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传播时代”的公众沟通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009b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d.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方法1.媒体公关:媒体公关是指通过新闻稿、新闻发布会、新闻采访等方式,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组织的信息和故事,以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传递积极的信息。
通过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报道机会,提高公众对组织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2.社交媒体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公共关系传播。
通过发布有关组织的新闻、活动、产品等内容,与粉丝互动,并及时回应用户反馈,可以加强组织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3.事件营销:组织可以利用特定事件或节日等时机,进行相关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
通过与事件相关的策划和宣传,组织可以提高公众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例如,各大公司会利用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推出相关的营销活动,吸引公众关注。
4.互动营销:互动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传递组织的信息。
例如举办各种活动,如沙龙、座谈会、讲座等,与公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进而制定合适的传播策略。
5.引导性传播:引导性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信息引导和诱导,以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就某一特定话题进行讨论,以引导公众对该话题的关注,并树立组织的专业形象。
同时,可以通过发布研究报告、调查结果等内容,提供相关信息,引导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在选择公共关系传播方法时,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目标受众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传播方法,可以更好地与公众进行互动、传递信息,塑造组织形象,建立良好的公关关系。
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285a2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d.png)
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策略一、前言在新媒体时代,公关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公关传播策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关传播策略。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策略1. 社交媒体的运用社交媒体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传播平台,公关传播需要利用这些平台与受众建立联系。
注意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专业化账号,推动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度。
同时,加强沟通互动,回应公众意见,推动品牌形象的塑造。
2. 采用多媒体手段新媒体时代下,用户对多种类型的信息都非常感兴趣,公关传播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如图像、音频、视频等来传递信息。
同时,各种媒体的结合应该得到更好的运用,培养公众的品牌情感连接。
3. 创造体验感在新媒体时代下,公关传播需要让用户获得深入品牌的切身体验感,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例如,可以在公共场所搭建品牌展区,开展品牌推广活动等。
4. 优化内容发布公关传播需要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内容,并采用智能化推送和定制化推荐等手段,实现内容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的提高。
此外,公关传播也需要注意内容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5. 关注品牌口碑新媒体时代下,公关传播要特别注重品牌口碑的营造。
需要根据不同的线上渠道,进行口碑监控和积极应对,增加正面口碑渠道,建立口碑传播的长效机制。
6. 提高传播效果公关传播需要利用数据技术和算法,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以最优化的传播效果为导向,提高传播自身的效益。
7. 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新的媒体时代下,公关传播需要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进行宣传,建立战略性和社会责任感共生的企业形象。
三、结论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壮大,公关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应采用多种手段,创新思想,拓展公关传播领域。
为了达到公关传播的目标,企业应建立长期的战略公共关系管理,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扩大品牌知名度并提高品牌的社会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的五要素
![公共关系传播的五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854ef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e.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五要素一、引言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和有效沟通的过程。
它不仅是企业取得社会认可和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还是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加强互动的重要工具。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有五个关键要素至关重要,它们分别是目标定位、信息传递、舆情监控、危机处理和评估调整。
本文将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二、目标定位目标定位是公共关系传播的基础,它涉及到确定传播的目标对象、目标内容和目标结果等。
在制定目标定位时,需要考虑受众特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因素。
2.1 目标对象的确定在公共关系传播中,目标对象可以是企业的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也可以是政府的公众客户、媒体、利益相关者等。
确定目标对象是为了准确把握传播的方向和重点。
2.2 目标内容的确定目标内容是指传播的主题和信息。
在确定目标内容时,需要根据目标对象的需求和利益,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传播。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播的聚焦点、传递方式等因素。
2.3 目标结果的确定目标结果是指传播的预期效果和影响。
在确定目标结果时,需要考虑传播的效果评估标准、时间节点等因素。
只有明确了目标结果,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和措施。
三、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公共关系传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等过程。
在信息传递中,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传播方式的选择和效果评估等问题。
3.1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收集是为了获取与公众关系和舆情有关的有效信息。
可以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例如:调研、采访、监测等。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避免收集到虚假或不完整的信息。
3.2 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加工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归纳的过程。
