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精品课件24《大道之行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手回答
教师点拨、引导:
在充分理 解文意的 基础上, 分析文章 脉络。把 握文章要 点。
教学 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 设计意 图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
动
在书上标 记
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
这篇文章时间久 远,生僻词较 多,比较难懂, 但文章简短,读 来朗朗上口,要 反复读、练,以 便掌握。
多媒体展示(二):
教学 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 设计意
动
图
1、 正音
选贤与能( j )讲信修睦(mù ) 幼有所长(zh ng)
ù)
2、释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理想的生活图景?
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那 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 这个问题,来学习《礼记》中的一篇,题目是《大道之行 也》。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不会将它占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 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只要达到了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同社会就不远了
二、作品介绍:多媒体展示(一)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 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 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是“四书五 经”中的一经。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五经》是指:《周 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三、 朗读全文 初步感知:
学科
语文
课题
24、大道之行也
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 知识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能力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
课型
新授
目 过程 朗读——讨论——合作——探究 方法
标
情感 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敢于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 态度 奋斗。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板
书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按要求完 成题目。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引导:
思考、举 手回答
第一层:总说大同社会的纲领。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书上标 记
第三层:总结全文——外户不闭,和平安定。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 思考、举
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
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
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 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恶:憎恶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作:兴起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外户:指大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3)指出斜体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3、译句:
①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大道施行的时侯,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 词划出来)。
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3、结合注解,四人一组,翻译课文。不懂之处,及时问老师。
教师巡视,解疑。
四、课堂检测:
同学们背诵描写桃 花源环境和生活的
句子。
了解
自由朗读 听读正音 翻译课文解决疑难
引导学生将所学 内容有机起来
补读,丰富学生 的文学常识。
教师点拨明确: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是故谋闭而不兴……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讲信修睦。——便要还家……皆出酒食。 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做……悉如外人。
对比阅 读。 举手展示 自己的发 现。
八、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背诵全文。
深刻理解 文章的现 实意义。
六、深入探讨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规定答案。
大同社会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理想,是一个虚构的图景,尽管不能实现,但从
这个图景中,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改造现实 举手谈看
社会的一种追求。还有对理想的执着。
法
七、比较阅读:
对比《桃花源记》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导),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② 矜、
寡、
孤、
独、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废疾者皆有所
养。
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
养。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私
藏。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五、 整体把握,理清课文线索。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选贤与能。 通“举” 意思:选拔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鳏” 意思:老而无妻的人
③便要还家。 通“邀” 意思:邀请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悦” 意思:高兴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归:女子出嫁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对比桃花 源,感受 其共通之 处,体会 古人的伟 大理想。
诵读课文
教学 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段话描述你理想中的王国。
作 2、 背诵全文,归纳本文重点词语。 业 设 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