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2级2012年12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页,第Ⅱ卷2页至6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机读卡只涂1—4题;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I卷的机读卡和第Ⅱ卷的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纤巧(xiān)浸渍(jìn) 攒射(cuán)万头攒动(cuán)
B.洗涤(dí)抹杀(mǒ) 叱咤(zhà) 螳臂当车(dāng)
C.莅临(lì)租赁(lìn) 解剖(pōu) 长歌当哭(dàng)
D.惩创(chěng)绯闻(fěi) 尸骸(hái) 差强人意(ch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廷 辑录 辐射 穷形尽相
B.磋商 痼疾 憔悴 盘根错节
C.亲昵 硫磺 袒护 变换莫测
D.腥臊 宛转 仓猝 毁家纾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奥数”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B.在集中整治酒后驾车行动中,一些醉酒驾驶员丑态百出,让人叹为观止。

C.初中好友在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D.他的动机是好的,做法虽有欠妥善处,但也无可厚非,希望今后能有改进。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高中学生不喜欢阅读世界名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名著不能增加高考语文得分。

B.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大家恍然大悟。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上网,进行娱乐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8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 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二) (8分)
5.请阅读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则不少于50字的新闻点评。

(4分)
2010年8月8日,“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现场,当两只袖管空空的刘伟走向舞台中央的钢琴时,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接下来要怎样完成弹奏。

但是,当他坐上特制的琴凳,10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优美的旋律缓缓从他的脚下流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答: ▲
6.巴金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是新文学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

这位穿越世纪的老人,其人品和他的文品一样为人所景仰。

请你结合自己熟悉的巴金先生的作品、人生态度及有关言论等
拟一副对联,以表达对巴金先生的缅怀之情。

(4分)
答: ▲
(三) (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 。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沉默啊,沉默啊, ▲ ,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论语》)
(四)(10分)
8.从汉字字形观察,“本”字是指事字,原是 ▲ 的意思。

“祝”是会意字,本意和 ▲ 有关。

(2分)
9.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1)从文中看,孔子认为“仁者”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分)
答: ▲
(2)你还知道孔子关于“仁”的其他论述吗?请任举出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连我这外行的眼也能看出,这条破船就要裂开了。

我看见它在中间裂开,桅上唯一的那个人生命如系于一发之上。

……
他受伤了。

我从我站的地方看到他脸上有血,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他似乎急切切地在教他们把他放松一些——也许我只是从他胳膊的动作上这么推测——然后像先前那样出发了。

这时,他奋力朝破船靠去。

他时而随高山升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而沉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朝岸的方向漂浮,时而又向船的方向漂浮。

他艰难勇敢的挣扎。

那段距离并不算长,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挣扎可怕了。

终于,他挨近了那条破船。

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

可就在这时,一股高山一样的深绿色海水从船的那边朝岸的方向涌来,他似乎一下就跃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他被抬进最近的房子里,这时再没人阻拦我,我留在他身边,忙着用尽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颗宽厚的心也永远安静下来不动了。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 ▲ 创作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文中的"他"是大卫的朋友 ▲ 。

文中通过“他”▲ 这一情节,表现出“他” ▲ 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与鉴赏(5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6分)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1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简要作答。

(2分)
答: ▲
12.以第一小节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说说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妙处。

(4分)
答: ▲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

(15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共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臣之壮也,又不如人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夜缒而出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因击沛公于坐
D.以乱易整 使工以药淬之
15.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
16.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3分)
答: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分)
语文天生浪漫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盂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全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全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

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

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

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悚,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同身受黯然的低眉,是情到真处开怀的大笑;浪漫是与青春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浪漫是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浪漫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命的记号,是一个与浩渺时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相遇的过程……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浪漫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浪漫是一道彩虹,汇集了地上的雨露,才能够凝成天上的锦绣……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相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

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7.文题“语文天生浪漫”在文章中具有丰富的意蕴,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概括作答。

(6分)
答: ▲
18.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
19.结合文意,理解“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人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
20.读完本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5分)
答: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

(16分)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
,被任河西县尉。

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

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因,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

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

这乒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

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

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

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

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只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

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下的华清宫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

而杨贵妃与杨氏姊妹饮馔的丰芙,使他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心头涌出来这千古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门内门外,咫尺之间竟有这么大的不同,想到这里,他或许会感到这个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起兵范阳,而唐代的社会从此便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

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咣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

邻居都觉得可怜,做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并不停滞在这上边,他想,他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纳租税,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从这里我们知道,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有删节)
2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贫困,求仕艰难,为了实现抱负,不得不频频向官员献诗。

B.杜甫拒绝县尉一职而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表现出他不愿违背良心的诗人本性。

C.杜甫在归途中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和长安街头的饿殍,由此感到了唐朝的衰落。

D.从选文看,长安时期的杜甫生活在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时局动荡的社会中。

E.选文既表现了杜甫的人民性,又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杜甫。

22.从文中看,长安十年时期的杜甫陷人哪些内心的矛盾?(4分)
答: ▲
2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的妙处。

(4分)
答: ▲
24.文中说:“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从思想或艺术的角度,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加以阐述。

(4分)
答: ▲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5.请以“那一刻,我为你____(感动、难过、惊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60分)
要求:
(1)在空格处补足标题;
(2)根据补全后的标题构思文章;
(3)结合生活实际,真切感人;
(4)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5)不少于800字。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2012级2012年12月月考
语文试题答题卷
第Ⅱ卷
5新闻点评(4分)
506、对联(4分)
7默写(5分)
(1)
(2) (3)
(4) (5)
8“本”原是 的意思。

