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201X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用系统模型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控制系统,以实体和连接
为基础,学者们提出了各种通用系统模型概念。学 者埃里克·特里斯特等提出的“社会技术系统”就 是一种简单的通用系统模型(如图2-1所示)。
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⑴ 输入:绝大多数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自给自足
的,它们都存在或需要来自外部的各种输入(可能 包括能量、信息、物质等),以维持系统的运行;
总之,系统思考可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通过最严厉的检验----时间的检验。
二、系统思考的精髓和原理
系统思考也就是要顺应系统的特性,洞悉系统 的结构,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与相 互关系进行思考。系统思考的精髓包括深入思考、 动态思考、全面思考和整.体思考等“四重转变”。
(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一词包括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诸如体系、
的相互关联,看清事物的来
龙去脉和发展
.
2、深入思考:从专注于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潜 在结构
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如图 2-2所示),揭示了人们思维的层次。系统思考看 待世界,不是只关注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主张 看到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模式以及发展趋势, 更进一步地要看清影响和推动该模式与趋势发生的 潜在的“结构”----在这里,“结构”不是指逻辑 架构或组织成员之间的汇报关系,而是表示系统中 的关键影响要素(或称为“变量”)及其之间的相 互联系方式(或称为“连.接”)。
.
前言
系统思考是纵观全局、看清事件背后的结构及 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主动地“建构”和“解构” 的思维能力。对相同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 解和观点,有人熟视无睹,有人却看到了其中隐藏 的商机和变化的规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 抽丝拨茧地理出简单的结构,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 决定?系统思考正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睿智的 “慧眼”。
统中的不同主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福特汽车研发团队的故事
在福特汽车公司,车身工程师发现汽车的前端有 一个振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车 的前端增加了一个大的加强件。但是,一个又大 又重的加强件增加了车重,使得轮胎预留空间变 得不合适了― 这对底盘工程师而言,是一个问题。 为此,他们不得不增加轮胎压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轮胎压力增加之后,振动问题又出现了……
个边界(有形的或无形的),以其来界定“内部”
和“外部”。
.
3、系统特征 系统的特征包括如下八项: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因果互动;反馈;目的 性;动态稳定性;结构影响行为;边界。 (二)何为系统思考
从广义上讲,系统思考是一系列彼此相关但有 时候又相差甚远的方法与工具的统称,涵盖了系统 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复杂性科学等多个领域, 包括数十项实用技术。
.
1、系统由什么构成? 由上述定义可知,系统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⑴ 实体:构成系统的元素之一是实体----这是一
个统称或泛指的概念,既可以指能动的主体,也可 能是一些部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实体包括各个 部门或管理者、员工、投资者、顾客等。
⑵ 连接:由于系统的本质就是它的连接,因此毫
无疑问,切断这些连接就破坏了这个系统。所以, 如果你想理解一个系统,并试图进一步影响它的行 为,甚至控制它,你必须.从整体上理解它。
的最睿智的方式。其结果就是,你可避免拙劣的决
策,比如那些看起来补上了当前的漏洞却留下了长
期隐患的决策。
系统动力学建模是一种允许你时一个复杂系统的
运行状况进行仿真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它和系统循
环图所隐含的意义一样,但可以随着时间的推进而
演变。
.
这就为你提供了一种“未来实脸室”,你可以 在你最终做出决定之前用它来测试当前的行动、决 策或者是政策的后果。
(一)“见树见林”的艺术
系统思考被誉为现代思维的革命。 .
彼得·圣吉将其称为“第五项修炼”,是“心 灵的转变”和看世界的“新眼睛”。系统思考是一 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呢?系统思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 思维范式,而是具备下列四项特征: 1、看到全貌而非局部:系统思考的第一个特征是 整体思考----这也是系统思考最根本的特性。 2、看透结构而非表象:系统思考是一种深层次的 思考,它可以让人们看清潜藏在事件或趋势背后的 “结构”----正是结构(“所以然”)决定了事物 的发展变化(“其然”) ,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关注 个别事件的表面层次上。.
3、看到变化而非静止:从而使人们“看见未来”, 实现“预见性学习”。 4、条理清晰而非杂乱:运用系统思考基本工具及 其规则,人们可以条理清晰地思考,并运用共同的 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杂乱无章或挂一漏万。 (二)系统思考缺乏症
面对现实世界不可避免的复杂性、时间压力和 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人们往往表现得缺乏系统思 考的技能。著名系统思考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约翰·斯特曼认为,人们用来指导自己决策的心智 模式,在应对系统的动态.方面具有缺陷。
.
