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译丛》的“聊斋故事”英译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丽德 K. Carlitz
吴燕娜 Yenna Wu
蔡九迪 J. T. Zeitli
史恺悌 C. Swatek
贝丽 C. D. A. Bailey
«寒森曲» The Cold and the Dark
杜博妮 B. McDougall
1980 年 春 « 译 丛 » 推 出 古 典 小 说 专 号
斋志异»译文形成了一个重要传统 与后世的单行
未着笔墨于 «译丛». 时至今日 关于 «译丛» 选 译
史中 «聊斋志异»经历了从早期零散报刊英译到
笔者按图索骥 查阅原始资料 发现«译丛»选
译本互为补充 延续至今. 在迄今 180 年的漫长历
现当代单行译本行世的过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西
传与英译历程 学界颇为关注 诸如«红楼梦»«西
成的鬼怪故事集«聊斋志异» 他又是一位多产的
3 000 种作品 蔚为大观. «译丛»系列出版物发行
洲等 8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产 生 了 重 要 的 影
响
7 135-141
被国 际 社 会 誉 为 了 解 中 国 文 学 的 窗
口 部分译作还被国外大学用作教材
பைடு நூலகம்
8
.
面对浩繁的中国文学作品 «译丛»的翻译选
2023 5
53-60.
目前所知 «聊斋志异»最早的英译可以追溯
随蒲松龄的足迹———‹ 聊斋志异› 英译概述»从零
1842 年 美国来华传教士卫三
1842 年至 2008 年的聊斋故事 英译史料 文中提
到 1835 年«弗雷泽杂志» Fraser s Magazine 刊载
的«白于玉»译文.
George Kao 在«编者的话»中指出 早在 1880 年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 Herbert A. Giles 翻译出版了
鬼妖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选译本 该译本出现
在 100 年前 有其时代局限性. 近年来 关于«聊斋
志异»的重新研究 不仅将其视作文学价值显著的
小说 也将它看作是反映清初物质与精神景观的
3
散译文 节 全 译本 漫画译本 三个方面细数
到1995 年 吴燕娜 YennaWu 翻译了«马介甫»
发表在«译丛» Renditions 第 43 期上
4
这是学界
第一次提及«译丛»杂志选译«聊斋志异»的史实.
同年 何敏的专论 «英语世界 ‹ 聊斋志异› 译 介 述
评»也对聊斋故事 的英文译介进行归纳 5 可惜
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小说的英译史已有专著
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 «聊斋志异»英译史料的
发掘与整理也在同步进行 聊斋故事 的英语译
介个案也基本得以呈现.
然而 单行译本相对比较容易获取 隐藏于英
文报刊、文集中的聊斋故事 往往给研究者带来
一定的文献发掘困难. 2009 年 李海军的专论«追
收稿日期 2023-05-19
Translations 字样 «江城»«连琐»«长亭»属于首次
散花天女 的真挚爱情故事 塑造了正面、美好的
事新译 十 篇
Selections from Liao-chai Ten New
翻译的新译
其他 7 篇是对此前已有翟理斯、邝
如丝 Rose Quong 1946 等译文的重译. 比如 «阿
专 ———集中在某一特定的文学主题. 因此 «译
丛»频频推出专号、 专栏 有 计 划 性 地 通 过 专 辑
方式 进行译介 .
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在明清小说史上的重
及古今 2000 余 年 文 学 史 上 近 800 位 作 家 的 近
要地位自不待言. «译丛»在介绍蒲松龄时重点指
传播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
化作用. 译者袁瑞克是美国业余汉学家 对中国语
言文化多有研究.
玉英都执教于香港高校 早年在英美两国求学. 柯
丽德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 专攻明清小说.
①
方面计算 10 篇 聊斋故事 译文与一篇 «聊斋志
异» 专 论 占 当 期 篇 幅 的 58% 又 可 谓 «译 丛» 的
文学投射. 这正符合«译丛»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
文化的初衷.
2001 年 第 55 期«译丛»刊载了«‹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专辑. «译丛»封面标注有 聊斋 故
故事二则» Two Stories from Liaozhai Zhiyi
品
可以统称为聊斋故事
体裁的优秀作品 还兼顾香港、台湾以及女性作家
见表 1 .
表 1 香港«译丛»选译聊斋故事 统计表
年/ 期/ 页
篇名
译者
«连琐» Lien-suo 、«香玉» Hsiang-yü 、«恒娘» Heng-niang 、«瑞云» Jui-yün
苏恩洁 Y. K. Martin
«阿宝» A-pao 、«侠女» Hsia-nü
宝»«香玉»同时存在翟译、邝译 此次译文已然属
于第三次翻译的新译 . 四位译者均为研究中国
文学与历史的学者 汉英双语娴熟. 苏恩洁与罗吴
壁»«辛十四娘» 的译文. 前者通过朱孝廉与 画 妖
妖女 形象. 后者通过描写冯生与狐妖的曲折婚
姻 展现了辛十四娘竭力帮助丈夫的贤妇 形象.
两则故事均关涉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劝喻、教
社会文献. 所以 专号中的聊斋故事 翻译还辅有
美国华裔汉学家张春树 Chun-shu Chang 与张骆
其‹ 聊斋志异› 清初的文学想象与文人意识» P u
Sung-ling
and
His
Liao-chai
chih-I—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Intellectual Consciousness in Early
的聊斋故事 选译在«聊斋志异»英译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香港«译丛» 聊斋故事
中图分类号 H315. 9
翻译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DOI 10. 15883 / j. 13-1277 / c. 20230505308
引用格式 葛文峰. 香港«译丛»的聊斋故事 英译研究 J .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 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又以发扬和传承中国文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香港«译丛»的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传播模式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香港«译丛»的明清小说译介研究 1973-2023
作者简介 葛文峰 1981—
2023SK120
男 文学博士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与翻译史研究.
