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棉花公检一路走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胜:棉花公检一路走来
作者:倪玉婷
来源:《中国纤检》2012年第23期
1987年,淄博市纤维纺织产品监督检验所(以下称“淄博市纤检所”)成立,1991年合并到淄博市质监所,2004年,随着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制度确立,由于棉花公检工作的专业和独特性,淄博纤检所再次从质监所分离出来,成为淄博质监局下属的独立机构。

2003年淄博纤检所开始参与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工作,在克服了人员力量不足、办公面积小等困难后,2008年淄博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建成。

自此,淄博纤检所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楼,并建成800m2的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和纺织品检验实验室。

酸甜苦辣:复杂的棉花情结
“纤检系统有太多对棉花检验充满感情、充满激情的棉花检验人。

对我而言,这感情是复杂的:有过彷徨,有过无奈,有过欢笑,有过泪水。

”从事多年棉花检验工作的张胜感慨颇多。

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丝绸纺织学校的张胜被分配到淄博纤检所,做了7年纺织品检验之后调入棉检室做棉花检验,1999年任纤检室主任,2004年任副所长分管检验业务,2010年任所长。

他亲眼目睹了纤检系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亲身经历了棉花公证检验制度的推行、完善和发展,对棉花检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体会。

“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头几年的工作很是费力,已经参加设备改造的新体制企业生产的大包棉花不受棉纺厂欢迎,不好销售。

我们挨家企业去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动员企业改造。

”所长张胜对棉花新体制改革之初面临的困难记忆犹新。

2007年淄博发改委对博兴两家棉花企业下达了改造指标,但是企业老板对改造的前景不明确,因此不积极。

好不容易说服一家企业开工改造,但是企业老板在改造中途动摇了,设备安装也停了下来。

张胜和他的同事多次到工厂,劝说这家企业老板将改造进行下去,并拍着胸脯保证,国家不会让改造的企业吃亏。

在张胜的劝说和督促下,该企业总算完成了厂房和设备改造。

这时,国家实施“2008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家企业作为博兴县唯一一家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当年加工棉花6000万吨,纯利润达到700多万。

看到改造的企业赚钱,张胜的心里甜滋滋的。

国家的收储政策,也让棉花企业尝到了改造的甜头,积极性明显提高。

2009年淄博纤检所推进改革的工作逐渐顺畅,截至2011年底,已有31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改造,开展检验的有26家。

2011年9月国家再次实行临时收储政策,12月份的淄博已经是雪花飘飘,但是新体制棉花加工厂依旧一片火热。

2000年淄博纤检所承担了两个仓库7000多吨的棉花出库检验任务,要求两个月完成,包包过磅出库。

“有几个同事在仓库现场称重,实验室有两人负责分级检验和出证工作。

那两个月是怎么熬过来的,我现在都不能想象。

”白天看分级,晚上出证,时间紧,任务重。

出库检验的是1997年入库的棉花,他们之前没做过陈棉分级检验,经验不足加上时间紧张,于是在检验目光上发生了偏差。

直到中纤局专家组来指导时,发现之前看的品级偏低了,目光紧了,而这时检验任务已完成大半。

为此,张胜心里十分难过,懊悔了很久,用他自己的话说,“甚至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那时真想从5楼跳下去”,张胜说起那次让他伤心的检验“事故”仍很激动。

在张胜的记忆里,2001年的冬天异常寒冷。

12月,淄博纤检所接到库存商品棉出库检验任务,检验在山东高青县一家企业仓库进行。

出库棉花检验需要逐包过磅称重,称重工作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仓库外面大雪纷飞,积雪很深,虽然检验人员裹着厚厚的棉衣,但是仍然冻得在棉花垛上站不稳。

那一年的寒冷,让他对棉花检验的“苦”刻骨铭心。

服务先行:助新体制棉花企业发展壮大
淄博不是主要产棉区,棉花产量不高。

纤维资源的匮乏,使得淄博纤检所一直具有危机意识。

在没有资源优势前提下,他们在服务企业方面下足了工夫,确立了“服务先行,监督为辅”的工作思路,在帮助新体制棉花企业成长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针对新体制棉花企业规模不大,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淄博纤检所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做到了无微不至,从条码打印机故障排除和维修,到包装、标识、出证、组批,不管企业在哪个环节遇到困难,淄博纤检所都会积极努力地帮助解决。

