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导论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导论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导论》读后感】
读公共管理导论有感
在我们09行九班级的浓厚专业气氛熏陶之下,我选择了阅读欧文.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
通过联想记忆法,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以
为是晦涩难懂的教材著作,并且意外地发现了不少的共鸣,也不得
不感慨《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对我思想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查找并大概地梳理了一下框架。
《公共管理导论》可以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传统公共行政与
新公共管理的竞争性理论,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政府角色的变化,第
三部分则更详尽地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的特色,第四部分论述的是公
共政策与政策分析。
根据时代的要求,公共行政随之发生变革,其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创新是公共管理发展的灵魂,正如新公共管理必将替代旧的传
统模式的管理的进程一样,只有在不同时期下不断地随之变换视角,才能一步一步地到达更加理想的状态。
通读这本书之后不难发现,它为我们辨明了很多关于行政管理专业
方面的概念、原则、理论以及列举了很多经典的案例,足以让我们
系统地回顾一遍基础的专业理论和知识。
例如,看似基本但是又很
重要的关于行政与管理概念的区分;例如我们专业耳熟能详,经典
之范的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例
如通过富尔顿报告、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反映“责任管理”等。
刚好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公共政策这门课程,所以通过联系,发现
这本书的第四部分论述的巴顿和萨维吉提出的包含六个步骤的政策
过程模式,我更偏重于“监控政策结果”,在我看来,这里的监控不
仅仅在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控,还有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建立
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强化并且健全政府权力机关的监
督职能,使得政策的结果得以良好的实施和反馈。
【篇二:读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一书有感】
读公共管理导论有感
最近,我读了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令我受益匪浅。
《公
共管理导论》主要讲了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可持
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
政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
教训。
系统论述了“管理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将新旧模式
认真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
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
次的改革。
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
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
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
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
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下面我
就从各章节的若干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
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
与其在企业和其他机构中的运用,在公共部门中贯彻得更彻底,更
持久。
(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
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守。
并认为严格遵守这些科学管理
原
则,可以提供使组织正常运作的最佳方法。
(3)通过官僚制组织提
供服务,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
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
行政二分法,即行政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任何政策或策略则
属于政治领导人制定的,其理由在于这样可以确保责任。
(5)认为
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公众是大公无私的。
(6)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因此它需要一支中立的、无
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
僚队伍。
(7)、从字面上讲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确实是行政性的,
也就是执行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问题二、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在哪些方面遭受挑战?
1官僚制确实“业绩彪炳”,但它并非在所有的场合都运作良好,僵
死的等级的官僚制已经产生某些消极的后果。
2寻找一种最佳的工作方式以及让所有公务员都遵循是非常困难的,且容易造成组织运行的僵化,而在私营部门首创的弹性管理制度正
在被政府部门采用。
3官僚制组织并不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唯一形式,政府可以通
过补助金,管制或合同形式间接地进行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作为直
接提供者。
4事实上,政治与行政问题长期交织在一起,但这种现象对管理结
构的影响直到最近才暴露出来,而一旦官僚制的运作与社会相分离,公众就要求制定更有效的责任机制。
5尽管公务员受到公共利益的激励,但是不能否认他们本身又是政治
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全公无私的,而更多地是为自
己的晋升或所在机构工作。
6公共服务领域的特殊就业条件已经减弱,尤其是私营部门发生许
多变化的情况下,终身任职已经十分罕见。
7公共部门目前被认为更具有管理性,它要求公职人员对结果负有
责任,而不是被看作“行政性”的,而公务员的任务也不仅是执行任务。
问题三论述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典范。
根据奥斯特罗姆的观点:
1公共部门管理的基本典范包括两种对立的组织形式即官僚制组织
与市场组织。
2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强制性的,一个是选择性的;一个
允许通过市场寻求一致性的结果,另一个则通过官僚等级组织对结
果施加影响。
3在一个基本层面上,官僚制与市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建立在完
全不同的世界观基础上,也就是说,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而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事实上典范并不是某个领域内所有从业者普遍达成的一种一致性的
准则体系,而是一种竞争性的准则体系。
