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1.1 理解并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1.1.2 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

1.1.3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
1.2.1 通过自读、互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2.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1.2.3 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1 感受作者对东南形胜的赞美之情。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句意翻译。

2.1.2 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分析。

2.1.3 诗歌的背诵和默写。

2.2 教学难点
2.2.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2.2 诗歌深层意境的体会。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3.1.1 简介诗人柳永及其创作背景。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3.2 自主学习
3.2.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句意。

3.2.2 学生互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问题。

3.3 课堂讲解
3.3.1 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3.3.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3.3 解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4 课堂练习
3.4.1 学生练习翻译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3.4.2 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3.5 课堂小结
3.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5.2 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第四章:作业布置
4.1 熟读并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4.2 分析并总结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

第五章:教学反思
5.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5.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
6.1 形成性评价
6.1.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6.1.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6.2 总结性评价
6.2.1 诗歌鉴赏考试:测试学生对《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6.2.2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
7.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
7.1.1 推荐其他描写东南形胜的诗词,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供学生课后阅读欣赏。

7.1.2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7.2 文化背景了解
7.2.1 介绍宋代的社会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7.2.2 探讨诗歌中的传统美德,如忠诚、爱国、孝道等,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

第八章:教学资源
8.1 文本资源
8.1.1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

8.1.2 相关诗词、文章、评论等资料。

8.2 多媒体资源
8.2.1 诗歌朗诵视频。

8.2.2 宋代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宋代文化。

8.3 网络资源
8.3.1 相关诗词网站、论坛。

8.3.2 在线词典、文献资料等。

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
9.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9.2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十章:教学总结
10.1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10.2 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类似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其中,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应注意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诗歌深层意境的体会这两个方面。

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三个环节。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批改、诗歌鉴赏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在教学拓展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文化背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在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关注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计划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九、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教师应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学设计围绕《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诗歌,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以及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注重教学评价、教学拓展、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教学总结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