在信息加工中,需要从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形成可传播的信息素材。
同时,还需要将信息进行加工和包装,以符合传播的需要和要求。
3.3 信息的传递信息的传递是将加工好的信息通过合适的媒介进行发布和传播的过程。
公共关系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04eef2998fcc22bcd10d3b.png)
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过程(世界)(一)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巴纳姆时期)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是“职业公共关系的前奏”,以“报刊宣传活动”为代表。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公众地位的提高,大众传播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报刊宣传活动”就是在这时开始风行起来的。
它是指一些公司或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雇佣专人在报刊上进行宣传的活动。
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率先发起了一个“便士报运动”,即以一便士就可以买到一份报纸。
该报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关切大众的内容获得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并使政府部门及各类巨头们竞相争取,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舆论工具。
报纸便宜、内容好,发行量自然大增,许多公司和组织便看重了这一媒体;然而发行量大、成本高,广告费也猛涨,一些大公司和巨头们为了节省这笔昂贵的广告费,便纷纷花钱雇一些记者或宣传员来编造关于自身与组织的新闻甚至“神话”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宣传本组织形象的目的,于是便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报刊宣传活动”。
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报刊宣传员是费尼斯·泰勒·巴纳姆(PhineasTaylorBarnum)。
巴纳姆是一家马戏团的老板,以制造和杜撰“神话”而闻名于世。
他所处的时代是公共关系的重要演变时期,其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巴纳姆最典型的宣传是制造了这样一个神话:马戏团有一名叫海斯的黑人女奴,在100年前曾经抚养过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五个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
![五个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d422d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6.png)
五个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组织中。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在维护和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正面关系,实现共赢互利的局面。
为了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以下将介绍五个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和维护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公共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意见和关切。
通过定期发布新闻稿件、组织会议和活动、参与社交媒体等方式,组织能够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认同。
2.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组织能够树立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声誉。
建立品牌形象需要组织在产品质量、服务态度、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做到突出优势。
此外,组织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责任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为公众营造积极正面的印象。
3. 危机管理与公众沟通危机是组织难以避免的,但良好的危机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危机对组织声誉的负面影响。
在危机发生时,组织应该及时向公众透明公开地传递信息,解释事件的真相和处理措施。
同时,组织可以利用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增加公众对危机处理的信任和理解。
4.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组织、媒体、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公共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相关方合作,组织能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增加公众对组织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通过共同举办活动、交换资源、互相推广等方式实现,共同实现双赢的局面。
5. 监测和分析舆情舆情是公共关系中需要密切关注的一项内容。
组织应该通过监测和分析舆情,了解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组织还可以针对舆情制定相应的公共关系策略,积极应对和引导舆论,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危机管理和公众沟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监测和分析舆情等策略,组织能够更好地与公众沟通,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同和支持,实现共赢的局面。
媒体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媒体与公共关系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f58be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7.png)
媒体与公共关系的关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而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媒体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
在这个背景下,公共关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公共关系是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企业或组织维护品牌形象、营销推广的重要手段。
因此,媒体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本文将探讨媒体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一、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媒体是公共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公众获取信息和了解事实的重要来源。
在媒体报道中,对于企业或组织而言,积极的报道可以增强品牌形象,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负面报道则可能会损害企业或组织的形象,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公众信任度。
因此,在面对媒体报道时,企业或组织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制定危机公关预案、加强舆情监测、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等。
积极的公关策略可以尽可能地掌控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向,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同时通过媒体公关活动,增强媒体关注度和品牌美誉度。
另外,在媒体报道中,企业或组织的公共形象也会受到媒体的影响。
作为传媒人,媒体的职责就是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因此企业或组织在媒体中的形象也往往与其真实情况息息相关。
一方面,媒体报道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树立公众形象,增强品牌认可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媒体的批评和指责也可以对企业或组织产生负面影响,损害其公众形象和商业利益。