“祝”本意和 有关。

(2分)
9(1)从文中看,孔子认为“仁者”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分)
答:
(2)你还知道孔子关于“仁”的其他论述吗?请任举出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
10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 创作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文中的"他"是大卫的朋友 。

文中通过“他” 这一情节,表现出“他” 的性格特点。

(4分)
1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简要作答。

(2分)
答:
12.以第一小节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说说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妙处。

(4分)
答:
13(3分)( ) 14(3分)( )
15.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
16.从文中看,烛之武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说服秦伯退兵的?这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3分)
17.文题“语文天生浪漫”在文章中具有丰富的意蕴,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概括作答。

(6分)
答:
18.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19.结合文意,理解“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人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20.读完本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5分)
答:
21.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22.从文中看,长安十年时期的杜甫陷人哪些内心的矛盾? (4分)
答:
2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的妙处。

4分)
答:
24.文中说:“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从思想或艺术的角度,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加以阐述。

(4分)
答: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2012-12月月考题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12分 )
一、(35分)
(一)(12分)
1D惩创(chéng) 绯闻(fēi)
2C 变幻莫测
3D (A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D无可厚非:不用过多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4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8分 )
(二)(8分)
5.(4分)参考示例:生命的精彩演绎在于对自我极限的不断超越。

因为这份超越,刘伟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用双脚弹奏钢琴;因为这份超越,刘伟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为绚烂的美丽。

如果我们要追寻自我生命的价值,又何尝不能从中获得启迪,选择一种绽放自我生命的方式而活着呢?(观点明确计1分,阐释清楚计3分)
6.(4分)参考示例
雾雨电中点燃明灯照亮漫漫寒夜,家春秋里筑起楼阁守护精神憩园。

(符合对联格式,计l分;能扣住要求表达对巴金先生的缅怀之情,计3分)
(三)(5分)
7.(5分)(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在我的心头荡漾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不在沉默中爆发 (5)述而不作(答出一空计1分,共5分。

有错字、别字、漏字或添字均不计分)
(四)(1O分)
8.(2分)树根(1分)祭祀(1分)
9.(4分)(1)(2分)能推己及人(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参考示例:克己复礼为仁。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强调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完善道德修养的观点。

(能恰当举出例句,计1分;能正确阐释,计l分)
1O.(4分)狄更斯 海姆 奋不顾身下海救人而牺牲 勇敢善良
(答出1空计1分,共4分。


二、(55分)
(一)(6分)
11.(2分)时光流逝(1分)、人生易老(1分)的感慨。

12.(4分)参考示例:
①妙用拟声词,"匆匆匆!催催催!"既模拟出火车行进之声,又形象地表现出时光流逝的紧迫。

②叠加意象,既形象地表现了列车飞逝而过时景物的迅速变换,又表现了窗外景色之美。

(指出表现手法,计1分;能结合具体内容准确分析表达效果,计3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15分)
13.(3分)D(应为"满足")
14.(3分))D(均为介词,可译为"用"。

A项"之"均为助词,前"之"用于主谓间,不译;后之"可译"为"的"。

B项"而"均为
连词,前"而"表修饰,可不译;后"而"表转接,可译为"却"。

C项"于"均为介词,前"于"可译为"对",后"于"可译为"在")
15.(6分)(1)(您)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就相对削弱了。

(翻译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陪"的含义计l分)
(2)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结交的盟友,是不明智的。

(翻译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与"的含义计1分)
16.(3分)从秦国自身利益出发,分析秦晋利害关系(1分)。

表现出烛之武是一个洞察世事与人心、机智精明的人(2分)。

(语意相近即可)。

(三)(18分)
17.(6分)①语文是从浪漫的心灵出发;②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她汇聚浪漫又传送浪漫;③真正理解和欣赏语文需要浪漫的情怀。

(语意相近即可,答对一点计2分,共 6分)
18.(4分)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祖先的浪漫情怀,引出"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这一观点(2分);开篇营造一种诗意而浪漫的氛围,增加了文章的意蕴(2分)。

19.(3分)浪漫是一种情怀(1分),只有坚守这份情怀。

我们的生命才能蓬勃生长,更加美好(2分(语意相近即可))。

20.(5分)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略。

(观点明确合理,计2分;能结合文章,有理有据地阐释自己的观点,计3分。

言之成理即可)
(四)(16分)
21.(4分)CE(C项"亲眼看到统治者的荒淫""感到唐朝的衰落"有误;E项"重点突出了杜甫的局限性"有误)(答对一项计2分,答对两项计4分)
22.(4分)①追求潇洒的个人生活与心系人民苦难的矛盾;②早年的个人抱负与现实求仕艰难的矛盾;③既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又清醒地意识到皇帝荒淫的矛盾。

(答出一点计2分,共4分。

答对2点计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23.(4分)通过"漫过""弥漫"两个动词将抽象的忧愁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杜甫内心的忧愁之重(2分),突出杜甫不顾个人疾苦而心忧天下的博大与高尚(2分)。

(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24.(4分)参考角度:
思想方面:关注个人的悲苦,转为关注天下百姓的疾苦。

艺术方面: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能具体阐述理由,计3分;能和其他作家进行比较,计l分。

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6O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