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地理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含解析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世界主要国家
基础练
(2020·辽宁沈阳一模)下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中圈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岛海域生物资源匮乏
B.乙航天发射中心常年晴朗
C.丙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
D.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38°N。
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夏季普遍高温B.日本冬季较为温暖
C.我国光照时间较长D.日本全年降水较多
3.九州地区是日本对华出口木材的主要产地,主要原因是
()
A.产业水平低,以出口原料为主
B.距离中国较近,便于交通运输
C.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
D.垂直地带性强,林木种类多样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岛屿位于北海道岛附近,邻近北海道渔场,生物资源丰富,A项错误;乙航天发射中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晴天较少,B项错误;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可知,丙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C项错误;根据纬线延伸方向可知,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D项正确。
第2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均温大于0 ℃.日本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纬度比我国高,说明日本冬季较为温暖,故B项正确。
第3题,九州地区位于日本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林木蓄积量较大,故C项正确;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水平高,A项错误;九州地区和本州岛西部地区距中国远近相差不大,排除B项;地形起伏小,排除D项.
答案:1.D2。
B3。
C
(2020·四川德阳一诊)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存在成熟林、过熟林大量积压、腐烂的现象.俄罗斯原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仅占全球木材市场贸易的3%。
下图为俄罗斯森林资源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俄罗斯的成熟林、过熟林大量积压、腐烂,资源浪费严重,主要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木材易腐烂变质
B.气候温暖潮湿,病虫害多发
C.林区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足
D.矿物能源丰富,木材市场小
5.我国是俄罗斯木材的主要进口国,进口森林分布区的木材主要属于()
A.针叶树种B.落叶阔叶树种
C.常绿阔叶树种D.常绿硬叶树种
6.俄罗斯木材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A.保护森林,减少采伐量B.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C.加强监测,防治病虫害D.伐育结合,提高覆盖率
解析:第4题,俄罗斯纬度高,夏季温和,木材不易腐烂变质,A项错误;冬季寒冷,不易发生病虫害,B项错误;俄罗斯国土面积广大,大部分林区位置偏远,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森林管理、采伐不足,导致成熟林、过熟林大量积压、腐烂,资源浪费严重,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国际市场木材需求量大,D 项错误.第5题,俄罗斯纬度高,森林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故A 项正确。
第6题,据材料信息“俄罗斯原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仅占全球木材市场贸易的3%”可知,俄罗斯以出口原木为主,木材加工业落后,故俄罗斯应加强木材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B项正确。
答案:4。
C 5.A 6.B
下图示意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洪水频次逐月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3月份印度洪水多发于()
A.东部B.南部
C.西部D.北部
8.9月与6月的洪水频次存在差异,是因为9月() A.降雨量较大B.气温较高
C.土壤湿度较大D.植被覆盖率较低
解析:第7题,图示3月印度降水少,则洪水不是由此时降水引起的.结合印度北部为山地地形,海拔高而气温低,冬季积雪较多,在3月因气温升高而融化,易出现洪水.第8题,图示6~9月降水多,则9月土壤湿度较大,降水后下渗量少而地表径流大,易出现洪水;而6月之前降水少,土壤湿度小,则6月降水易下渗而地表径流量较小,不易出现洪水,故C正确。
答案:7。
D8.C
9.(2018·高考北京卷)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
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
护区.
(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4)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例可判断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进一步读图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第(2)题,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
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第(3)题,据希马尼气候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最低气温在20 ℃以上,全年高温,因此蒸发旺盛,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据图可知,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补给湖泊水多,因此湖泊水位高,降水多,起到稀释作用,因此湖水盐度低;
而7月份气温最高,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因此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第(4)题,据材料可知,该国自然环境优美,环境污染少,有机香蕉的品质好;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廉价而充足;且市场需求量大,政府设立各种管理机构,体现了政策支持;以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和品质。
答案:(1)海运、铁路、公路、航空。
海运分布特点:沿海分布,靠近城市。
航空分布特点:机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
铁路分布特点:北部山谷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
公路分布特点: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
(2)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海陆兼备。
(3)该地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5月份和10月份降水多,湖泊水位高,盐度低;7月份气温最高,降水少,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4)劳动力廉价而充足;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政策支持,资金、
技术投入多;环境污染少。
提升练
(2020·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
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农业生产特点是()
A.商品率高B.科技水平高
C.机械化水平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
3.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市场D.交通
解析:第1题,图示为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夏季高温多雨。
第2题,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第3题,该区域受地形影响,降水差异大,沿海降水多,发展水稻种植业,德干高原降水较少,发展棉花、小麦种植等.