因此,企业或组织需要通过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价值观和口碑来促进其形象塑造和传播。
二、公共关系对媒体的作用公共关系是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增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协作。
在媒体方面,公共关系可以通过媒体关系管理、新闻发布及其他公关活动的方式,与媒体建立密切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或组织可以更好地掌控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向,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公共关系专业人士可以通过与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为媒体提供丰富的新闻和信息。
公共关系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0aa1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a.png)
公共关系发展历程公共关系是一门关于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的学科,旨在建立良好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的形象和信誉度。
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企业传媒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传统传媒时代、战争与政府时代、媒体交互时代和数字化时代。
传统传媒时代(1900-1945年)公共关系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企业与媒体关系主要侧重于广告与宣传。
美国的企业开始雇佣宣传经理与媒体关系人员,积极参与报纸、杂志与广播等媒体的信息发布。
这一时期的公共关系主要侧重于组织对外宣传,强调信息的传递与控制。
战争与政府时代(1945-1975年)媒体交互时代(1975-2000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公共关系的范围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媒体交互时代强调媒体的互动与反馈,企业不仅需要通过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还需要与媒体互动,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
公共关系开始强调双向对话和关系的建立,逐渐形成了现代公共关系的核心理念。
数字化时代(2000年至今)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关系还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
因为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全球化,所以组织需要更加及时地回应公众关切,并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同时,公众也越来越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共关系需要更加注重组织的社会形象和道德品质。
总结而言,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传统传媒时代、战争与政府时代、媒体交互时代和数字化时代。
从信息的传递与控制到策略的制定与互动交流,公共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与社会、政府和媒体的关系不断演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共关系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公共关系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与适应,以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fadd294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6.png)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全民媒体的时代,公共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成为各领域企业和组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征、公共关系意义和实践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的创新路径。
一、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是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以下特征:1. 客户化新媒体的用户基础非常广泛,受众的需求也非常丰富和多样化。
因此,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地域、性别等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互动性新媒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类型的互动交流,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同时,新媒体平台还提供了用户评论、转发、点赞等社交功能,促进了用户间交流沟通,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传达效率和互动性。
3. 实时性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实现实时更新。
对于一些时效性强、紧急事件的传播,新媒体可以快速响应,及时传递信息。
二、公共关系的意义公共关系是指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关系。
公共关系具有以下意义:1. 塑造品牌形象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共关系可以通过传播正面信息、处理舆情等方式,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
2. 建立信任关系公共关系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通过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活动,企业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加信任和认可自己,增强其社会合法性和公信力。
3. 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共关系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公共关系的活动策略,企业可以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吸引更多消费者和客户,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的创新路径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探索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公共关系的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关系管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关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9509c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7.png)
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关系管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共关系管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公关活动多是通过广告和其他形式的推广来传达消息,而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公关活动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关系管理。
一、新媒体对公共关系管理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共关系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例如,公共关系管理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与公众沟通,也可以传播信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现在,企业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创意,就可以利用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来推广一种产品或服务,通过发表博客、参与论坛等方式,达到宣传效果以及使用公关软件协助公关活动等工作。
