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电影影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潮》电影影评
观影感受
电影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姥姥、妈妈和外孙女三代人的描绘,展现了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的挣扎。
姥姥是一个对外乐善好施但对内却强势牢骚的佛教信徒,妈妈是一个正直而又丧气沉默的文艺青年记者,而外孙女则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
每个角色都鲜明而立体,她们各自的性格和行为都受到了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电影中的许多细节都处理得十分精妙,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厨房抽烟的妈妈被母亲训斥后,将烟掐灭在厨房晾着的饺子皮上;姥姥问周爷爷是否区分了切菜切肉的砧板;婉婷在饭桌上说姥姥,被妈妈用筷子轻轻敲了一下碗边;被姥姥催促上学的婉婷,偷偷将水果压烂;姥姥自陈心事时,一直在抠红色披肩的流苏;婉婷羡慕地看着朝鲜族小女孩的父亲背着她;妈妈书架上的两本米兰·昆德拉的《可笑的爱情》;以及反复出现的经典爱国歌曲。
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电影的情节,也更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郝蕾、金燕玲和小女孩的出色演技让人眼前一亮。
特别是郝蕾用手抓仙人球出血的那段戏,是实打实的实拍,而且是一镜到底,其真实性和震撼力让我不禁为之心痛。
这段表演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压抑和痛苦。
电影中的矛盾冲突在剧情中逐渐积累,最终在小女孩的捣乱行为中达到了高潮。
她将姥姥的衣服剪坏,并坐在妈妈的钢琴上,引发了姥姥的情绪爆发,将女儿和外孙女赶去宿舍。
然而,当她们回来时,姥姥又揭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真相,包括她没有爸爸以及妈妈曾想打胎的事情,并给外孙女留下了存折。
这一情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姥姥的矛盾心理,她的强硬外表下其实隐藏着对女儿的关心和爱。
妈妈回到宿舍后,发现有新人入住,这种精神上的“入侵”让她感受到了痛苦和无奈。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一个可以让我们放松、思考和重构内心秩序的角落。
对于妈妈来说,这个角落就是一间书房。
电影的另一条主线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通过合唱团在家里排练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宴会上老人书中的文字,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此外,周爷爷在饭桌上对记者职业的吹捧,以及姥姥对女儿的批评,都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
而台湾男孩的北上经历和跨过鸭绿江的朝鲜族女孩的故事,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电影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
在钢琴声中,水逐渐蔓延,漫过各个场景,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
这个结尾不仅呼应了电影中不断涌动的“春潮”,也表达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在制造冲突的同时,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展现了一种现实的无奈。
家庭内部的矛盾往往很难彻底解决,尤其是与血亲之间。
保持距离固然可以避免一些冲突,但由于现实原
因,我们往往无法做到完全隔离。
因此,最好的状态是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在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维持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
《春潮》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
它通过对家庭关系和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无奈。
同时,电影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努力去理解和包容他们,以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尽管电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仍然使其成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