理 第四,少阳病的特点和证候分类。 第五,少阳病的治法和禁忌
第一,少阳病的病变部位:少阳病的病 位涉及到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和手 少阳三焦腑
第二,少阳病的成因,
1.少阳本经受邪 2.邪由它经传来
(1)治疗发热性疾病 (2)消化系统各类疾病 (3)治疗精神情志疾病 (4)治疗妇科和男科疾病 (5)治疗心、肾、肺的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 参,加瓜蒌以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 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腹中 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以柔肝 缓急止痛;胁下痞鞕,是气滞痰郁,去大枣, 加牡蛎以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 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以淡渗利水。
甚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2.凡由劳倦内伤,饮食停滞,气血不足而见寒热
者,不宜使用。 3.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
第一节 和 解 少 阳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足少阳胆经,症见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咽 干,目眩等。 由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即要透解半表之邪,
注意
1.服本方后,有不汗而解;药后得汗而 愈;也有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 现象。
2.肝火偏胜,肝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 使用。 3.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引 邪入里。
4.少阳有三禁,禁汗、吐、下 5.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蒿芩清胆汤 ▲▲▲
〖组成〗 青蒿脑 [4.5~6g]淡竹茹 [9g] 仙半夏[4.5g] 赤茯苓 [9g] 青子芩 [4.5g] 生枳壳 [4.5g] 陈广皮 [4.5g] 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包 [9g]
方解
君 柴胡 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臣 白芍 敛阴养血柔肝。 二药一升一敛,使郁热透,阳气升而阴亦复。 佐 枳实 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 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 芍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 炙甘草 缓急和中。与芍药同用,可缓急止痛, 又能调和诸药。
柴胡 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君┐ ├一散一清经腑同治
黄芩 苦寒善清少阳胆腑郁火──────臣┘
(上焦得通)
半夏 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助君药臣药疏通气郁,──佐
生姜 化痰、消饮、利水-----畅达三焦 (津液得下)
人参甘草为佐┐ ├扶少阳正气以助祛邪,实里而防邪内传太阴
大枣为使┘ (胃气因和)
然而,胆附于肝,表里关系至为密切,无论 肝胆受邪,或本身功能失调,常相互影响, 并往往累及脾胃,故肝脾之间失调,上下寒 热互结而气机升降失常者,皆可用和解剂治 疗。此外,前人以“疟不离少阳”,多将治 疟方剂列入和解剂中。
本剂包括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注意事项】 1.凡外感疾病,表邪未解,或邪已入里,阳明热
本方与小柴胡汤均属和解少阳之剂, 均可治寒热往来,但主治效用有别。前 者为治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代表方,配 伍以“和解”为中心,兼以扶正祛邪; 后者主治胆胃湿热痰浊阻滞之证,配证 以清热、利湿、化痰为主,无益气扶正 之功,且所治寒热往来,有寒轻热重的 特点。
运用
1.本方主要适用于少阳湿热之证,属 热重于湿者。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 滑数为证治要点。亦可用于暑湿时邪所 致之疟疾。




┌────┐
胆腑功能失调─→影响脾胃─→运化失常,化生│湿热痰浊│
└────┘

导致─→呕
逆吐出酸苦黄涎
方解
┌青蒿 苦寒芬芳清透少阳邪热 │ 君┤ │ └黄芩 苦寒清泄胆府邪热
┌竹茹、半夏 清化痰热而止呕 │ 臣┤ │ └陈皮、枳壳 宽胸畅膈和胃降逆
┌赤茯苓 利水渗湿

佐、使┤ │
┌滑石、甘草 导湿热下行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病机分析
经证:足少阳经脉受邪,阳气被郁,经气不利。 目赤、耳聋,往来寒热。往来寒热:少阳受邪, 正邪分争,互有进退,邪胜则寒,正胜则热。
腑证:口苦是胆火上炎;咽干,是少阳郁火伤 津;目眩,是少阳郁火上扰清窍;心烦,是少 阳郁火扰心;喜呕,这是胆腑郁火犯胃;嘿嘿 不欲饮食,这是少阳胆火内郁,情志不爽的特 征;不欲饮食,那更是胆火犯胃,胃气不和的 表现。
〖方歌〗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主治功用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 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 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 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 右滑左弦者。[病机分析][分析图示]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病机分析
〖组成〗 柴胡 半斤 [12g]
黄芩 三两
[9g]
人参 三两 [6g]
半夏 [9g]
甘草 炙 三两 [9g] 生姜 切 三两 [9g]
大枣 擘 十二枚 [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小柴胡汤:柴胡配黄芩,一散一清,升 散透邪,清泄除热,为治少阳病寒热往 来之要药,其柴胡用量宜大于黄芩。而 方中人参、炙草、大枣,既可益气和中、 扶正祛邪又可防止少阳之邪深犯,并非 单纯为健脾而设。
运用
1.本方主治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 脉弦为证治要点。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 虚血少者忌用。 2.现代运用
从少阳腑来说,胆腑精汁排放有规律, 阳明之气可降,太阴之气可升,阳明可 以受纳,太阴可以运化,少阳三焦气机 调畅,太阳表气调和。少阳,它不主表, 也不主里,但是少阳气机调畅和表也有 关,和里也有关。
少阳主枢:少阳的经脉在人体的一侧,少阳的胆腑在人 体的一侧,可是少阳阳气的作用部位是全身的,三焦 气机调畅通达,三焦有阳气,三焦有相火,三焦相火 通达,则太阳表气调和,和主表有关,胆腑气机的调 畅,胆腑相火的旺盛,藏精汁功能的正常,和脾胃之 气的升和降,脾胃的受纳和运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它和主里有关,因此少阳既不单独主表,也不单独主 里,但是和主表也有关,和主里也有关,后就把它叫 做少阳主半表半里。它的气机畅达,也包括三焦气机 的畅达,就表气调和,里气调和,这就是少阳。
运用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 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 逆,或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以手 足不温,或胁肋疼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3.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 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 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 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 胆胃)不和者,均可应用。
又要清泄半里之邪,还要防邪深入,所以常用柴胡或 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佐以益气扶正或行气分利之品, 使邪尽去而无后患。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小 柴 胡 汤 ▲▲▲
〖方源〗 《伤寒论》:“伤寒五六日, 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