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需要公共关系管理者注意失控风险。
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反应及大规模的情感传播较为频繁,一旦消息失控,企业应对可能会更为困难,需要快速做出决策。
例如,如果出现负面消息或传播,企业应该及时作出反应,制止谣言,以避免负影响扩大。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危机公关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不断增加,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危机公关挑战。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危机公关策略通常包括危机预警、危机规划、危机应对和危机恢复四个阶段。
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及时解决危机,透明化的危机应对方式,或者通过完善的预案来规避危机。
同时,通过在网络上注重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塑造,可以在危机未到来之前降低公众的负面印象,提高企业公信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公关创新公关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非常重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兴科技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也促进了公共关系活动内容的创新。
例如,比起传统公关的宣传方式,现代公关更多地采用口碑传播、微信朋友圈推广和Vlog等新媒体形式。
同时,创新公关也需要处理公众关切、利用数据分析、深度理解品牌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紧跟各种新兴技术的趋势。
在进行公关活动时,企业需要将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利用创新方式引发公众的兴趣,解决问题,保证公关活动的成功。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全文)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9a29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d.png)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公关传播(全文)“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
”①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的“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形式上。
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网络电视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对以传播为手段的公共关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公关传播已成为公关界目前关注的热点。
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相互融合的传播内容与渠道。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融合性。
在传播内容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
以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媒体报纸为例,在新媒体时代,报纸不再是单纯的“纸质媒体”,目前国内很多报纸都有了自己的电子报,不仅可读,还可听、可视,极好地融合了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内容特点。
在传播渠道上,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正在逐渐消融。
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正是以互联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传播渠道的融合为基础的。
全时全球的传播环境。
随着Web2.0、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瞬间的、随时随地的、没有任何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成为新媒体传播环境的最大特点。
在时间上,传统媒体信息的采访――写作――编辑――传播的过程被大大简化,新媒体在进行传播时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实现实时传播。
在空间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信息的已突破了地点及传播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球,使“地球村”的概念真正得以实现,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交互式的“点对点”传播模式。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单向的、“点对面”的,它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者向不确定的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地接受,很难进行信息的反馈。
而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交互式的、“点对点”的,传统的者和受众都成为信息的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166c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1.png)
公共关系传播的名词解释公共关系传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其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公共关系传播变得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营销推广的一种手段,更是公司、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在此文中,我将对公共关系传播进行深入解释。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定义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管理和沟通的过程,旨在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建立并维护组织及其所在社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它是建立长期关系的一种策略性方法,通过分析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为组织制定有效的沟通计划,并进行实施和评估。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目标1. 建立信任和声誉:公共关系传播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传播和沟通,建立组织的信任和声誉。
通过透明度、诚信和一致性的传播,组织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从而提升声誉。
2. 管理危机和冲突:公共关系传播也扮演着管理危机和冲突的角色。
当组织面临挑战和负面事件时,通过适当的传播策略,可以控制和减少危机的影响,以及解决冲突,维护组织声誉。
3. 建立品牌价值:公共关系传播对于品牌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组织能够塑造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价值,提升市场份额。
三、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1. 双向对话:公共关系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种双向对话的沟通方式。
它要求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互动和反馈,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及积极回应和回应。
2. 客观和透明:公共关系传播应当始终保持客观和透明。
组织应提供详细的信息,充分披露重要事项,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关注。
3. 个性化传播:公共关系传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传播。
通过针对性的沟通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关注点,提高传播效果。
