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1.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木块''''ABCD ABCD -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有一小虫自A 点运动到'C 点,求:
()1小虫的位移大小;
()2小虫的最小路程.
【答案】(1)222x a b c =++ (2)()2
2s a b c =++ 【解析】()1质点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大小等于A 、'C 连线的长度,为2
2222''x AC AC CC a b c ==+=++ ()2由于a b c >>,所以将矩形''BCC B 转至与前表面在同一平面,A 、'C 连线的长度为从A 运动到'C 的最短路程,
即22()s a b c =++;
答: ()1小虫的位移大小为222
a b c ++; ()2小虫的最小路程为22()a b c ++.
点睛: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当两点之间沿直线距离最短,路程最短.在计算位移时,注意将立体转成平面后再计算.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在以后的题目中用得不多,但将立体图形展开求解最短路程的方法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2.一列士兵的队伍长120m ,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士兵,一名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 ,求通讯员在这段往返时间内的路程?
【答案】432m
【解析】试题分析: 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 1,队伍的速度为V 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 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 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t=t 1+t 2,即:=+,整理上式得:6v 12-5v 1v 2-
6v22=0解上式得:v1=
将上式等号两边同乘总时间t,即v1t=,v1t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1,v2t即为队伍
前进距离s2,
则有:s1=s2=432m.
考点:相遇问题
3.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2kg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之间通过一感应开关相连(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两车自动分离).甲车上带有一半径R=1m的1/4光滑的圆弧轨道,其下端切线水平并与乙车上表面平滑对接,乙车上表面水平,动摩擦因数
μ=,其上有一右端与车相连的轻弹簧,一质量为m0=1kg的小滑块P(可看做质点)从圆
弧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乙车左端点B后将弹簧压缩到乙车上的C点,此时弹簧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之后弹簧将滑块P弹回,已知B、C间的长度为L=1.5m,求:
(1)滑块P滑上乙车前瞬间甲车的速度v的大小;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3)计算说明滑块最终能否从乙车左端滑出,若能滑出,则求出滑出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滑出,则求出滑块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
【答案】(1)1m/s(2)10
3
J(3)不能滑出,1m
【解析】
试题分析:(1)滑块下滑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解得:,
(2)滑块滑上乙车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3)设滑块没有滑出,共同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可知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L ,所以不能滑出,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为1m .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应培养的基本能力.本题解题务必要注意速度的方向.
4.某质点从x 、y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出发,在第1s 内向x 正方向运动6m ,在第2s 内向y 正方向运动8m .求:
(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
【解析】
试题分析:(1)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2)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1)位移大小为两点的连线,即为x=
方向为
,θ=53°,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 (2)平均速度为v=
答:(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位移是矢量,大小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5.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
(1)以60m/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经12s 停下
(2)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 速度达72km/h .
【答案】(1)-5 m/s 2(2)2 m/s 2
【解析】
(1)汽车刹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10060m/s 5m/s 12
v a t --===-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72km/h 10m/s v ==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2100m/s 2m/s 10
v v a t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0v v at =+,并能灵活运用.
6.一个质点以某一恒定加速度沿直线从A 点加速运动到B 点,在A 点时速度为3 m/s,到B 点时速度变为12 m/s,此过程历时6 s;到B 点后又以另一恒定加速度沿直线减速运动到C 点并停下来,此过程历时6 s .求:
(1)从A 点到B 点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从B 点到C 点过程中的加速度.
【答案】(1)21.5/m s (2)22/m s 方向由C 到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求出A 到B 和B 到C 点过程中的加速度.
(1)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A 到B 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22123/ 1.5/6
v a m s m s t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一致.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B 到C 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22012/2/6
v a m s m s t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速度的基本计算,属于基础题.
7.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教练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测量其所跳高度时,能否看成质点
【答案】(1)不能(2)能(3)能
【解析】
【详解】
(1)不能,纠正动作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大小和形状,因此不能看成质点
(2)能,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分析问题影响很小,可以看成质点
(3)能,分析运动员的所跳高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看成质点
8.如表所示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每个车站都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下列所求速度单位均用:m/s )
(1)T107次列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聊城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T107次列车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T108次列车在9时30分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答案】(1)24.9/m s (2)36.63/m s (3)瞬时速度为0
【解析】
【详解】
(1)由列车时刻表可得:x 1=350km=3.5×105m
t 1=234min=1.404×104s
则:5
1141 3.510m/s 24.9m/s 1.40410
x v t ⨯===⨯ (2)由列车时刻表可得:x 2=178km=1.78×105m
t 2=81min=4.86×103s
则:5
2232 1.7810m/s 36.63m/s 4.8610
x v t ⨯===⨯ (3)由列车时刻表可以看出:列车9:28到达聊城站,9:36从聊城站开出,所以9:30列车停在聊城站,瞬时速度为0.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求法,注意该题中的平均速度实际上等于平均速率的大小,根据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9.刻舟求剑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楚国人乘船过江,他身上的佩剑不小心掉落江中.他立即在船舱板上作记号,对他的船友说:“这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到了河岸,船停了,他就在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这则寓言不但有讽刺意义,而且还包含一定的物理含义,从物理学选择参考系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楚人找剑选择的参考系是什么?
()2请你为楚人提供一种找到这把剑的方法.
【答案】(1)船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详解】
(1)楚人记下的是剑相对船的下落位置;故是以船为参考系;
(2)要想找到这把剑应以固定的物体为参考系才能准确得到其位置;故可有以下方法: ①记下剑掉落位置离岸上某标志的方向和距离,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
②在船不改变方向和速度的情况下,记下剑掉落时刻船速和航行时间,据些求出靠岸的船和剑落地点的距离.选择的参考系是船.
【点睛】
(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2)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这个物体就假定为不动.
10.甲、乙两辆汽车相距600m ,并分别以10m/s 和20m/s 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相向行 驶,在两汽车间有一只小鸟以20m/s 的速率往返飞翔,这只小鸟从汽车甲前端开始,飞向汽车乙,遇到汽车乙前端时又立即掉头飞向汽车甲,如此往返飞行,直到两汽车相遇,求:
(1)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
(2)这只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
【答案】(1)400m (2)10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两车相距600m d =,110m/s v =,220m/s v =,相遇时间为t ,则两车相距为:
12d t v t v =+
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为:
3s t v =
联立,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400m s =;
(2)小鸟飞行的位移等于甲车前进的位移,即:
1x v t =
则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x t v =
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
10m/s v =.
11.如图所示为A 、B 、C 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 车上的乘客看到B 车向东运动,B 车上的乘客看到C 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 车上的乘客看到A 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 、B 、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答案】A 车向西运动;B 车向西运动;C 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 、B 的速度都小
【解析】
由B 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 车向西运动;由A 车上的乘客看到B 车向东运动,说明A 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 车速度;C 车上的乘客看到A 车向西运动,则C 车有三种运动情况,C 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 、B 的速度都小.
12.一小车正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如果小车以2m/s 2的加速度做加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速度增大到10m/s 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再经5s ,小车的速度增加到多大?作出小车的v -t 图象.
【答案】(1)t =2 s (2)v =20 m/s (3)
【解析】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时间,由此公式变形求速度,结合速度画出速度图象.
【详解】
根据∆=∆v a t
得: 010622
v v t s s a --∆=
==; 再经5s ,小车的速度为: 33(1025)20m m v v at s s
=+=+⨯=
小车以初速度6m/s ,加速度为22m 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 62v t =+,所以v-t 图象如图: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计算时要细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