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期末生物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活在水中B.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
C.身体背腹扁平D.有口无肛门
2.下列哪项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A.身体呈辐射对称B.有口无肛门
C.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D.体表有刺细胞
3.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节动物都生活在土壤中B.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
C.扁形动物都是寄生虫D.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
4.下列动物中,有口无肛门的水生动物是
A.日本血吸虫B.乌贼C.河虾D.河蚌
5.下列动物类群与结构搭配错误的是()
A.软体动物——刚毛或疣足B.线形动物——角质层
C.节肢动物——外骨骼D.腔肠动物——刺细胞
6.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取两条大小相似、同样健壮的鲫鱼,一条不做任何处理,另一条用橡皮筋将图中的①、②、③束起来,再用木板夹住④部位并用绳子捆绑,两条鱼同时放入水中观察。

分析回答,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鱼鳍与运动的关系B.鱼的侧线与运动的关系
C.鱼的体型与呼吸的关系D.鱼鳞与呼吸的关系
7.如图:与流入鱼口的水相比,流出2后缘的水中气体成分会发生的变化是()
A.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
C.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减少
D.二氧化碳不变,氧气减少
8.下列各项中,不直接
...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骆驼生活在炎热缺水荒漠中,尿液很少
B.人的心脏中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蛇的体表有鳞片覆盖,能减少水分散失
D.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适于吸收水分
9.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
C.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该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10.如图是比较四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
A.胎生、哺乳B.用鰓呼吸
C.体内有脊柱D.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11.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12.朱鹮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其形态结构与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A.体表覆羽B.前肢变成翼
C.有喙无齿D.身体呈流线型
13.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龙”的创造充满了想象力。

据说“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

下列动物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A.鱼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14.下面动物中能在陆地产卵且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A.鳄鱼B.鸽子C.青蛙D.山羊
15.下列动物中,具有膈这一结构的是()
A.大白鲨B.非洲象
C.扬子鳄D.丹顶鹤
16.为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健康理念,丰富学生课间活动,提
高身体素质,学校开设了篮球兴趣社团。

如图是学生投篮时的分解动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是屈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
B.乙图是伸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收缩
C.投篮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D.投篮得分后,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17.篮球运动是很多同学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图甲表示肘关节的结构,图乙表示投篮动作。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肘关节由1、2、3、4四部分组成
B.3内有滑液,能够使肘关节更加灵活
C.图乙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D.篮球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
18.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保持坐、立和行走的正确姿势,会使自身骨骼变形,原因是()
A.骨内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B.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
C.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2/3 D.骨内无机物的含量超过1/3
19.如图示人体某部位结构,该图表示的部位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A.骨骼,杠杆 B.关节,支点 C.骨骼,支点 D.关节,杠杆
20.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②、④三部分
B.结构②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C.结构③内有滑液,能使关节更加灵活
D.结构⑤能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21.关节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A.支点B.动力C.杠杆D.调节
九、选择题
22.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肌肉组成
B.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C.骨骼肌能牵拉骨改变位置,也能将骨复位
D.运动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2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

下列有关叙述中,最全面的是()
A.运动既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又能加强骨的营养
B.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C.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D.以上三项都是
24.在草原上,狮子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主要是为了()
A.向同伴炫耀B.捕获食物C.锻炼身体D.寻找配偶
25.根据常识及表格内容,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名称鲨鱼青蛙麻雀老虎
运动方式游泳游泳、跳跃跳跃、飞行行走、奔跑
运动器官鳍四肢足、翼四肢
生活环境水中水中、陆地陆地、空中陆地
A.以上动物都是脊椎动物B.以上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C.动物的运动器官与运动方式相适应D.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十、选择题
26.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D.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有利于它们的存活和繁殖后代
27.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B.蚂蚁的群体C.狼的群体D.小河中的一群鱼28.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