四、公共关系传播的策略1. 媒体关系:与媒体的良好关系是公共关系传播的核心策略之一。
组织应与媒体保持积极互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新闻素材,以达到曝光和塑造良好形象的目的。
数字媒体时代对于公共关系的影响
![数字媒体时代对于公共关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2b0ec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7.png)
数字媒体时代对于公共关系的影响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数字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最为便捷、快捷的渠道之一。
公共关系的范畴则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巨变,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媒体渠道的种类繁多,不仅仅包括传统的新闻媒体,如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等,也包括各种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
这些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公众与企业、政府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打通了公共关系的“信息孤岛”。
其次,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时代。
一条重要新闻跨越地域、跨度时间,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其信息传播的效果、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拓展。
而这种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则建立在数字媒体特有的“24小时不关机”的优势之上,大大提升了公关工作的效率和实用性。
此外,虽说数字媒体强大,但因“信息爆炸”导致其分散性和短暂性问题非常突出。
这对于公共关系的工作提出了显著的挑战,不同于传统媒体,数字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但要想最大程度地传递、维持信息的价值很困难,因为信息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局限性。
因此,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学会如何把有限、散乱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协调、层次分明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链。
数字媒体时代也面临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在这个极端的信息时代中,各种谣言、假新闻、流言蜚语层出不穷,如果公共关系专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反应、及时打击,可能导致不良的、消极的公共舆情发酵、蔓延。
总之,现代社会及时的、全面的、真实的信息对于公共关系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数字媒体时代,公共关系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利用数字媒体有效地获取信息,提高传播信息的效率,转化舆情,创造积极的公共形象。
试述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述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c63c5b55270722182ef715.png)
试述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
简单的理解公共关系就是指社会组织为了树立形象,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而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双向沟通。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公共关系的结构。
在这其中主体是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传播沟通。
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
一、主体——组织社会组织就是指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对人员进行不同的分工,使之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利用不同的权力和职责合理地协调群体活动的体系。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第一构成要素,是公共关系的主导,它决定了公共关系的状态、活动、发展方向。
在协调公众关系,改善公众环境中,在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社会信誉中,在内外沟通联络、谋求合作发展中,组织都是总体的控制者和组织者,处于公共关系的主动地位。
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活动,是围绕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不同的组织,公共关系任务和侧重点是不同的。
因此,要理解不同组织的公共关系的共性和特性。
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是由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完成的,准确地把握公共关系职能机构的设置原则,把握公共关系职能机构中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对发展组织的公共关系事业是十分必要的。
二、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社会公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和组织生存的基础,公关的工作对象和中心任务就是处理和协调好组织所面临的各类公众,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营造一个和谐合作的公众环境。
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最佳的软环境。
公共关系实际上就是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学论述题及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论述题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41fe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d.png)
论述题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组织的公关活动包括了组织中的个人与公众对象之间的关系,公众对象中也存在看许多个体的对象。
因此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也经常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即代表组织的个人与公众群体中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十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关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素质与涵养。
良好的个人关系必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2)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首先,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其次,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再次,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人际关系处理的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
最后,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人际关系”侧重从人的“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这二种“关系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明确的区别,不可混淆。
2.联系实际说明选择和应用传播媒介的四个基本原则?答:面对众多的媒介,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才更加有效和经济,这是实施传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选择和应用传播媒介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联系目标原则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