答案:1。
A2。
D3。
B
某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越野挑战赛选手在澳大利亚完成了7天的比赛,图中黑线为比赛路线。
读图,完成4~6题。
4.与图示沙漠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北非阿拉伯沙漠B.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D.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
5.参赛选手在比赛期间需克服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A.暴风雪、寒潮、缺氧B.高温、湿热、泥泞
C.风暴潮、高温、洪水D.沙尘暴、缺水
6.①②③④四地中,荒漠化发展最快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第4题,该地沙漠与北非阿拉伯沙漠均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气候干旱,A正确;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B 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C错误;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的形成主要与沿岸寒流有关,D错误。
第5题,比赛线路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穿越沙漠,缺水是主要问题;10月为澳大利亚春季,此时沿途多风沙天气。
第6题,当前,荒漠化的发展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地位于墨累河流域,人口较多,加之人类高强度开发,所以该地区荒漠化发展最快。
答案:4.A5。
D 6.B
2019年1月26日德国正式对外宣布将最迟于2038年彻底放弃煤电。
下图示意2017年德国能源结构。
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德国彻底放弃煤电的原因主要是()
A.环境保护B.煤炭资源枯竭
C.新能源冲击D.消费市场萎缩
8.德国推进能源转型战略的优势主要是()
A.经济发达,新能源需求量大
B.技术先进,新能源开发能力强
C.地域广阔,新能源蕴藏量大
D.地形复杂,新能源种类齐全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2017年德国褐煤和黑煤的发电量仍占37%,说明其消费市场并未萎缩,D错;德国煤炭资源并未枯竭,B错;新能源的发电量比重刚超过33%,对煤电的冲击不是很大,C错;由于燃煤发电可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保护是德国放弃煤电的主要原因,A对.第8题,德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不是仅对新能源需求量大,A错;技术先进,新能源开发能力强,是主要优势,B对;由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新能源种类和蕴藏量并不具有优势,C、D错。
答案:7。
A8.B
9.(2020·全国大联考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琥珀,是松柏科等植物分泌的树脂形成的透明生物化石。
加里宁格勒州是位于俄罗斯最西端的一处飞地,濒临波罗的海。
这里
盛产琥珀,蕴藏着全球九成已探明的琥珀矿藏,近些年都保持300吨左右的年开采量,但加里宁格勒至今未能将丰富的琥珀资源转化成发达的产业。
俄罗斯唯一从事工业化露天开采琥珀的企业加里宁格勒琥珀联合公司始建于1947年,公司前身是国有独资企业,多年沿用传统琥珀开采程序和工艺;苏联解体后,其许多经营模式依然保留着苏联模式。
1994年,公司开始向邻国,也就是波兰、立陶宛等国出口琥珀原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琥珀原石“搬运工”.与琥珀加工业发达的波兰、立陶宛相比,俄罗斯加工能力远远落后。
下图为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加里宁格勒琥珀形成的地理环境。
(2)说出当地大量开采琥珀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分析加里宁格勒至今未能将丰富的琥珀资源转化成发达产业的原因。
(4)请你为加里宁格勒琥珀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推测加里宁格勒琥珀形成的地理环境需要结合材料、联系化石的形成过程作答。
第(2)题,结合材料中“露天开采”“多年沿用传统琥珀开采程序和工艺”可知大量开采琥珀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可借鉴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如露天开采,挖掘矿坑,破坏地表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环境污染;等等.第(3)题,加里宁格勒至今未能将丰富的琥珀资源转化成发达的产业,说明其开发、经营有问题,需要依据材料作答。
第(4)题,主要从提高附加值,发展旅游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答。
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这里针叶林遮天蔽日,大量的树脂汩汩淌出,渗入地下;后来地壳下沉,该地不断发生沉积作用,经过漫长的生物及化学作用,逐渐转化为琥珀并发生富集。
(2)破坏地表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环境污染.
(3)政府垄断开发;经营方式落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主要出口琥珀原石,缺乏深加工,产值较低。
(4)加大政策支持;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做好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附加值;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琥珀旅游业;对废弃矿坑及时回填植草,做好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