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
训练(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年级是( )。
A.三到六年级
B.七到九年级
C.六到八年级
D.三到九年级
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3.夸美纽斯论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设计教学法
D.班级授课制
4.“跳一跳,摘果子”体现维果斯基的( )。
A.掌握学习理论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最近发展区观点
D.认知—结构学习论
5.“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A.不仅要提高道德认识,而且要加强道德实践
B.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以身作则
C.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意能力的提升
D.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宽大的人文情怀
6.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
这种思维是()。
A.直觉思维
B.常规思维
C.分析思维
D.抽象思维
7.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文献法
B.对偶故事法
C.角色扮演法
D.两难故事法
8.教育中“拔苗助长”的现象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的结构特征是()。
A.均衡性
B.选择性
C.独立性
D.综合性
10.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夏某常年负责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问题。
某日,他发现一间教室的教学设施有漏电危险,但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之后设施漏电造成人员伤亡,并给学校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某在学校工作年限较长.不予追究
B.应当依法追究夏某刑事责任
C.应依法给予夏某行政处分
D.夏某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2.国家乒乓球队的健儿团结拼搏,为祖国和人民赢得金牌,这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
A.伦理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记忆的道德情感
13.《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警告期限为(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14.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
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部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5.撰写出《教育心理学》,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
B.斯金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16.学习了毛笔书法,有助于写好粉笔字。
这是(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7.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
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等。
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18.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
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
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19.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强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0.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
A.夏代
B.西周
C.汉代
D.春秋时期
21.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省的( )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2处。
A.土楼
B.鼓浪屿
C.武夷山
D.三坊七巷
22.根据学习程度对记忆保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学习30分钟刚好记住材料,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则需要继续学习( )。
A.10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45分钟
2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体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4.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的培养。
A.实践能力
B.高尚品德
C.劳动品质
D.创新能力
25.小吴自小比较顽皮,在课堂经常与同学吵闹,影响老师教学.且小吴经常迟到早退。
违反学校管理制度。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应当对小吴予以批评教育 B.学校可以对小吴进行体罚 C.学校可以劝退小吴D.学校应该开除小吴
二、多选题(3题)
26.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具有的特点包括()。
A.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
B.教育者是当代社会中所有知识的传播者
C.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D.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27.下列关于情绪与情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B.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C.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D.情绪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
系
28.下列关于感觉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感觉有补偿作用
B.感觉适应时感受性下降
C.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D.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三、判断题(3题)
29.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
( )
A.正确
B.错误
30.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内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A.正确
B.错误
31.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
A.正确
B.错误
四、填空题(5题)
32.我国中小学班级T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__________。
33.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中国的《__________》。
34.提出需要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__________,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6.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政治)课与______的教学。
五、简答题(1题)
37.“幻想是一种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想象,不宜提倡。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结合想象的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等课程。
学校要安排劳动家庭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2.C句意为:孔老夫子善于有步骤地、耐心地教导别人。
体现的是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
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4.C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摘果子”体现了他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5.B“智如泉源”说明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行可以为仪表者”说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A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阿基米德未经逻辑推导,突然发现浮力定律,是一种直觉思维。
7.D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
8.A顺序性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顺序性对教学的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违反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9.D新课程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题干描述的正是综合性的要求。
10.D道德行为是道德的最终表现,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11.B
12.A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它往往是在道德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自觉的、概括性的情感,
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是最高形式的道德情感。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这一类型。
13.B《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14.B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即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15.C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著的《教育心理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桑代克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6.A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积极作用。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题干中学习毛笔书法对写好粉笔字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顺向正迁移。
17.C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说明不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特点,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18.BA选项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失去了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
应用新知识的功能。
C选项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就立即给出正确答案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选项全部布置记忆性的练习只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但不能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可取。
B选项设计富于变化的练习题并有适合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动机。
19.C“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这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0.A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代。
“庠”“序”“校”都是当时学校的名称。
21.B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22.B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的150%,即过度学习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
因此,在30分钟刚好记住材料的情况下,继续学习15分钟记忆效果最好。
23.B题干强调的是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24.D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
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5.A
26.ACD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具有的特点包括:①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②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③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④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⑤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7.ABCD情绪与情感的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②对人类而言,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8.ACD感觉具有补偿作用,即当某些感觉失去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
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29.A
30.B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31.A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的前提就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
32.班主任
33.学记
34.马斯洛
35.为人民服务
36.其他学科
37.这种说法不正确。
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包括理想和空想两种。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幻想时,这种想象叫理想,对人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来幻想时,这种想象是空想,是不能实现的想象,是消极的。
空想是不切实际的,而理想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想象,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树立目标,确立方向。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