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题目】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寻寻觅觅我终于知道,我看见的是一条路,更是一群人。
在珠光宝气映得耀眼的上海滩,穿梭着无数条颇有灵气的街道。
思南路的阴翳梧桐,霞飞路的从容风情……我无数次地在这些街道中行走,不止一次,我想努力尝试挖掘它们背后的美丽故事。
我的脚步驻足于巨鹿路,历史的沉浮,时间长河如丝绸般流淌,带给它无限的沧桑。
我看见在梧桐树荫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在耐心地制作糖画,记忆仿佛渐渐唤醒。
那时候我总是缠着奶奶买糖画。
眼前的他在车来车往中显得毫不起眼,棕褐色的糖块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澈动人。
他年纪那样大了,却依然坚守着这样一份并不能为他带来很多收益的工作,竭力保护着这近乎失传的民间工艺,那缤纷灿烂的传统文化。
我转身离开,回眸那路牌还有专心致志的他,我似乎感觉有一种精神在我心间深深镌刻。
我的脚步再次流连于瑞金路。
清晨的街道被阳光镀了一层耀眼的金,这是我无数次走过的路。
“豆腐浆,油条勒!”循着叫卖声,我悄然走去。
哈!是好久不见的张师傅。
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他的脸颊。
他见到我很是高兴。
他翻滚着油锅中的油条,金灿灿的它们在油锅中欢快地唱着歌。
“张师傅,你还是每天这样做啊!”“那是当然啊伐,小鬼头老久不见长高了伐!”他又一次露出了招牌笑容,那笑在油烟中似乎也变得油光闪闪的,脸颊上流淌着汗水的他热情地招待每一个前往早点摊的客人,一如五年前。
我的胃间流淌着香浓的豆浆伴随着张师傅朴实醇厚的笑。
时光的沉浮并没有打褪去张师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依旧坚持着用笑容面对生活,用勤恳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沿途中,我还看见了那些用DIY手工制品点缀的文艺书店,那些热血沸腾的大学生用创意拼接的作品,他们的肩上无一例外扛着生活的重担也是沉甸甸的梦想!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寻找城市精神。
寻寻觅觅我终于知道,我看见的是一条路,更是一群人。
他们执着于温暖的细节,追寻想要的生活,担当这里的责任,坚守传统的文化。
沿途风景我看见的是坚持啊。
他们用手打理的决不是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而是这座城市的美丽风情,是值得去爱的生活!
夕阳西下,多美的城!
【点评】文章立意在寻找上海的城市精神,而在作者笔下呈现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熟视无睹的再寻常不过的生活场景:正在制作糖画的老爷爷,张师傅的豆浆油条摊,用DIY手工制品点缀的文艺书店,大学生用创意拼接的作品等等。
能在人人熟悉的生活中开掘出不一样的意义,足见小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而一路上的寻寻觅觅,也扣住了题目的要求。
【名师讲堂】
这是一道没有给出提示性材料的命题作文题,因此准确理解作文的题目是关键。
从整体上看,作文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是描叙有关积极进取的事,或对积极进取的感悟。
具体分析的话,“不止一次”是对“努力尝试”的次数的限定,表明至少是两次;“我”是对“努力”的主体的限定,说明行为人只能是“我”这一个人,而不能是他人或包括“我”在内的群体;“努力”是对“尝试”的限定,表明了“尝试”的程度“尝试”则是指主动试着进行某种活动、做某件事等。
以下立意均可判定为符合题意:
①多次尝试着去做一件事,领悟了努力和坚持的意义。
比如,自己学习做饭,经过多次努力的尝试,终于成功,从而领会到努力和坚持的意义。
②多次尝试改正自己的缺点,最终令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③多次尝试和他人沟通,最终收获了他人的友谊和尊重。
【解读】
2015年上海卷的命题形式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格局,即采用全命题的命题形式,并呈现出“稳中求变”、“稳中发展”的思想和导向,在难度上比2014年稍微有所增加,体现了渐进式的特点,考生只要用心读题,就会发现命题者并没有刻意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与之前的作文题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文题在写作上的关键点。
比如,2012年的“心里美滋滋的”,旨在引导考生品味和体验快乐、美好的人与事,包括亲情、友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将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过往表达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2013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意在启发考生将蓄积在心中的真心话、实在话讲述给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听,提醒考生将感恩的情怀、冤枉别人的事情,以及自己遭遇的委屈等一一道来,从中有所感悟和启迪;2014年的“这里也有乐趣”,重在点拨考生用心去发现和梳理目睹与经历的一些给自己、他人带来趣味、美好的事物与地方、景致。