(三)心灵的改变
彼得·圣吉将系统思考叫做“第五项修炼”,
认为其本质在于“心灵的转变,并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整体思考:从机械还原论到整体生成论
系统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整体思考,也就
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更为神奇的是,系
统整体具备它们的任何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特性
(被称为“涌现”)。因此,将事物分割开来,无
.
4、动态思考:从线性因果链走向因果互动环 约翰·斯特曼教授指出,传统上,人们倾向于
采用事件(问题)驱动的、反应式的、线性思维模 式。这是一种关注问题、关注眼前、“条件反射” 式的应对方式(如图2-4)。例如,营业收入或毛 利未达年初预算,这就会被企业管理者视为一个问 题,通常会召开会议讨论,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 因,再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例如加大促销力度或 缩减成本等,以期改变经营状况,消除问题。
要想做到系统思考,必须看到事件之间的关联模式和发展趋势,并看 清其中隐含的系统结构(如图2-3所示),方能找到“小而有效的‘高杠 杆解’”,达到“四两拨千斤”而又“标本兼治”的功效。
.
3、全面思考:从局限于本位到关照全局
组织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部
门或成员的一个举措,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对系
人们通常采用一种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而非 回路的观点,忽视反馈的过程,未能意识到行动与 反应之间的时间滞延,在报告信息时未能理解存量 和流量,并且对于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可能改变不同 反馈回路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不敏感。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3、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5、本位主义,局限思考(如图1-1所示)。 (三)系统思考的价值
系统思考的价值包括四.个方面:
图:1-1
.
1、解决复杂问题、制定睿智决策
可能性非常多:
该种产品的销售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或
者根本没有变化;
你可能超额完成本季度销售业绩定额,成为销
售明星,获得嘉奖和提升,也可能在后面几个季度
四处“求爷爷、告奶奶”,艰难度日,或者被同事
排挤、上级批评而不得不辞职;
理解;
.
第三,系统思考对于改善心智模式也有重要作用。 所谓心智模式,指的是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影 响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做出反应的一些 根深蒂固的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 印象等。 4、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技能
在这里,彼得·圣吉所称的“第五项修炼”就 指的是“系统思考”,其他四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和共同愿景。系统思考作 为为其他四项修炼提供有效支撑,并成为“整合其 他四项修炼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
公司可能因此获得发展,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倒
闭。
.
2、推动组织成长、提升组织能力 任何持续的成长都有其背后的推动力。只有顺
应系统内在的运作规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正 如庖丁解牛一样,必须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否则, 事倍功半,甚至“愈用力推,系统反弹的力量愈 大”。 3、激发集体智慧、加速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阿吉里 斯也曾讲过,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在120以上, 但团队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智商却只有62!
系统、体制、制度、方式、秩序、机构、组织等。 从中文字面看,“系”指关系、联系;“统”指有 机统一,“系统”则指有机联系和统一。
系统是一群由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构成系统的各实体之间按照特定规律,长期持续地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或共同目 标而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
.
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系统是由若干元素(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可 能是单个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这些元素(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互相 依赖的有机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 组合(“堆”)的重要区别; 由于元素(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 部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它的结构所确定的、与各 组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的新功能。
.
一、发现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一种纵观全局、入木三分、动态发展、 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可以克服传统思维所导致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眼前,不看长 远”、“只看现象,不见本质”、“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本位主义,局限思考的病症。它可以帮 助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制定睿智决策,推动组织成 长、提升组织能力,激发集体智慧、加速组织学习 与学习型组织建设。
论分割得多细、研究得多深,可能也无法辨识出系
统层面上的特性。
.
要想实现整体思考,需要从思考的深度、空间 范围和时间范围三个维度进行拓展和转换。
传统思维
系统思考
思考的深度
关注于个别事件 认清事件背后潜在的“结构”
思考的空间范围 局限于本位
关注动态关联的系统整体
以动态的方法分析因果之间
思考的时间范围
以静态的方法观察 线性的因果链
样,如果你破坏了系统内的连接,你就破坏了系统
本身。
.