即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须符合公共关系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公共关系可加以利用的各种媒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能够为公共关系的某一目的服务。
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d2133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f.png)
优化活动流程
合理安排活动流程,确保活动高效进行,提高 执行效率。
强化资源整合
3
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活动效果和影响力 。
05
公共关系传播案例分析
企业品牌形象传播案例
小米
通过社交媒体、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成功塑造了年 轻、创新和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滴滴顺风车事件
在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后,通过全面停运、配合调查和公开道歉等措施,积极承担责任并重塑用户信任。
三鹿奶粉事件
面对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通过全面召回产品、配合政府调查和公开致歉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公众情绪和社会压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微信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巨头之一,具 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化的功 能,为组织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传 播平台。
社交网站
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 ,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 交流,增强与公众的沟通与联系。
公关广告
01
02
03
宣传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发布宣 传广告,树立组织形象, 提高知名度。
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03
应对危机事件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帮助组织迅速向公众传递信息
,解释情况、道歉并采取行动,以减轻公众的疑虑和不满情绪。
公共关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公共关系传播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市 场竞争的加剧,组织开始意识到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 性。此后,公共关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业的传播活动。
《公共关系传播》
2023-10-28
contents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130997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c.png)
三、 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容
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传播中最主要、 最基本的内容。一方面是组织公关人员 将采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向组织决策层 提供决策的参考信息,另一方面是组织 通过公关宣传活动传播有利于组织与社 会及公众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信息。
此外,情感传播也是公共关系传播 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与公众环境间的信 息交流关系,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 播沟通行为来实现,它所使用的手段和 方法是各种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媒介。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定义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 (一)基本要素 传者(信源)与受者(信宿)、 信息、媒介、反馈。
(二)隐含要素 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心理因素等。
Hale Waihona Puke 2、遵从性心理:又称为“从众心理”, 遵从性心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随大流”。 遵从性心理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放弃自己 的观点和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社会成员相 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3、逆反心理:与遵从性心理相反,逆反 心理指的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 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 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 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受者心理现象:
1、选择性心理: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众多 信息的时候,只能有选择地对其中一部分 内容加以关注,而对大部分内容则视而不 见,听而不闻。选择性心理包括三个层次: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即只有引起了受者注意的信息,受者才会 试图去进行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信息才能 被受者所记住。
简述公关沟通的原则方法
![简述公关沟通的原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f8ca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2.png)
简述公关沟通的原则方法
一、公共沟通的原则
1.实事求是:沟通者应该夸张、虚假、套话,重点应当落实在言行同步,以实事求是,说句肯定的事情。
2.尊重接收者:必须尊重受众的人格和感受,不能随便侮辱或人身攻
击对方。
3.两情相投:沟通者应该有耐心而真诚,有礼貌而友善,从受众的角
度看事情,以此建立双方的信任。
4.群体思维:沟通者应该把接收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一个
个人,尊重接收者的利益,建立积极的关系与接收者。
5.多元思维:沟通者应该接受受众的多样性,理解受众的不同想法,
尊重受众的表达,注重受众与沟通者之间的共同利益。
6.及时反应:公共沟通者应该及时做出回应,解决受众的问题,关注
受众的感受,及时反映受众的反馈,及时解决受众的问题。
7.永恒的原则:沟通者需要遵循永恒的原则,道义规劝,体现出良知
和自律,真正的把接收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二、公共沟通的方法
1.建立信任和理解:公共沟通者应该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建立一种
基于互信的关系,尊重受众的需要。
2.深入沟通:公共沟通者要对受众进行深入沟通,以了解受众的需求,确保沟通的有效性,以便对受众的沟通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
公共关系传播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公共关系传播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5d81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5.png)
公共关系传播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公共关系传播是一门与传媒和沟通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专注于维护和改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组织建立积极的形象,并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通过战略性的沟通和传播活动来影响和塑造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和看法。