止目前 «译丛»已经出版半年刊 97 期、«译丛»丛
书
Renditions Books
15 种、 « 译 丛 » 文 库
Renditions Paperbacks 34 种. «译丛» 翻译选材涉
9
介.
«译丛»是文学翻译杂志 每一期选译的内容
既要 杂 ———尽 量 涵 盖 更 多 种 类 的 作 品 又 要
材体现出兼收并蓄 的特征 不仅覆盖古今各类
出 蒲松龄文学成就的代表作是他以毕生之力完
俚曲 ballad 作家 其«聊斋俚曲»中的多种作品由
«聊斋志异»故事改编而来.
10
由此可见 在«译丛»
编者视野中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小说及其衍生
的俚曲 都 是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有 代 表 性 的 好 作
1973-2020
21YJCZH031
«聊斋志异»的记述依然十分罕见.
译«聊斋 志 异 » 的 零 散 译 事 远 不 止 «马 介 甫 »
一篇.
一、 香港«译丛»的
聊斋故事 翻译选材
近代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空间 使得
香港成为中外文学文化交流的重镇. 担负着结合
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使命的香港中文大
Ch ing China
读者.
11
以飨对聊斋 兴趣大增的海外
专号中选译的 10 篇聊斋故事 大部分为人
与鬼神之 间 的 婚 恋 爱 情. 蒲 松 龄 对 忠 贞、 纯 洁 的
人鬼 之恋多加歌颂 通过落魄书生与鬼妖女子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第5期
第 24 卷第 5 期
Vol. 24 No. 5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9 月
Sep. 2023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香港«译丛»的聊斋故事 英译研究
葛文峰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1
畏 Samuel W. Williams 在汉语工具书«拾级大成»
Easy Lessons in Chinese 中译介«聊斋志异»故事
17 则
2
在华传教士郭实腊 Karl Friedrich August
在«中国丛报» The Chinese Repository 发表了 «聊
斋志异»故事 9 则 . 自此 期刊与工具书刊载«聊
一篇从历史学而非文学批评角度撰写的评论———
记» His-yu chi 、«红楼梦» Hung-lou meng 和«聊
雪伦夫妇 Hsueh-lun Loh Chang 合撰的«蒲松龄及
Special Classical Fiction Issue
分别译介了«西游
斋 志 异 » Liao-chai chih-i . 时 任 主 编 高 克 毅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54
2023 年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化为己任的世界著名学府. 1973 年 «译丛»———一
作品.
«发刊词»明确了刊物的办刊宗旨 向海外读者介
只要是我们认为有代表性的、是好作品 我们
7 53-82
出任«译丛»主编近 20 年 1989—2007
摘 要 香港«译丛» Renditions 杂志在近 30 年间 1980—2008 先后四次较为集中地翻译了
15 则聊斋故事
学界对此鲜有关注. «译丛»十位中外译者翻译的
含一种聊斋俚曲 选译
聊斋故事 旨在对外传播经典文学与历史文化. «译丛»聊斋故事 的翻译去讹 存真 忠实于
原作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内涵 是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中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极探索. «译丛»
文化的再现者. 通过聊斋故事
蒲松龄传递出清
初中国的文化与历史 并使读者体认、感知作者对
彼时个人、社会、时代内在秩序与结构的理解.
事实上 «译丛»所选 10 则爱情主题聊斋故事 恰
恰反映了清初的男女婚恋情况. 蒲松龄深知 传统
社会桎梏中真实的爱情极为罕见 不得已转而创
作出虚拟的人鬼 之恋 以虚构的小说讽喻现实
罗吴玉英 L. Yuk-ying
«长亭» Ch ang-t ing 、«宦娘» Huan-niang 、«阿霞» A-hsia
徐兆镛 C. Y. Hsu
2001 / no. 55 / pp. 26-41
«画壁» The Wall Painting 、«辛十四娘» The Fourteenth Daughter of the Xin Family
社会. 譬如 才华横溢的女诗人 香玉 、武功高强
的侠女 、教导妇女勇敢和隐忍的恒娘
既是对
封建信条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抗争 也是对男权
社会中女性弱势地位的呼告.
12
图 1 «译丛» 1980 / 13 封面及«聊斋志异»译文插图 含蒲松龄手迹«聊斋自志»
该专号虽然名为古典小说
但是若从内容
55
葛文峰 香港«译丛»的聊斋故事 英译研究
之间的感情虚幻描写 表达对封建社会残酷现实
的鞭挞 塑造出各类心地善良、贤惠美丽的 非人
类 女性形象. «译丛»编者认同张氏夫妇的观点
他们从小说创作与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 认为蒲
松龄是自我人生的分析师、志怪故事的讲述者、人
性与社会的观察者、明清易代记忆的记录者、时代
袁瑞克 Rick Yuan
2008 / no. 55 / pp. 41-48
«商三官» Shang Sanguan
1980 / no. 13 / pp. 82-139
1995 / no. 43 / pp. 16-24
«江城» Ch ang-ch eng
59-88
«马介甫» Ma Jiefu
«公孙九娘» Gongsun Jiuniang
份汉英文学翻译刊物在香港中文大学应运而生.
之久的 孔 慧 怡 曾 坦 言 不 管 是 传 统 的、 现 代 的
绍中国文学、文化 提供文献 满足域外读者对中
就会用计划编辑的方式 出版不同的专辑进行译
国文学与文化日益增长的兴趣.
6
近半个 世 纪 以 来 «译 丛» 砥 砺 前 行、 不 断 壮
大 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的一支有生力量. 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