系统思考可以帮助你避开上述陷阱,因为系统 思考的第一课就是要认识到并接受这样一个概念: 复杂系统必须被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 究。 (五)系统思考的益处
系统循环图和系统动力学建模一起使用,可以 用来处理最复杂系统的复杂性问题,从而产生如下 非常有价值的用途:
可编辑课件28可编辑课件29可编辑课件30可编辑课件31可编辑课件32可编辑课件33可编辑课件34可编辑课件35阶段能力描述特征初学者对系统思考专业领域有初步认识尚不了解专业学科知识全貌在指导下可以根据规范生疏地使用相关技术依靠对概念和思想的纯理性的认识无法清晰地看清问题更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只能看懂简单的系统图表理解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的特性可以识别简单的?系统基模?可编辑课件36阶段能力描述特征合格的学习者对系统思考专业领域有了更多认识并清楚了自己在整个学科知识上的欠缺在一些真实场景下可以初步进行令人接受的操作对于研究过的案例或相似情况可以按照规定的步骤执行能构建系统循环图能识别自己工作中的模式试验更为复杂的系统图和电脑建模形式成长中的系统思考者对系统思考专业领域的系列知识有了全面的理性接触不再简单地按照规则和程序行事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对技术方法做相应调整实践知识依然缺乏在特定环境中已经将系统模型内化能帮助团队使用基本的系统技术有效地处理关键的复杂问题具有扎实的电脑建模技术熟练的系统思在各种环境下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断提高应用技能对问题有了全面把握可以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熟练地处理各种情况仍处于有意识阶在系统思考对企业问题的应用性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判断是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咨询顾问能处理各种情况系统思考专家能够打破常规超越目标经验与技能内化甚至无意识化不仅内化了系统模型而且内化了电脑建模理论对于系统内在规律和各种变化的属性均一目了然可编辑课件37可编辑课件38可编辑课件393319881998abiinform可编辑课件40可编辑课件4135可编辑课件4236可编辑课件4337可编辑课件44可编辑课件45可编辑课件46可编辑课件47可编辑课件48可编辑课件49可编辑课件50可编辑课件51可编辑课件52可编辑课件53可编辑课件54可编辑课件551010td21可编辑课件56可编辑课件57状况描述
.
⑵ 处理过程:如果系统需要输入,也就意味着输
入对于系统是有价值的,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诸如分析、加工、增值等);
⑶ 输出:如同输入一样,绝大多数系统都有输出
(可能包括能量、信息、物质等),以维持系统的
运作与平衡;
⑷ 反馈:社会技术系统具有一个调节转换过程的
反馈机制;
⑸ 边界:虽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系统总有一
通过提供结构化的思考方法,平衡考虑各项因素, 并选择了全面视角,以照顾到细节的合适层次,系 统思考可以帮助你处理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
作为一种用以捕获当前已经处理好的复杂问题
的图示化方法。
系统循环图是一种有力交流工具,可以保证你
所在的群体能够真正深刻地共享这一视图。
系统循环图还可以成为你分析所感兴趣的系统
(四)为什么必须从整体上研究系统思考
因为当面临复杂问题时,我们的直觉反应就是
将感兴趣的系统划分成几块,研究这些块,最终以
对这些块的知识为基础来理解整个系统,这是很自
然地采用的简化方式。这种化整为零进行研究的思
路确实能够对这些“块”有所了解,其原因有二:
将系统分块通常破坏了你所试图研究的系统。
这当然是由于连接的原因: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
在系统思考看来,“结构影响行为”---的变化,生成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表现出 一个个事件。
图:2-2
.
对离职的深入思考
某家公司技术部一位资深工程师因故辞职(事件1) ,为了救急,公 司只得以高薪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然而,过了不到2个月,技术部又有 两位较为资深的工程师离职(事件2) ,于是公司又以“高薪挖角”的方 式救急。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陆续又有一些工程师辞职(事件3) ,甚至 业务部门好像也被“传染”了一样,出现了人员离职的情况(事件4)。 数据显示,半年以来,公司离职率越来越高(趋势)。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团队的智慧,实现团
队学习?对此,系统思考是一种有效工具。重要性
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系统思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思
考方式,可以帮助你有条理地分析、处理真实世界
中的复杂问题;
第二,系统思考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辅助思考工
具,可以作为团队集体对话的交流工具和“共同语
言”,促进团队成员真正深刻地共享彼此对事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