它关注的范围包括企业、政府、非营利机构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通过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和技术,如媒体关系、新闻稿、社交媒体和公共事件管理等,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帮助组织在日常业务中保持良好的声誉,并在危机时刻有效地管理和修复声誉。
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名词和概念,需要进行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公共关系、传播以及一些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和意义,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名词和概念的定义和内涵,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我们将从公共关系的概念和作用开始,然后深入探讨传播的定义和传播理论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公共关系传播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公共关系传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机遇。
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时代,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战略性的活动,能够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长文的阅读,我们相信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关系传播,为自己的组织和社会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是整篇长文的基本框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逻辑。
下面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以便清晰地解释公共关系传播的相关名词:1. 引言:我们将首先给出一个概述,介绍本文将要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信息,并解释本文的目的。
论述组织_公众_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组织_公众_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7d6e1310a6f524ccbf85a7.png)
试述组织,公众,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01209批次行政管理高起专高旭明摘要:如果我们把社会组织看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体,把公众看作公共关系工作的客体,传播就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组织与公众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传播,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误解,也往往是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
因此,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
一、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经过不同部门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利操作和责任划分,合理协调内部人群活动的社会集团。
组织是一个团体,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目的利益跟任务,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
形象是社会组织的无形资产,是社会组织重要的精神资源,它可用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三个指标来评价。
组织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政府的法信息及决策信息、公众需求信息、公众对产品形象评价的信息、公众对组织形象评价的信息及其他社会信息。
现代社会中尽管社会组织的目标各不相同,但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让公众了解自己。
公众越了解自己,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而公众了解自己的最好途径就是输出信息,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共关系是“内求结、外求发展”的一门艺术。
其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协调使一个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的活动进步化与和谐化,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组织所处的环境可分为已知和未知两部分,而未知部分又必然会带来组织运营、发展中的某种不确定性。
当这种不确定性在短时间内变为现实时,就会发生种种管理人员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即所谓“突发事件”。
由于这类事件具有突然性、变化快、影响大、处理难度大、余波长等特点,因此,组织的管理者时刻都要有危机管理意识。
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事先预报,避免发生;提前准备,减少损失;紧急关头,稳定人心;做好善后,挽回损失。
二、公众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在的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传媒和公共关系
![传媒和公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62b9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0.png)
传媒和公共关系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领域。
传媒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过程,而公共关系则是这些信息和意见的核心和驱动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媒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世界发生的事情,还能够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媒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电视节目和广告等。
它们可以影响人们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并塑造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而公共关系则是一个更加细致、深入的领域。
它主要负责管理和维护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通过沟通、传播信息及形象塑造等手段,使公众对企业或组织形成正面的印象和态度。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声誉,吸引潜在客户和投资者,并确保客户和公众对组织的支持和认可。
之间的互动作用非常密切。
事实上,传媒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媒介,其中包括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新闻等。
公共关系从媒体角度出发,通过积极向媒体推广组织的新闻事件和信息,来塑造公众对组织的形象。
在任何组织或企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受信任和有良好声誉的组织,将会更容易吸引顾客和投资者,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考虑到这一点,绝大多数组织都雇佣了专业的公关人员,来确保他们的声誉和形象在公众中得到维护和增强。
虽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传媒通常是中立的,它的职责是客观地报道事件和事实。
而公共关系则更加主观,它的目的是向公众传达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正面声誉和形象。
此外,传媒的形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新闻报道通常是最直接、最透明的信息来源,而广告则更多的是被设计出来促进销售和控制品牌形象。
公共关系则更加注重于形象管理,它可以通过建立社交媒体和个人提高组织的品牌认知和影响力。
总体而言,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