在公共管理领域传统行政
模式源于韦伯.威尔逊和泰勒的理论。
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它拥有
大量的知识教材及接近同行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行政模
式
确实符合典范这一特征,而其理论基础就是官僚制理论。
新公共管理典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与私营部门管理理论。
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种新的管理典范强调㈠根
据成本一效益分析成本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㈢运用市场与
市场机制㈣竞争与选择㈤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
人员下放权利㈥增加对顾客,产品和结果的关注。
问题四。
罗兹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有一下一些主要观点:㈠注重管
理方面而不只是政策,注重管效评估和效率㈡将公共官僚组织划分
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结构㈢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
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㈣消减成本㈤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制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
这种观点主要关注组织内部,特别是在人事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它确实说明了实行公共管理某些重要特征。
问题五奥斯本和盖布勒"企业型政府"的论证提出了十条原则:
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先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产生了
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方式。
美国的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政府需要
重塑,他们认为官僚制既无必要也无效率,应该选择运用其他手段,他们为"企业型政府"的论证提出了十条原则:
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
2他们授权到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 3它们在
评价其各种机构的绩效时,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投入 4它们以目标——它们的使命——而不是以规则和规定为导向
5它们重新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
6它们阻止问题发生而不仅仅是事后补救
7它们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
8它们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
9它们宁可采用市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
问题六。
受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的影响,戈尔报告的内容:
戈尔报告试图通过四条主要原则来改变美国联邦政府的文化 1削减
繁琐拖拉的办事程序,从人人为遵守规则而负责的体制向人人为实
现结果而负责任的体制转变2顾问至上3授予下属取得结果的权利4回归本元,产生一个花费少,效果好的政府。
那时起,各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行政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性资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它的改革内容,并指出,如果想尽一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与效能,必须对公共部门的
文化进行根本性改变。
因为这种新的公共管理方法强调㈠对顾客,产品与结果的关注㈡采
用目标管理方法与绩效测量方法㈢应用市场与市场机制来取代中央
集权型管制㈣竞争与选择㈤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来下
放权利。
问题七公共管理改革的指导理论?
【篇三:《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读后感】
《公共管理导论》第一章读书心得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我对这本书整体的看法。
这本书的逻辑在我看来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总结起来就是,新的时
代带来的新的变革;旧的行政理论产生了许多问题;尽管存在一些
缺陷,但新公共管理理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毕竟完美范式是不存
在的。
如果单纯的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很容易就会对其理论产生
认同,而忽视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不得不说,这本书还是很有诱导
性或者说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对于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候的我来
说是这样的。
其次,就第一章本身而言,也有许多观点我并不赞同。
作者将新公共管理视为一种新的典范,这一点我并不赞同。
诚然,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进行公共管理改革,越来越多的考虑
市场的元素,但其始终①王丽莉.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在矛盾[j]. 南
京社会科学,2004,11:42-46.
没有脱离官僚制的基础,新公共管理运动实际上是以市场化运作模
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对官僚制进行修正,从而使改造后的官僚
制政府更能适应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
①因此,无论是将典范
定义为“某个领域内所有从业者普遍达成的一种一致性准则体系”还
是定义为“一种竞争性的典范”②,将新公共管理称为一种“典范”,
都是不恰当的。
再者,以市场为基础构建政府、以经济理论作为新公共管理的基础,也是我难以认同的。
公共部门是具有“公共性”的,它要求公共行政
以民主宪政为基石,强调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人性尊严、社会
公正、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
而单一的强调市场与经济,也就是强调企业价值的优先性和工具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公
共行政无力反省公共行政以及公共服务的根本价值、目的,将其矮
化为执行与管理之工具,不但无力担负起公共行政对民主政治价值
的捍卫责任,也无法实现提升公民道德生活的使命。
③
最后,作者在本章1.4节中试图通过解释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不
同证明以科层制为首的传统公共行政是守旧落后的,而新公共管理
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我认为这只是在玩文字游戏,并没有从实质上
论证其观点与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以上就是我对《公共管理导论》一书整体以及第一章内容的一个简略的认识,其他的观点与思考将在日后的课堂讨论记作业中呈现,请老师批评指正。
①
③艾子校,陈巧玲. 论新公共管理之管理主义的理论缺陷[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0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