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渗透,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发布时间:2021-09-23T06:37:43.61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第14期作者:江可爱
[导读] 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样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江可爱
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西湖学校广东省东莞市523325
【摘要】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样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德育渗透课堂
【正文】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这是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隐含着宝贵的德育素材,在教学应善于开发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德育因素,要抓住时机,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
教材中的“情境图”内容具有特色,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含义,精准使用情境图,挖掘德育素材这是新教材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特色。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首先课件出现“情境图”,我先让学生观察前三幅图的内容,同桌同学之间说说图意,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人民币,使他们体会到人民币的用途以及在生活中使用的价值。

最后结合第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说一说,如何安排使用零用钱?用没有把零用钱用于有意义的活动上,如募捐、买些小礼物送给父母等。

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合
理花钱的思想。

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具学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平时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学用具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用具的使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培养,更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教授识别人民币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先认真观察桌面上的人民币,再自己说一说、想一想,接着在四人小组中讨论,看谁获得信息更多,然后课件出示人民币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汇报情况,考一考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看图片让学生记住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这些方面来判断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

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还有对于人民币上的一些小数民族文字,和盲文,是专门为小数民族朋友和盲人朋友设计的,这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达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你知道吗?” ,激励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众所周知,现在的教材注重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合理运用这些素材会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而且对学生具有陶冶科学情操、培养科学精神的作用。

比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除了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后,还要让学生领悟数学家祖冲之的爱国情怀和对数学研究的忘我精神。

又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后,我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中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分割图形、移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

同时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古代数学家刘徽相补原理,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通过这样的教学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二、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探讨性学习、合作分工性学习等。

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物体出来,小组里说一说,并在数学书众人表格中填一填。

同时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从教育生活动做事情要有序,不要乱套;而当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后,接着四人小组合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

通过小组内同学的不断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学教育学生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他人的学习负责等德育思想。

从中学生会在学习中逐步养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小组的成功更会引领着自己的进步。

还可以从小使他们养成重视对待他人的学习成果,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三、结合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让活动更显真实性
德育教育不仅只出现在课堂中,同样也可以与其他课外活动融合。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我会设计一个开心购物活动,由于购物需要售货员,我会请每一小组选出一个人来当售货员,为了让活动更显真实性,我会给每个售货员带上工作卡,让每个售货员知道自己的责任,当顾客来买东西时,售货员要清楚顾客付的钱够不够,要不要找零钱,不能多找也不能少找。

当顾客的喜欢买什么都可以,不过要排队一个一个地去买,同时教育大家都要做到安静有序,文明有礼。

买完的同学回到座位上小声交
流,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还剩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的教学中,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从中促进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养成。

但不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得再生活化,它毕竟是模拟的商贸活动,并不能说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学习内容,人民币的使用一定要在商店中、超市里、菜市场等现实环境中体验。

同时我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多让孩子到商店里独立进行一些买卖活动,积累起丰富的感性经验。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感受人民币的经济用途,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提升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渗透德育的小学数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数学的学科特征,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所隐含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在日常教学中,适时渗透,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德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期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