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水污染及治理》课程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及治理》课程纲要
课程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依赖于水而存在,然而工业现代化的今天,水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环境及生命的健康,近几年来,环境治理的呼声愈来愈高,治理污染的工作也开展的越来越有效,非常有必要普及和培养同学们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及其能力。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水污染及治理
2、课程类别:综合类
3、开发教师:
4、单位:
4、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5、课时安排:半个个学期,共9课时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治理水污染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正确净化水资源的简易方法。
3.在各项活动中,增强学生节约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的
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开课时间
与其他校本课程错时开设,原则上保持每周一课时,但会根据学校内部活动灵活安排,有时需要将课时合并使用。
对于学校内部活动的进行利用周一至周五进行,课时单独使用;参观水污染河流现场活动,需要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每
次半天,将两课时合并使用;内容包括活动事项准备、活动内容介绍、活动分工安排和作品宣传等。
(二)课程开设方式
1.本课程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的开设以室内实践课为主,除了第3、8课时是室外实践课,其它课时都是室内实践课。
无论那种实践活动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
2.室内课程的开设,主要以探究式、体验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最后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3.室外活动课的开设,主要以考察探究、方式进行。
考察探究活动方式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校可以结合周边的相关资源,随时补充或者调整考察探究的地点。
五、课程管理
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起指导、点拨、调控、监督作用。
点名、卫生打扫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课程开设的整个过程,从课程设计,到课程的过程管理,最后的课程评价,
都尊重并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评价方式以质性评价为主,主要开展(1)学生自我评价;(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
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要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发展学生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成果展示:
1.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
2关于水污染现状的调查报告
3关于水污染治理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