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因网络贷款引发心理危机的干预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大学生因网络贷款引发心理危机的干预个案分析
徐芳蒋一凡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00)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贷款频繁发生。

如何及时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财观是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贷款辅导员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1案例概况
本案例T某性格内向自卑,不合群,因无力偿还网络贷款借高利贷,曾有跳楼轻生的念头,但因害怕并未实施。

据了解:其早期通过网络贷款购买较高端电脑和手机各一台,经过打工和向同学借钱,虽有压力但尚能偿还。

后因一次网上博彩中奖后购买大量博彩印花,无一中奖仍不能自拔,最终无力偿还多个网贷平台下的多笔贷款,转借高利贷,导致债台高筑,累计逾8万人民币含高利贷2万元。

高利贷债主频频威胁要到学校找老师。

2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社会原因
2.1.1生活事件的影响
T某对物质有一定的向往,尤其是对电子产品有相当的追求,考虑家里经济情况较差,故而申请网贷。

T体会到网贷的好处,便对网贷的防患风险意识下降。

T曾表示希望自己的能尽快赚钱减轻母亲的负担,偶然购买博彩一次中奖后T赌徒心态爆棚,欲罢不能。

T起初认为通过借新还旧的方法应付欠款,后发现债台高筑完全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才意识到自己给家人造成巨大负担,痛苦悔恨,同时也害怕事件暴露,情绪出现反常。

2.1.2人际关系
由于T性格偏自卑、内向,不善人际交往,存有物质上的攀比心,在学校朋友不多。

少数几个相熟的同学和朋友屡次劝诫,见其越陷越深,拒绝再次借钱,并提出限期内还钱。

同学朋友的催债并扬言要联系其父母造成了T某更大的压力。

2.2心理原因
谈话中发现T存在不合理信念,例如认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他认为以当前的家庭状况根本无法偿还债务,自己是罪人。

另外因债务拖欠高额滞纳金每日剧增,其感到压力剧增,绝望感越来越强烈,想通过结束生命逃避现实矛盾带来的痛苦。

T某当下处于陷入思维狭窄状态,已经不能够理智地处理问题。

一方面害怕家人的责备,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渴望家人的援助,内心处于矛盾挣扎状态,但T趋于选择逃避,寻求自己的解脱,认为这样自己和家人就轻松了。

3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生命第一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协调多方面参与,结合全程监管跟踪具体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放在稳定当事人情绪,使其重新获得希望感。

在各方协调有序的干预下,学生3个小时后情绪得到较大缓解,夜晚辅导员告知公寓值班老师并安排寝室学生轮流监督以防意外,并第一时间联系其父母要求连夜来校。

3.1悉心疏导,调整不良认知,唤起当事人希望感
T某情绪稍稳定后,经判定可以执行理性思考时,实施空椅子技术,让其扮演事情圆满解决后的未来的自己,与当下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负罪感和绝望感,使其内心也趋于平和。

空椅子技术是完形心理治疗常用的一种技术。

其本质是一种角色扮演,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一种方式。

谈话后,安排心理委员和寝室长随时关注T某在宿舍的精神状态、行为表现等,防范突发情况发生。

3.2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其处在危机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失能和失控感,暂时分不清解决问题的方向,思维狭窄,感到无能为力对未来茫然,其家人也可能不同程度出现类似情况。

避免其母亲和姐姐也陷入同样的危机,做好女性家属情绪疏导和压力释放的也是当务之急。

4心理危机干预效果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干预举措和后续的人文关怀,T某的情绪状态有所好转并相对稳定。

为了防范突发情况再次发生,在家长见证下,以确保当事人安全位为首要目标并降低当事人心理危险性,学生亲写保证书,承诺不会轻生,承诺每天按时上下课外出需报备经辅导员批准,承诺不单独行动,家长签字确认。

家长和学生很感激学校领导、辅导员的关怀和照顾。

通过这次突发事件,辅导员借机开展大学生抵制诱惑合理消费理智贷款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抵御物质诱惑的品质。

学期结束后,当事人的征兵入伍,2年的补贴加上父母姐姐的共同努力,债务基本还清,T某对今后的生活学习恢复了信心并充满感恩。

5反思与改进
5.1加大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风险意识
高校实行心理危机逐级汇报工作机制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但是此事件中班级心理联络员对于大学生网络贷款存在的危机意识严重不足,包括寝室长在内都认为此事乃T某个人经济问题属于隐私,并不重视,知情不报。

5.2加大学生网络贷款对象的摸排
通过学生网络贷款情况摸排发现家庭经济一般或者较好的网络贷款数量和额度明显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对于贫困生的关注程度已经潜移默化,甚至融入辅导员的职业本能,此事告诫我们对于非贫困生的生活学习消费情况亦不能放松关注,尤其是网络贷款属于个人较为隐私的情况,学生遇到同类困难不会轻易向家校透露,更需要充分发挥寝室长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的作用,若有类似情况发生必须第一时间汇报辅导员。

5.3辅导员在此类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在整个危机干预和父母沟通过程中,虽说仅凭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对的,但学生既然给出了明确的危机信号,除了按照流程办事以外,辅导员自然首当其冲。

期间首先辅导员自身情绪需稳定,保持理智冷静,从危机中找转机。

此次事件一来赖于过往与危机对象的谈话,了解到其征兵入伍的愿望,得以以此方法缓解并化解危机;二来有赖于毕业生跟踪调中查获得的收入数据,切实地为危机对象打了一剂“强心针”。

网络贷款有利有弊,犹如刀在厨师和暴徒手中,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和网络行为中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何设计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借贷
是每一个辅导员需要探究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家校协作针对网贷问题管控的关系构建研究》(编号JYSZ201705)的项目。

参考文献
[1]桑海云,咸大伟.两例大学生境遇性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J].长沙铁道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4):106-107.
[2]叶雪芹.大学生境遇性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18).
教|育|观|点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9期/10月(中)—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