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脂异常现状及325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血脂异常现状及32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3T09:02:37.5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黄志东覃兴航付鹏
[导读]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甘油三酯总体水平与正常水平相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黄志东覃兴航付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
【中图分类号】R58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84-02
【摘要】目的调查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现状及探讨治疗情况。

方法对我院老年病区2011年1至8月份随机抽查821名住院病人中,以清晨空腹采血,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得到325例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

结果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甘油三酯总体水平与正常水平相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人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强调在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防治心、脑血管事件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治疗
随着人们对血脂异常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调脂治疗,本研究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导下,调查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现状及探讨治疗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我院老年病区2011年1至8月份随机抽查821名住院病人中,得到325例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男性164例,女性161例,年龄60-94岁。

按年龄段分3组,60-69岁患者111例(男66例,女45);70-79岁129例(男58例,女71例);80岁以上85例(男40例,女45例),其中90岁以上3例(男2例,女1例)。

入选标准:年龄60岁以上,未曾服用调脂药物、曾经服用调脂药物、正在服用调脂药物,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异常患者。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病综合征等)、急性感染。

1.2 方法清晨空腹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每名受检者均至少做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查,正常值TC<5.2mmol/l,TG<1.7mmol/l,HDL-C>1.0v,LDL-C<
2.6 mmol/l。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中文版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均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9.51%(325/821),其中一项异常者为39.7%(129/325),二项异常者为48.3%(157/325)三项异常者为10.1%(33/325),四项异常者为1.8%(6/325)。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甘油三酯总体水平与正常水平相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相关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清楚,包括老年人在内,人们对血脂异常造成的危害认识加深。

更多的人对血脂异常进行预防或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多样化,与饮食关系更密切的甘油三酯水平与正常水平相识。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岁年龄的增长而降低[1]。

但高密度脂蛋白并不升高,反而随着年龄的增大,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推测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关系更紧密。

老年人TC/HDL-C比值可能比单项血脂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可预测冠心病和新的冠脉事件的发生,尤其在总胆固醇升高的患者[2]。

血脂异常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患者的危险程度和临床表现来决定使用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所要达到的目标值。

治疗性生活改变是治疗血脂异常的首要措施,包括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3]。

药物治疗可分为5大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和胆固醇
吸收抑制剂。

中成药如血脂康等有调脂作用。

其他调脂治疗措施有外科手术治疗、透析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目前调脂治疗主要针对降低TC、TG和LDL-C。

他汀类降脂药对高密度脂蛋白有提升作用[6]。

本研究发现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比较高[4],可能与本科室收住的病人以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较高有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也说明了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呈正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中各种血脂异常情况并不能代表本地区老年人群的总体血脂水平,而仅能供疾病构成相似的老年病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5),390-413.
[2]叶平,老年人降脂治疗的现状和思考.第六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2007.
[3]杨汝铁等.血脂异常首选他汀类调脂治疗.中国药师 2008,11(10)1248-1250.
[4]张晏,杨书文,付静等.12908例北京企事业单位干部血脂异常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2)11 75-1177.
[5]杨和爱.青州市城区中青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情况调查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2)173-174.
[6]李莹,陈志红等.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7):643-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