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2006级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2006级教学大纲
绍兴文理学院基础物理实验室
课程编号:05900001 学时:各专业结合教学计划定学分:1分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Physics
开课对象:大学理工类本科专业学生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判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为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爱护仪器仪表,实验结束时,考查效果,具体实验的选定可根据所学专业的侧重来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使学生加深对大学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仪表的等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特别要求学生能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正确选用仪器仪表,对实验结果要求用误差理论进行正确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长度测量
1、目的和要求:
a.掌握游标和螺旋测微原理。

b.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及测量显微镜。

c.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估算方法。

2、实验项目:
a.分别用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计测一圆柱的尺寸,并求体积。

b.利用测量显微镜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图形(或类似的图形)的尺寸,练习在弯游标
及不同的测微计上读数。

c.多次测量误差的运算,求绝对和相对误差。

3、实验设备: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量显微镜。

实验二转动惯量的测定
1、目的和要求:
a.掌握利用转动定律测定均质规则固体的转动惯量。

b.验证平行轴定理。

2、实验项目:
a.测定均质圆环及圆盘的转动惯量。

b.对称地改变重锤相对转轴的位置,检验平行轴定理。

3、实验设备:
刚体转动实验仪,游标卡尺,数字毫秒计。

实验三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综合性)
1、目的和要求:
a.掌握用拉伸法测定杨氏模量的原理。

b.掌握用光杠杅镜测定微小长度的变化。

c.学会用逐差法与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项目:
a.绘制L-F图线。

b.L-F图线斜率求杨氏弹性模量。

3、实验设备: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尺度望远镜、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米尺。

实验四单摆实验
1、目的和要求:
a.测量单摆的周期、摆长,并求重力加速度g。

b.从摆的周期测量值的变化,认识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2、实验项目:
a.测量摆的周期。

b.根据所测的数据,统计出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单摆、电子秒表。

实验五气垫导轨测速度及加速度
1、目的和要求:
a.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其正确的调整方法。

b.进一步熟悉用光电门测量系统测量短时间的方法。

c.学会测物体的速度,加速度。

2、实验项目:
a.调整光电测量系统和气垫导轨。

b.学会在气垫导轨上测量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的方法。

3、实验设备: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实验六物体碰撞研究
1、目的和要求:
a.观察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现象。

b.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2、实验项目:
a.利用驻波观察测定电动音叉的频率。

b.验证振动频率一定时,波长的平方与弦线所受张力T成正比。

3、实验设备:
电动音叉,滑轮,弦线,砝码盘,三棱木,钢卷尺,分析天平,双对数座标纸。

实验七密度测定
1、目的和要求:
a.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正确使用。

b.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流体静力称衡法。

2、实验项目:
a.物理天平的调整。

b.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及液体的密度。

物理天平、烧杯、待测物体、蒸馏水、酒精。

实验八声速测定(3学时)
1、目的和要求:
a. 了解换能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b. 学会用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或液体中的声速。

2、实验项目:
a. 根据换能器谐振频率调节信号源频率。

b. 用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声波波长从而求出声速。

3、实验设备:
声速测定仪,信号源,示波器。

实验九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综合性)
1、目的和要求:
a.观察液体的内磨擦现象,学会用转筒法或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b.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正确合理地分析误差。

2、实验项目:
a.用转筒法或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3、实验设备:
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电子秒表、温度计、米尺、硅油。

实验十测定空气比热容比
1、目的和要求:
a.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b. 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c. 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实验项目:
a.测定空气比热容比。

3、实验设备:
FD-NCD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直流电源、动槽式水银气压表、
k5电阻及若干导线。

实验十一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1、目的和要求:
a.掌握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方法。

b.学习焦利称的使用方法。

2、实验项目:
a.弹簧的倔强系数K测定。

b.焦利称的使用。

c.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3、实验设备:
焦利称、金属框及线、砝码、玻璃皿、温度计、游标卡尺、蒸馏水。

实验十二练习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1、目的和要求
a. 明确万用电表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原理。

b. 熟悉万用电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c. 了解检查线路故障的一般方法。

2、实验项目
a. 测量直流电流。

b. 测量直流电压。

c. 测量交流电压。

d. 测量电阻。

3、实验设备
万用电表、电阻盒、低压电源
实验十三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1. 目的和要求
a. 掌握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b. 熟悉由电表的不同接法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及其修正的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测量线路。

2. 实验内容
a. 比较分析由电表的不同接法所引起的系统误差的大小。

b 测量电学元件伏安特性。

3. 实验设备
直流伏特表、毫安表、变阻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实验十四惠斯通电桥原理及使用
1. 目的和要求
a. 掌握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

b. 掌握电桥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实验项目
a. 用自组电桥测量末知电阻
3. 实验设备
检流计、电阻箱、变阻箱、直流电源、待测电阻、开关等
实验十五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1. 目的和要求
a. 熟悉电位位差计的工作原理。

b. 掌握用学生型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方法。

c. 培养看图接线的能力。

2. 实验项目
a. 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
3. 实验设备
电位差计、饱和式标准电池、检流计、滑线变阻器、直流电源、干电池、双刀双掷开关、单刀开关等
实验十六示波器的使用
1. 目的和要求
a. 了解通用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b. 掌握示波器各个旋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c. 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d.能正确使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振荡频率。

2. 实验项目
a. 练习示波器的操作使用。

b. 观察电网电压波形。

c.测量正弦电压的频率。

3. 实验设备
电子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
实验十七电子束线的电偏转
1.目的和要求
a、了解电子束电偏转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规律的理解。

2. 实验项目
a、观测电子束的电偏转
3. 实验设备
EF-4S电子和场实验仪、万用电表
实验十八螺线管轴向磁场的测定
1. 目的和要求
a、了解霍耳元件的工作原理。

b、加深对螺线管内磁场分布规律的理解。

2. 实验项目
测量螺线管内轴向磁场的分布。

3. 实验设备
螺线管磁场实验仪
实验十九校准毫安表(简单设计性实验)
1、目的和要求
a、初步培养学生能根据所提要求,合理地设计电路和正确地使用电学仪器的能力,掌握
校准电表的方法。

b、校准毫安表
2、实验项目
校准毫安表
3、实验设备
C31-A直流电流表、CDM-8045A数字万用表等。

实验二十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1、目的和要求
a、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b、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2、实验项目
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

3、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牛顿环仪、钠光灯。

实验二十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1、目的和要求
a、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原理,掌握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b、应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2、实验项目
a、非定域干涉条纹的调节。

b、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3、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

实验二十二演示实验
1、目的和要求
a、通过演示实验加深理解和巩固物理概念。

b、通过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增加实验项目拓宽思路。

2、实验项目
a、液压传动、刚体转动、气体放电、光谱分析、热学统计规律演示等。

b、仿真实验。

3、实验仪器
傅科摆、辉光球、辉光盘、液压传动演示仪、分光计示教仪、脚踏发电机、角动量多功能演示仪、陀螺仪、道尔顿板等。

四、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加全部实验做完后的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第一学期为笔试,第二学期为操作
考试。

综合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重修。

六、教材与参考书
1、大学物理实验,自编讲义,2005。

2、大学物理实验,霍剑青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大学物理实验教程,陈守川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说明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10%,实验动手能力成绩占40%,实验报告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2006年6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