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件追诉期(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时间限制。
追诉期是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概念、立法目的、追诉期限的计算、追诉时效的延长和中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概念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时间限制。
追诉期分为法定追诉期和时效追诉期。
法定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时效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时效期限。
三、立法目的
1. 保护人权:追诉期制度有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因
长期被追诉而受到精神上的折磨。
2. 维护社会秩序:追诉期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3. 节省司法资源:追诉期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四、追诉期限的计算
1. 一般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犯罪之日是指犯罪行为发生之日,
或者犯罪行为被发现之日。
2. 对于连续犯、继续犯、多次犯,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3. 对于犯罪行为有连续、继续、多次特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五、追诉时效的延长和中断
1. 追诉时效的延长:在追诉期限内,因不可抗力、当事人自愿认罪、自首、立功
等原因,导致追诉期限不能正常计算的,可以延长追诉期限。
2. 追诉时效的中断:在追诉期限内,犯罪分子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诉时效中断:
(1)犯罪分子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2)犯罪分子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3)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刑罚执行期间,发
现其有其他犯罪事实的。
六、追诉期限的终止
1. 追诉期限届满,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2. 追诉期限届满,犯罪分子仍在逃的,可以继续追诉。
七、案例分析
某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过调查,公安机关于犯罪发生后的第5年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某甲还有其他犯罪事实,于是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于犯罪发生后的第8年将案件再次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此时,某甲已经死亡。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追诉期限为15年。
在本案中,公安机关在
犯罪发生后的第5年立案侦查,已超过追诉期限。
虽然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某甲还有其他犯罪事实,但某甲已经死亡,因此,检察机关不再追究某甲的刑事责任。
八、结论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对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追诉期制度,既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2篇
一、引言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违法行为进行追究责任的期限。
追诉期的存在,既保障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人道性。
在我国,追诉期的规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概念、法律依据、期限计算、适用范围以及追诉时效中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概念与法律依据
1. 概念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时间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和制裁。
追诉期过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司法机关不再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2. 法律依据
我国《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公诉案件,自提起公诉之日起计算;自诉案件,自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三、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期限计算
1. 犯罪之日起计算
一般情况下,法律案件追诉期的计算从犯罪之日起开始。
犯罪之日,是指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
2. 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对于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犯罪行为终了之日,是指犯罪行为停止的时间。
3. 提起公诉之日或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计算
对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追诉期的计算从提起公诉之日或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开始。
四、法律案件追诉期的适用范围
1. 公诉案件
公诉案件是指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
在公诉案件中,追诉期的适用范围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等。
2. 自诉案件
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在自诉案件中,追诉期的适用范围包括:侮辱罪、诽谤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五、追诉时效中断
追诉时效中断是指因特定原因导致追诉时效重新起算。
追诉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
1.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案件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后,因客观原因不能及时起诉、审判的。
2. 被告人自愿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3. 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自愿认罪、悔罪。
4. 被告人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六、结论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在我国,追诉期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通过对追诉期的概念、法律依据、期限计算、适用范围以及追诉时效中断等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案件追诉期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法行使职权,确保追诉时效的准确适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3篇
一、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概念
法律案件追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进行追诉的期限。
在追诉期内,司法机关有权对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
追诉期届满,如果没有法定事由,司法机关不得再对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进行追诉。
二、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法律依据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不是必须追诉的,可以追诉。
”此外,《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对追诉期作出了规定。
三、法律案件追诉期的适用范围
法律案件追诉期适用于所有犯罪行为,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追诉期自犯罪之日起计算,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四、法律案件追诉期的计算方法
1. 一般犯罪:追诉期限为5年。
在追诉期限内,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 重大犯罪:追诉期限为10年。
在追诉期限内,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3. 特大犯罪:追诉期限为15年。
在追诉期限内,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4. 数罪并罚:如果一人犯数罪,追诉期限从犯数罪中最高刑的追诉期限起算。
5. 法定时效中断:在追诉期限内,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追诉期限从犯
罪分子被羁押之日起计算。
五、法律案件追诉期的法律后果
1. 追诉期限届满,司法机关不得再对涉嫌犯罪的行为人进行追诉。
2. 追诉期限届满,如果司法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可以继续侦查。
3. 追诉期限届满,犯罪分子自愿投案或者被群众扭送归案的,可以追诉。
4. 追诉期限届满,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的,可以追诉。
六、法律案件追诉期的特殊情况
1. 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 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追诉期限中断。
3. 法律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况。
总之,法律案件追诉期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合理行使追诉权,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同时,公民也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