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融合的“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校企融合的“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作者:赵文秀
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8期
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难点。
本文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基于校企融合的视角,从设置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资源建设、改革体制机制、改革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重构课程体系,将岗课、证课、赛课、创课无缝对接,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促使赛教深度融合,提升证书通过率以及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校企融合;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
1概述
早在2006年教育部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
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019年国务院4号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提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
因此,依据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岗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起关键性作用。
2“岗课证赛创”的内涵
2.1“岗”是课程教学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设置首要充分调研职业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
选取的专业课程教材要将工作岗位模块化,突出岗位技能,能反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并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教师团队能全面把握课程内容,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方法、技术和工艺等融入课堂教学。
2.2“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以模块化教学为导向,以真实情景为案例导入,灵活运用“互联网+”“云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延伸教学空间,拓展课堂的广度,激发学
生学习热情,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思政元素,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
2.3“证”是课程教学的有效检验
将职业岗位所需综合能力融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通过考取证书检验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实习、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4“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
职业技能大赛是专业发展的导航、风向标,是评价一个专业是否达到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手段,是对课程教学最高端的展示。
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职业技能大赛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将提炼的岗位技能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2.5“创”是课程教学的延伸
“创”贯穿于岗、课、证、赛的全过程。
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岗课证赛创”融合的思路
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其专业自1998年招生以来,秉承“崇德精技、乐业修身”的校训,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
同时不断深化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训结合,2020年与企业共同构建了“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并实施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重构专业课程模块,实现岗课证赛创对接
3.1.1设置“人文素质+岗位群基本能力”共享课程模块,实现岗课对接
依据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导游、计调、门市接待销售等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思想政治、身心修养、科技人文、艺术修养四大素能模块和包涵旅游心理学、公文写作、职业礼仪等基本技能模块,德技并修,除了培养其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注重其职业素养、人文修养的培养,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3]。
3.1.2设置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模块,实现证课对接
持续开设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核心课程《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甘肃导游》,同时落实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全面融入《定制旅行服务与管理》《研
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研学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旅行社计调实务》等职业必备能力课程模块,实现“课证融通”,培养职业导游、研学和定制旅行管理人才。
3.1.3设置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课程模块,实现赛课对接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的大赛主要是导游服务技能赛项,从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考核侧重点分析,大赛更加注重将中国国情及中国文化元素等融合,主要考察选手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导游词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
因此,需要在岗课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优选参赛选手进行比赛。
3.1.4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实现创课对接
在原有《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灵活增设创新创业讲座、专题培训等,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服务项目,以增强游客的附加服务值,进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3.2创新教学模式,保证课堂质量
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编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集,理论课堂引入“活页教材”,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持续推行“关中行”“敦煌行”实训模式,让旅游基础知识与带团技能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3.3强化资源建设,打造自主学习支撑体系
以信息化手段支持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名师名家精品视频课建设计划”和优质“微课”“慕课”“案例课”建设项目,依托泛雅平台、智慧职教、智慧树等网络平台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乡村旅游经营与管理实务》、省级精品課程《甘肃导游实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天水导游实务》以及校级精品课程《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计调实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在线开放课程和微课,以名师名家引领教材建设打造完善的自主学习支撑体系。
专业团队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课前学习以及课后拓展,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4改革体制机制,发挥名师作用
持续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大批师德师风优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双师型”优质教师。
同时,推行专业大类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开展听课评课以及实践技能演练等活动,形成岗课证赛创融合的“双师型”教改团队。
3.5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多元评价
我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勤于动手实践、善于沟通表达、活泼好动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的问题,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团队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适度增加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4]。
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既包括出勤、情景模拟、完成任务、思政、劳动等也包括“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学分置换”等,以优良品德为先,以吃苦耐劳精神为要,以实践能力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4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证赛创”的深度融合
4.1岗课融合,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校企合作单位深度合作,牵头成立由院校专业带头人、一线骨干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骨干组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总结所需能力模块,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并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专业课程进行修订。
如近几年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增设了《智慧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智慧管理与运营》、《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新媒体运营》等课程,持续开展“关中行”景区岗位认知实习。
其次,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实施VR、3D等教学方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理论课程实践化,将实践课程搬到景区景点、旅行社门店等,实施体验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2课证融合,提升证书获取率
4.2.1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考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主要是全国导游资格证书。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19年版)》,导游资格是全国35项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之一。
学生毕业后如果想要担任导游就必须具有导游证,因此,考取导游资格证获取从业资格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导游资格证考试一般在11月左右,因此,为提升学生证书通过率,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开设《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甘肃导游》等专业核心课程,在10月中旬前集中授课,并留出2周时间集中安排实训。
4.2.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为培养一岗多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自2019年起,在教育部等部门的主导下,开始试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
鼓励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更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
通过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我校
被教育部批准为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
为顺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证书获取率,增开了《定制旅行服务与管理》《研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研学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初级、中级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为提升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以证代考”“学分置换”等一系列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措施,在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就可以根据改革文件替换相应专业课的考试或换取相应学分。
4.3课赛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推手。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参加的技能赛项主要是导游服务赛项,目前已形成“国、省、市、校”四级的竞赛体系,竞争异常激烈。
该竞赛包含现场导游词创作及讲解、自选景点导游讲解、才艺运用和导游知识测试四个环节,主要考察选手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导游词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
因此,选手除了要掌握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所需的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旅游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才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以及实训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导游词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为提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以奖代考”的改革措施,即只要学生在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及以上奖励,就可以兑换相应课程的相应分数。
4.4课创融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要在中华大地上掀起“大眾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的新态势。
此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类项目也随之兴起,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为顺应发展形势,学校将双创学院独立设院,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通开到每个二级学院,不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实践活动等,在近几年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也取得了全国竞赛金奖的最好成绩,学校也被评为了全国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
结语
完善的课程体系应将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与等级证书、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相融合。
专业课程团队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结合学生学情、职业岗位需求、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等进行授课,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另外,也要采用灵活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职
业素养和人文修养、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旅游行业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
[3]王取银,罗敏,范春春.基于校企融合的“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8-62.
[4]石光.以“岗课证”融通为核心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1(03).
[5]戴文琛.课岗证赛融合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师,2021:169-170+173.
基金项目:2022年度校级重点资助教改项目“基于校企融合的‘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2022gsgyjx-3)
作者简介:赵文秀(1984—),女,甘肃天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