这种行为属于
A.学习行为B.领域行为C.社会行为D.先天性行为29.“孔雀开屏”这一行为,从行为的发生及功能上看分别属于()
A.先天性本能行为,防御行为B.先天性本能行为,繁殖行为
C.后天性学习行为,繁殖行为D.后天性学习行为,领域行为
30.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31.“孔雀开屏”这一行为,从行为的发生及功能上看分别属于()
A.先天性本能行为,防御行为B.先天性本能行为,繁殖行为
C.后天性学习行为,繁殖行为D.后天性学习行为,领域行为
32.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小狗逐渐长成大狗B.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C.牛的胃肠蠕动D.瓢虫遇到危险时装死
33.作用在蛾蝶类雌雄昆虫之间的化学物质是()
A.生长激素B.雄性激素C.性外激素D.尿素
十一、选择题
34.下列某环节动物的唾液中含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药物,这种动物是
A.血吸虫B.涡虫C.沙蚕D.蛭
35.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B.某些动物能改善土壤C.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D.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6.下列为三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可用来制面包或酒B.①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C.②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②③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7.微生物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B.微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C.人肠道中的细菌都是有害的
D.人类利用酵母菌酿酒
38.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有的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有的能与动植物共生D.细菌只能污染环境
39.如图所示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肉汤最先变质的是乙瓶
B.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
C.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D.该实验也可以说明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
40.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人的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呈红色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41.右图为几种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可用来制面包和酒
B.③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C.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的是①④
D.①与⑤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2.如图是经典的鹅颈瓶实验,与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煮沸肉汤是为了杀死细菌
B.这个实验证明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
C.最终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于空气
D.巴斯德还提出了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43.蝙蝠、海马、大鲵、蜥蜴、野鸭分别属于()
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A.③①②⑤④B.③①⑤②④C.⑤①③②④D.⑤①②③④44.图表示I一Ⅳ间的所属关系,其中I表示整个大圆,Ⅲ包含Ⅳ。

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A.I脊椎动物、Ⅱ恒温动物、Ⅲ变温动物、Ⅳ爬行动物
B.I动物界、Ⅱ脊椎动物、Ⅲ无脊椎动物、N昆虫
C.I被子植物、Ⅱ单子叶植物、Ⅲ双子叶植物、Ⅳ花生
D.I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Ⅳ油松
4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细胞数量的多样性D.生物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46.下列植物中,亲缘关系相对最近的是()A.同种的植物B.同属的植物
C.同科的植物D.同门的植物
十五、实验探究综合题
47.下面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7分)
(1)在甲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是[ ]_____________,该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

(2)在乙图中,[ ]_____________落在温暖、湿润的地方会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3)在丙图中,将来发育成新个体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其发育成新个体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______,在其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以上图示反映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十六、实验探究综合题
48.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

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

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

而这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

“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
(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生存率A组:
幼蛛+泌乳雌蛛
B组:
_________
C组:
幼蛛
5天100%30%30%
10天100%00
15天100%00
20天100%00
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

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

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

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组别A组:B组:
天数幼蛛离巢率幼蛛+雌蛛第20天移除雌蛛
40天26%45%
45天26%50%
50天40%60%
55天47%63%
60天50%70%
在第40到60天,幼蛛在外出捕猎后逐渐不再返回巢穴。

结果显示,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_________,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_________A组的离巢率。

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超长抚育证据。

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

十七、实验探究综合题
49.读图理解
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

新冠病毒到底如何从动物传染给人类?现在有许多科研人员将蝙蝠和穿山甲等动物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请依据下面图片,回答有关蝙蝠和穿山甲的相关问题:
(1)动物的分
类除了要比较________________,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蝙蝠和穿山甲在分类上都属于哺乳动物,理由是它们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蝙蝠类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

上图中的蝙蝠正在花丛中吸食花蜜的同时,其实也在帮助植物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们通过对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的比较,发现它们虽有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特征,得出它们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的;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的雷达属于_________________学的成果。

