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摘要: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个性化阅读,才能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每一位学生基于基础、阅历、环境等原因,对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画、每一道风景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韵味。

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的个性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淡化预设,强化
生成,真正强化阅读过程,张扬学生个性,实现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个性化主导地位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十分
重要的。

阅读发生在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要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必须落在“个性化”上。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上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经验。

所谓“读了什么”,不仅是指读了一些什么书,更是指读到了这些书的一些
什么东西,读了哪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什么场合下读,不仅指阅读的具体环境,
更指阅读的文化、社会和制度背景。

一、个性化阅读的理解误区
语文新课标之所以强调个性化阅读,是因为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能在阅读
中自主探究、自主体验,通过积极思考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从而提高在课
堂的主体地位。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发展学生个性的时候,却偏离了原
本的教学实质,使个性化变成自由化,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故而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个性化阅读过于“个性”,脱离文本和教学实际环境,往往出现这样的误区:
1.个性化就是自由化。

我们所说的课堂阅读的个性化是指课堂气氛活跃,看
似很乱,但乱中有章法,学生实际上是围绕一些共性问题在讨论、表达,正是在
对共性的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才可能产生个性化的理解。

而非学生想读什么就读
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似乎学生很自由,气氛很活跃,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共
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那实际上就是自由化,而非个性化。

2.将“尊重”简单化。

一谈到“个性化阅读”的训练,为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化体验,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的偏离,不逼着学生绕圈子,最终是少部分学生使大部分学生顿悟:“原来如此呀”。

3.个性化就是全面化。

一提到个性化阅读,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研
究文本的特点,统统让学生讨论,或者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段就
读哪一段,这种“全面化”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二、教师主导不可缺少
学生在阅读中,由于受认知、心理感受、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阅读
的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有时难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

这就需
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
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
有助于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适时调控。

1.合理调控。

分配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
一大挑战。

2.教学问题的设计。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
依靠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可、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

所以,在问题
设计上,应摒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计一些能促使学生多向思维、
个性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弘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3.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
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个体的差异,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阅读水平的诉求,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
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应。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主体性的阅读教学的起点在课内,目标在课外。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

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充分肯定学生
的自主性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民主气氛。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强调个性化阅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互动的平台。

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
作伙伴,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我
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
进行学习。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
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

学生在体验与
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
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
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