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化合物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时2乙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比 H2CO3 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与活泼金属、一些金 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写出乙酸发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 Zn 反应: 2CH3COOH+Zn―→(CH3COO)2Zn+H2↑。 ②与 NaOH 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 ③与 CaCO3 反应: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④与 CuO 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 。
第八页,共37页。
[合作·探究] 1.乙酸、乙醇、H2O、H2CO3 中羟基的活泼性实验探究
第九页,共37页。
(2)设计实验
结论(—OH中H
操作
现象
原子活泼性顺序)
a.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 ②、④变红,其他不变 ②、④ > ①、③
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b.在②、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 ②中产生气体
,下列说
【解析】 A.由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两 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该选项正确。
B.苹果酸中只有羧基能和NaOH反应,故1 mol苹果酸只能与2 mol NaOH发 生中和反应,该选项错误。
C.羧基和羟基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故1 mol苹果酸能与3 mol Na反应生成 1.5 mol H2,该选项错误。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解析】 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 应,所以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答案】 B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 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D.采用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
[核心·突破]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考查是近几年各地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角度 主要有①根据结构式确定分子式;②根据结构式确定官能团的种类、性质等;③ 根据结构式中官能团确定反应类型等。预计今后该类题型仍会成为热点。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题组·冲关] 题组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分析 1.(2015·山东高考)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 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十四页,共37页。
羟基氢的 活泼性
电离程度
酸碱性 与Na 与NaOH 与NaHCO3
乙醇
难 电离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水 碳酸 乙酸
逐―渐―增→强
部分 部分 部分 电离 电离 电离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反应 反应 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第十五页,共37页。
2.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反应实质:酸脱去羟基,醇脱去氢原子。属于取代反应的一种。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题组2 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探究 3.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 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12150076】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第十三页,共37页。
②试管中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使之转化为乙酸钠而溶于水; 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③竖立试管中的导气管能否伸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能,防止倒吸。 ④向试管中加碎瓷片,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 防止暴沸。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解析】 A项中,浓硫酸和其他液体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密度比 它小的液体中。应先向a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 酸;B项中,加热过程中产生乙酸和乙醇蒸气,二者溶于水易造成溶液倒吸;C 项,加热一方面能加快反应速率,另一方面能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有利于提高 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长玻璃导管既能输导乙酸乙酯蒸气,又能冷凝回流挥发 的乙酸和乙醇。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乙酸、乙醇在浓H2SO4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 制取乙酸乙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中液体暴沸,需事先加入几块碎瓷片。右边 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三:①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②溶解挥发出来的 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实验完毕后,要分离乙酸乙 酯,根据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且分层(位于上层),可采用分液漏斗分 液的操作。
第五页,共37页。
(2)酯化反应 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②酯化反应 a.概念: 酸与醇 反应生成 酯和水 的反应。 b.特点:是 可逆 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 缓慢(hu。ǎnmàn) c.反应条件: 浓硫酸、加热。(jiā rè)
第六页,共37页。
4.酯类
(2)低级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的 小, 难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 作香料和溶剂。
D.此结构简式与题干中的结构简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该选项错误。 【答案】 A
第十九页,共37页。
【解析】 首先否定C项,因为HOCH2CH2OH与NaHCO3不反应,再根据 —OH、—COOH与Na反应时均为1 mol—OH或—COOH放出0.5 mol H2,而1 mol —COOH与NaHCO3反应时放出1 mol CO2,故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为A。
【答案】 A
第二十页,共37页。
【解析】 二者气味不同,A项正确;乙酸能与CaCO3反应放出气泡,能使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D项正确;C项尽管乙酸能与之反应,但现象不明显,无 法鉴别。
【答案】 C
第十八页,共37页。
2.(2016·乌鲁木齐高一检测)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 氢气,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若V1= 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钠溶液
②>④
c.在①、③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 ① >③
③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第十页,共37页。
(3)实验结论: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 增强(z。ēngqiáng)
第十一页,共37页。
2.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 ①反应液的混合:在试管中先加 3 mL 乙醇(yǐ c,h然ún后) 边振荡试管边加入 2 mL 浓 H2SO4 和 2 mL 乙酸(。yǐ按su下ān图) 连接好装置。
第七页,共37页。
(1)乙醇和乙酸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此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 )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 ) (4)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醇—OH与—COOH间的脱水反应。( √ ) (5)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的一种。( √ ) (6)酯也是一类烃的衍生物,可通过酯化反应制备。( √ )
【规律总结】 羟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 (1)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反应关系为2Na~ 2—OH~H2或2Na~2—COOH~H2。 (2)能与NaHCO3和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一定含有—COOH,反应关 系为NaHCO3~—COOH~CO2或Na2CO3~2—COOH~CO2。 (3)与碳酸盐或酸式盐反应生成CO2的羟基化合物中含有—COOH。






(
x
课时 2 乙酸
u é y
è)








第一页,共37页。
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 理。(重难点) 3.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
第二页,共37页。
乙酸的组成(zǔ chénɡ)、结构与 性质
【答案】 B
第三十五页,共37页。
2.(2014·山东高考)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答案】 (1)CH3COOH+CH3CH2OH浓H△2SO4CH3COOCH2CH3+H2O (2)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 于分层得到酯 (3)防倒吸 (4)分液 (5)防止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第三十页,共37页。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 (xìngzhì)分析
【答案】 A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5.“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第三十四页,共37页。
【解析】 A.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醚键。B.可 与乙醇、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因为分子中只有2个羧基。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但反应原理不相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是氧化反应。
②用酒精灯缓慢加热,观察现象。
第十二页,共37页。
(2)实验现象 饱和 Na2CO3 溶液的液面上有 透明(tòumíng)生的成油,状且液能体闻到 香味(。xiānɡ wèi) (3)实验结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 酯化 反应,生 成 乙酸乙酯 和 水 。 (4)实验问题探究 ①酯化反应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第十六页,共37页。
[题组·冲关] 题组1 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活泼性 1.(2016·安丘实验中学高一质检)酒精和食醋是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下列方 法不能将两者鉴别开的是( ) A.闻气味 B.分别用来浸泡水壶中的水垢看是否溶解 C.分别滴加NaOH溶液 D.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第十七页,共37页。
[基础·初探] 1.乙酸的组成及结构
第三页,共37页。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 名
醋 酸
颜 色
无 色
状 态 液
气味
强烈
体 (qiánɡ
(yèt
liè) 刺激
ǐ) 性
溶解性
易溶于 水和乙 醇(yǐ chún).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其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