一个好的品牌声誉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投资和关注于公共关系和传媒的策略和活动非常值得。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公共关系和传媒来说,建立诚信和透明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两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传播时代”的公众沟通
作者:陈春花
来源:《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8年第07期
亚马孙前首席科学家韦思岸指出:“以往的网络时代,只有发文者(往往是权威)才有声誉,但现在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并建立信誉。
将来,通过网络评价这种社会性的征信方式,可能会成为比eBay、阿里巴巴这种集中性的征信方式更为重要的信誉诚信,从而影响到商业上的一些变革。
”
公众沟通的魅力
2006年,加拿大温哥华一名男子用一枚红色曲别针,换来一套漂亮的双层公寓使用权,创造了“别针换别墅”的神话。
奇迹并非绝无仅有,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镜报》报道,一名英国男子用一瓶价值2.69英镑的啤酒,换来一辆价值1500英镑的大众露营车。
这名28岁叫皮特·詹德斯的英国男子是一名啤酒厂工人,梦想能开着野营房车和妻子去意大利度假。
他希望能像那名用别针换来房子的加拿大男子一样,也能用某样便宜的东西从互联网上换来一辆露营车。
皮特建了一个换物网站,表示愿拿一瓶2.69英镑的林肯啤酒,换取任何更值钱一点的东西。
意想不到的是,皮特的“啤酒换物”广告在网站上刚打出几天,就迅速得到了回应。
一家当地报纸称,他们愿意让皮特到他们报社当一天编辑,来换取那瓶林肯啤酒。
皮特又拿“到报社当一天编辑的机会”继续换物,结果,林肯郡调频广播电台找到了他,表示愿意让他到电台早餐秀节目当几天共同主持人,来换取这个“当一天报社编辑”的机会。
林肯郡调频广播电台的一名听众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和皮特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拿4张ZUTONS乐队演唱会的贵宾票,来换取这个当几天“广播电台早餐秀主持人”的机会。
从那以后,皮特的网站上就开始热闹起来,许多ZUTONS乐队的粉丝纷纷拿各自的物品要换取他手中的演唱会贵宾票。
最后,一名英国女人表示愿意拿自己价值500英镑的雪铁龙ZX汽车来换取皮特手中的贵宾票,皮特立即同意了这一要求。
圣诞节前夕,皮特终于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名男子愿意用一辆价值1500英镑的大众露营车来换取他的雪铁龙汽车。
皮特说:“这辆大众露营车需要维修一下,但我并不挑剔。
因为它只花了我一瓶啤酒的代价,我做梦也没想到只花了5个月时间,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现在,维里蒂和我将能够到意大利阿马菲海岸去重新体验我们的蜜月了。
”
这是互联网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昭示了一个真实的商业内涵:沟通产生无限价值。
公众沟通的力量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与之毗邻的香港有百万民众联名要求停建缓建;浙江秦山核电站动工之初,也曾在海盐引起很大的恐慌,一些当地居民甚至准备外迁;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因为引进的是俄罗斯核电技术也曾引起人们质疑。
尽管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已经为科学界所公认,但社会公众不一定知晓,也不一定这么认为。
事实上,人们对核的恐惧心理,往往缘于对核知识知之甚少。
伴随着核电发展,尤其是出现核事故、核灾难以后,有关核电安全以及“公众沟通”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公众沟通做不好,就会影响核电发展,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正如核电专家潘自强院士所言:在核安全领域,应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使之更透明,为公众了解,受公众监督。
一些发达国家核电发展很快,是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分不开的。
2008年5月12日后的中国沉浸在悲痛和奋进之中,四川强震带给人们极度的困难和痛苦,同时也凝聚了国人坚强的意志。
人们共同的感受是,我们的政府能够第一时间和公众沟通,第一时间把信息传给所有的人,第一时间和人民站在一起,所有的这一切,让本来极其痛苦的灾民,有了真实的希望和依靠。
这正是公众沟通的力量。
公众制造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参与越来越广,企业面对的公众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企业需要具备做广泛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发展的技术而言,我们需要理解公众所具备的新的能力,这个能力有人称之为:公众制造。
2005年伦敦爆炸事件,在《波士顿环球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等主流媒体上传播着一个衍生新闻——“Blog迅速响应:伦敦爆炸目击者纷纷在日志上发表自己的所见和照片”。
在最后一个冲击波划过伦敦城区之际,世界上第一组附有目击者叙述的现场照片已开始在全球流传,它们首先出现在Flickr等图片共享网站和其他几个Blog组织。
英国市民亚当·斯塔西(Adam Stacey)是世界上提供第一张现场照片的作者。
在发生爆炸的King Cross地铁站内,斯塔西不停将这些即时照片发给他的朋友阿尔菲·丹恩(Alfie Dennen)。
经营着一个Blog网站的丹
恩,迅速发布了这些图片。
很快,斯塔西的照片被和Wikipedia网站采用;随后,斯塔西的图片又被天空电视台、美联社、BBC、英国卫报等媒体采用。
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事件”、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到“亚洲海啸事件”,目击者通过各类Bloa发布信息已不是新鲜事。
Grassroots媒体网创始人Dan Gillmor说——以往的历史由新闻记者撰写,但现在的历史由人民大众书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改变。
他语气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新一代媒体将颠覆传统媒体扮演的角色。
”
亚马孙前首席科学家韦思岸也曾表示:“今天正在出现的一种趋势是,人们已相信来自公众的评价,‘公众—专家—公众’的传播模式正在形成,过去掌握话语权的专家将转变为其中发言的一分子,相较以往会形成一个更公平的社会价值格局,它将尽可能地改变人类社会原本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
韦思岸描述的正是一个生活事实,由此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当所有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受到控制,我们无法判断这是一个更好的世界,还是一个更坏的世界,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我们需要全新的能力。
公共传播塑造组织形象
不管是否承认,企业形象来自公众评价,而不是客观事实。
同时,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需要大家关注,那就是公众今天的评价能力、评价手段,都有着明显的进步,企业如果不能够理解这一点,就会陷入困境当中。
因此,公众沟通是塑造企业的形象的驱动要素之一。
我们都承认,汶川大地震让中国政府的形象得到非常高的认同,而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政府就是我们的依靠,因为每一个人,无论是灾区的人民还是其他地区的人民,都在这100多个小时里面,内心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有效的公众沟通可以提升组织的形象,提升人们共同参与和贡献力量的效率。
研究发现,组织实际形象与期望形象总是存在一定距离,可用组织形象要素差距图直观表示,如图1所示。
标尺从右到左,数字从小到大依次增大,“10”表示非常差,“70”表示非常好,对组织形象各要素进行评价,将各个项目的平均值分别标定在数值标尺的相应位置上,并用线连接各点,形成一条曲线,即是组织实际形象曲线。
同理,把组织所期望各要素达到的程度的平均值标定在数值标尺上,并将各点用虚线连结起来,便形成组织的期望形象曲线。
两条曲线的距离就直观地显示出组织实际形象要素与组织期望形象要素之间的差距。
从图1可以看出,A组织的各项形象要素的实际评价值与期望值均有相当大的差距。
比较分析组织形象的差距,可以找到组织形象的优势和不足,发现组织形象要素中,哪些项目和组织的期望形象存在着多大的距离。
弥补或缩小这种差距应是改变或构建组织形象的重要工作。
缩小这些差距,正是公共传播需要做的努力。
公共传播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得到明显收获。
1988年4月27日,美国阿哈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从檀香山起飞不久便发生事故。
事后,波音公司一反常规,利用这次本来会影响其声誉的事故大力进行公共传播。
最初,人们对此大为不解。
波音公司对这次航空事故的传播语是这样的:这次事故主要是因为飞机太旧,金属疲劳所致。
因为这架飞机已飞行了20年,起落过9万次,大大超过了保险系数。
如此残旧的飞机都
能使乘客无一伤亡,难道不是反而说明了波音公司的飞机质量十分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