而2015年的“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命题者则是想在尽力而为、主动积极等视角上,启发考生回顾往事,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克服不利的做法与思考,扬长避短,从而能够在做事、为人、读书、学习等方面做得更好。
至于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叙事散文,或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是符合题意的,考生尽可能地各显神通,各展其能。
写作思路:
1.关注自我,写出特色
即以“自我”为中心,向读者呈现出自己所尝试成功或失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启悟等。
在动笔之前,应尽可能地回顾与整合自己的有关典型的、新鲜的事例,努力做到言他人之所未言,述他人之所未述,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鹤立鸡群,胜人一筹。
比如:写“我”因喜欢吃蛋糕,又在姑姑家看到姑姑给“我”亲手做的蛋糕比买来的更有滋有味,因而,“我”就萌生了跟姑姑学做蛋糕的想法,但在努力尝试二、三次之后,还是没有成功,但“我”并不气馁,再专心致志地看姑姑如何操作,自己又用心琢磨,在第六次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自豪。
2.关注自我,写出实感
即通过“自我”的记叙,展现通过几次的尝试,不管成功还是失利,都从中得到教益,有所思考,有所长进,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
比如:写自己参与的钢琴考级的有关曲折的经历,在多次努力尝试中,不仅获得了音乐方面的启发,同时,对自己做其他方面的事情都有了帮助和好处,由此,抒发自己的肺腑之言,以及独立的想法等。
3.关注自我,写出思考
也就是说,因为努力尝试,自己一定有许多体验和感想,对此,要做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让读者从中有所分享、感染和共鸣。
比如:写自己试图与古人对话,起先,在语言、思想等方面彼此的不适应,
到几次努力尝试后,相互成为知己和挚友,无话不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审题立意】“尝试”一词是文章的题眼,指的是生活中我们尽自己努力去尝试做的事情,一般是指人的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挑战。
行文中,要紧扣这一词语来写。
“尝试”是一个动词,可以写作尝试努力学习等,如学习小提琴、学习围棋等,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耐心去做,确定好目标,努力尝试,最后才能接近成功。
同时更不能忽视的是题中的一个短语:“不止一次”,对比一下“我努力尝试”和“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就可以发现;这里的“努力尝试”是我们尝试过做很多事情,但可能就只有一次,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的限制“不止一次”需要我们的作文当中一定要提及多次尝试去做一件事情。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道题目的意思便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达成某个心愿,“我”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地进行两次以上的“尝试”。
那么可以选择的立意便不难得出:坚忍不拔、执着于信念、勇于从头再来等。
以此为写作目的,可以从学习、生活、爱好、自然界等不同范畴选材。
尝试是成功的开始;尝试需要勇气、信心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不要害怕尝试会失败;尝试能增加经验,丰富人生等等。
【误区】
误区一:审题不当。
对于本道作文的写作,大部分考生审题是准确的,
因而,能够扣题选材、立意,但也有一些考生,因对核心词“尝试”理解不
欠当,导致偏题或扣题不紧而失分。
误区二:选材不准。
即有部分考生所选素材不够准确,明显带有套作、
宿构之嫌,影响了得分。
误区三:语言不畅。
有的是引用欠当,不理解所引用古诗文和名人名言
的意思;有的是生造词语,或是运用了网络语言,上下文的语意不够自然衔接、贯通和流畅。
这是在构思和行文过程中表现出了的不足与缺失。
误区四:立意不深。
部分考生只是泛泛地记叙了自己两次或多次努力尝试的事例,但没有很好地揭示出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显得肤浅,这实际上也是构思、谋篇缺乏整体设计的问题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