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2.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把事情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表教学难点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一)自读例文《我家的杏熟了》。
1.思考:例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2.全班交流,通过自主回答和指名回答的方式解决自读时的问题,教师适时指导。
3.教师小结:例文写了作者回忆小时候家里杏儿成熟时,自己数杏和奶奶给小伙伴分杏的事,表现了奶奶淳朴、善良的
品格。
起因: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邻居家的小孩嘴馋来摘杏,被奶奶发现了。
经过:奶奶扶起从树上摔下来的小淘淘,并为孩子们打杏。
结果:奶奶分杏,并启发“我”要懂得与人分享这一道理。
(二)自读例文《小木船》。
1.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1)事情的主要人物是谁?
(2)事情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3)课文哪些部分是详写? 哪些部分是略写?
(4)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5)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指导。
教师小结:(1)主要人物:“我”和陈明。
(2)事情是围绕“小木船”来写的。
(3)课文第3、4自然段详写,第1、2、5自然段略写。
(4)全文梳理:想起陈明——友谊建立——友谊破裂——友谊恢复——思念陈明。
(5)作者先写“我”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和陈明围绕“小木船”发生的一件事,最后写“我”一直珍藏着陈明送“我”的小木船。
3.教师小结写作方法: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预设:写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详略得当。
4.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5.接下来有八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一段话,别忘了用上学过的妙招。
(学生练习写片段)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像万花筒,每天都有许多事发生,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
哪件事令你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作文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三、多向互动,寻找素材
教学目标出示,见教学目标P15-P25。
(一)打开生活记忆之门。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美丽的会动的画,(播放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答)
这就是万花筒。
我们的生活也像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有的是成长的点滴足迹,有的是家庭的琐碎事情,有的是校园风云活动,还有的是社会热点话题。
(依次展开思维发散图第一层次。
图一)
图一
师:快打开记忆的大门,从自己经历过的或者看到、听到的事情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和同桌交流。
(二)共绘思维发散图。
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件事。
预设: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元旦联欢会,我和小伙伴们要上台表演一个节目。
排练时还好好的,化了妆,我却不敢上台了。
不论大人怎么劝我、拉我,我就是哭着不肯上去。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
师相机点评:那天,你哭了。
(笑)孩子,不用不好意思,那天的经历一定会促使你成长,今天你才有了第一个举手发言的胆量。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预设:我印象深刻的事是爸爸戒烟。
我爸爸是个“大烟鬼”。
为了戒烟,他都拼了。
他锻炼身体、吃糖果、喝水,还拿一张纸卷成烟的样子过过瘾。
过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戒掉了。
师相机点评:你有一个有毅力、坚持不懈的爸爸。
在这个过程中,你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呢?
预设:我和妈妈一起给他加油。
为了让他不再抽烟,我们
把打火机藏起来;我还假装咳嗽,这样爸爸就会忍住不抽烟了。
师相机点评:这是欢乐与痛苦并存的过程,但你的爸爸最终战胜了自己。
在这过程中,你的功劳也不容小视啊。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思维发散图第二层次。
图二)
(三)确定本次写作素材。
1.在这么多事情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哪件事最能打动你的心?请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2.添枝加叶,完善事件。
3.梳理脉络,谋篇布局。
四、布置作业
学生根据习作方法点拨,尝试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两篇例文的写作方法,明确了本次
习作的要求,并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了一段话。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练习习作。
二、真情实感,表达心声
教学目标出示,见教学目标P27-P35。
(一)晒一晒我的习作片段。
1.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2.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教师点拨:好多人喜欢边默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因为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且习作是自己写的,自己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
而朗读却不一样,朗读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因此能更好地发现错误,从而全面地加工、润色。
最后,我们还应该把改后的习作和原文作比较,看看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3.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修改。
4.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引导学生说一说精彩在何处。
(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出示具体的评价标准:
(1)有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写事?
(2)有没有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
楚?
(3)有没有把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5.互评互改。
师: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习作,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跟别人的习作相比,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哪些不足?准备借鉴别人的哪些写法?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重点评改令人感动、难忘的精彩情节)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6.课堂交流,指名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那些藏在文字中的情感。
1.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
预设:害怕、欢喜、悲伤、后悔……
2.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再次把掌声送给所有的同学。
这些事情之所以让你印象深刻,一定是因为带着真情实感。
在写事情时,应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心情,
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
回去后,同学们把作文写完,有信心吗?
三、教师总结,梳理方法
我们在介绍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日积月累,布置作业
1.将今天写的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
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2.完成的习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多向互动,寻找素材”环节,我充分利用思维发散图,由一个中心点连接到生活中不同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
爆炸性的思维图示,让思维可视化、习作素材可视化。
不足之处: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及时评价,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尽量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