(3)上图中的穿山甲正在吃白蚁或蚂蚁,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节肢动物的白蚁或蚂蚁都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__行为;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实验探究综合题
50.下图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制作面包和酿酒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图____________,它是单细胞的真菌。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____________生殖。

(2)图乙与图甲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

生活在液体环境中的图乙所示细菌,有的能运动,与之相关的结构是⑤____________。

(3)图丙没有____________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它由a____________的内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十九、实验探究综合题
5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目前世界已知的螳螂约有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

北京市常见的螳螂主要是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见图1)。

中华大刀螳体形窄长,形状和颜色类似狗尾草的叶片;广斧螳则体形较宽,形成和颜色类似柳树叶。

中华大刀螳主要在草丛中矮灌丛中捕食蝗虫等昆虫;而广斧螳则主要在乔木上活动,捕食树上的蝉和毛虫等。

它们依靠体色和体形成为了一流的伏击手;当发现猎物,然后竖起上半身,抬起镰刀似的前足(图2),耐心地静待,等到猎物接近了,先作瞄准,然后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足”到擒来。

到了秋季,这两种螳螂都会在灌丛中产卵,卵块外面都具有起保护作用的卵鞘。

中华大刀螳在灌丛中下部产卵,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可以抵御严寒和蝽的刺吸,但容易被鸟类撕食。

而广斧螳则在灌丛的枝条顶端产卵,卵鞘薄且硬实,可以抵御鸟类撕食,但耐寒能力有限,容易被蝽吸食。

有趣的是,两种螳螂的若虫在春季孵化后,先无食欲,而是处于一种“暴走”状态,到处奔跑几个小时后,才开始取食食物,这种行为避免了兄弟姐妹间争夺食物,提高了存活率。

此外,螳螂为肉食性动物,在农林区可以捕食多种害虫,对农林区害虫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1)文章中对螳螂种类的简要介绍,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多样性。

(2)如图1、图2所示,中华大刀螳和广斧螳都有外骨骼,身体和足__________,这是节肢动物的典型特征。

两种螳螂在颜色和基本状态都与自己的生存环境高度一致,这体现了
生物能__________环境,这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的结果。

(3)螳螂的生殖发育需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__________变态发育。

从卵鞘特点上看,__________的卵鞘厚且蓬松柔软,其生活的环境中可能有大量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猎食性蝽 B.食虫鸟类)。

(4)螳螂若虫孵化后,具有先“暴走”再取食的行为,这是在产生的众多__________类型的基础上,淘汰不利类型面保留下来的有利类型,并将此性状__________给后代的结果。

52.大地涌动千层绿,春和日暖花争发。

黄河涯镇万亩桃园迎来桃花开放期,接踵开放的桃花形成片片红云,一棵棵修剪别具的桃树,更像是一株株巨大的盆景,散发着独特的美。

8月8日,黄河涯镇第十届万亩桃园采摘节正式拉开帷幕,市民纷纷走进采摘园拍照、摘桃,体验采摘的乐趣,“桃”醉其中、下图一是桃花及其果实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桃树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的主要结构是______。

(填序号)
(2)桃花开花后,要形成图丙必须经过的过程是______。

(3)桃花要想完成 A 过程,主要借助于______。

如果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一般采取______的方式来保障果树的产量。

(4)图丙中14是由图乙中的[ ]______发育而来,它与甲、乙、丙在结构层次上同属于______。

(5)要想提高桃的产量,果农在桃树生长过程中需要修剪枝条,主要目的打破______对桃树的影响,提高产量。

(6)在某颗桃树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结的桃反而又大又好吃,这是由于丁图中[ ]______受损,而阻断了有机物的运输。

(7)桃树的品种繁多,目前最好的品种有夏满丰、黑桃、极早蜜、黄贵妃等,它们果实的颜色不同、口感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味。

这充分体现了生物______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