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考后易错知识总结知识梳理.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期中考后易错知识总结
知识梳理
高频考查知识点:
板块知识点备注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
(1)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振动,一定发声,但人未必能听到声音
2. 人耳听觉范围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
3. 声音的特征(1)音调;(2)响度;(3)音色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独一无二
4.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如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道路旁设置声音屏障
③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如工人戴上耳罩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度量
5.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例: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6.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与物:等大、等距,虚像
8.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或从其他介质中射出)时,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在空气中的角最大,水中的次之,玻璃中的最小
9.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u)所成像的大小像的
虚实像、物的位置像距
(v )
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u < f 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 > u
u>f u增大,像变小,v也变小
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②2F点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
10.凸透镜的应用眼睛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工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的调焦: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近视眼因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了,使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需要佩戴近视眼镜,它是凹透镜;远视则相反。
照相机①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调焦:改变胶卷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获得清晰的像物体离镜头越近,像越大,底片与镜头的距离越远
投影仪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镜头越近,像越大,投影仪与幕布(墙)的距离越远
放大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F点越近,像越大;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像变得更大,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越远
声音光
产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
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速度大小15℃空气:340m/s 真空:3×108m/s
速度快慢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能传播真空中最快、气体中次之、液体中再次之、固体中最慢
反射回声现象反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
穿透易穿透物质(隔墙有耳)很难穿透物质(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