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动帮助企业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2011年12月初,正值国家棉花收储高峰期,有4家企业送检的样品经检测马克隆值为C1级,不满足入储要求。

棉检科的同志对这一结果分析后认为,原因是棉花加工厂在采购籽棉时没有把好关。

检验结果及分析很快被反馈到企业,企业在后续收购籽棉时注意了马克隆值的把关,随后,这4家企业加工的棉花马克隆值指标很快提高到正常水平,为企业挽回了巨大损失。

资金问题是一直困扰棉花加工企业的难题,淄博纤检所在帮助企业融资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齐商银行的朋友聊天时谈到了棉花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那个朋友比较感兴趣,后来主动到所里来询问了解情况。

在我们的牵线帮助下,2010年齐商银行向8家棉花企业贷款1600多万。

”张胜所长介绍,“最近几年,我们每次召开棉花质量监督和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会时都会邀请当地金融部门参会交流。


服务走在前面,指导企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对于违规的企业,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初期主要以扶持为主,近两年来国家有了临时收储政策,新体制企业
为了入储,一般都很规范,对新体制企业的监督处罚相对少。

淄博的无证棉花加工企业越来越少,目前还有十来家,他们每年都对这些企业监督检查。

在抓服务的同时,张胜也表示了担忧,“入储结束后,有些企业会放松对加工质量的要求,取样的积极性和规范会降低,那时监督的任务会更重些,监督工作的力度要加强。


狠抓技术:棉花检验水平上台阶
2003年12月,淄博纤检所第一次接到交易棉检验的任务,108批新疆棉要求在4天内完成检验。

于是,淄博所调集所有的人员力量齐上阵,昼夜不停地看品级,每人每天看近千个样品,以致出现视觉疲劳,目光出现偏差,大部分棉花目光看紧了,给出的品级结果都比较低。

后来,客户对检验结果提出疑义,要求复检。

在中纤局专家组的帮助下,他们重新修订了结果,才算挽回损失。

此后,淄博纤检所更加重视检验质量,认识到目光准确的重要性。

他们加强跟中纤局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身认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比对目光。

“中纤局每季度的监督抽验,我们都派人去学习。

2003年、2004年我们对内部的检验工作抠得非常细致,比如对杂质检验的标准逐句逐字地研究,对于不把握或者不确定的字句,会打电话请教专家。

”经过两年的努力探索,淄博纤检所的棉花检验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

连续几年来,品级相符率和HVI指标相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棉花年度曾两次获中纤局通报表扬。

对于中纤局下发的全国实验室的检验数据相符率,张胜每次都会仔细研究,哪怕发现某个指标有轻微的下滑,都会找检验人员研究、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2011年11月30日,张胜像往常一样收到全国棉花公检数据相符率的情况分析,这次他看到淄博所的马克隆值指标检验相符率比之前有所降低,尽管这个值仍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是他并没大意,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分析,发现,测量颜色板的滑道在滑动时影响了天平的稳定性,导致重量的结果不准确。

于是大家将检验程序做了调整,先称重量然后做颜色级。

调整之后,相符率明显提高。

每年的棉花公证检验任务重,时间紧,证书数据录入时难免有人为差错.淄博市纤检所于2005年6月组成了出证软件纠错程序攻关小组,从纠错程序要求到软件设计编程.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研究、探索,纠错程序终于开发成功,并于7月投入使用。

纠错程序对棉花公证检验证书数据录入时出现以下情况能够进行错误提示:棉花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长度之和不为100;品级为5级、6级、7级的棉花出现限制长度;马克隆值级出现A、B、C以外的字母;出现空项等。

纠错程序的运行大大减少了出证录入出错率。

淄博纤检所棉检室主任李鑫美,国家颜色级检验专家组成员,从事棉花检验工作20余年。

“我觉得我们棉检室的年轻同志,每当出现问题他们会积极分析,寻找解决办法。

我比较欣慰,这两年我们带出了一批人才。

”李鑫美这样认为。

用人方面,除了激励机制外,他们采用“传帮带”的传统方式来培养人才。

开展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以来,淄博纤检所陆续引进了年轻新鲜的技术力量,新来的年轻人都是她手把手地带起来的,近几年她已为所里培养出4名棉检师。

“搞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是李鑫美经常对她的“徒弟们”说的一句话,淄博纤检所棉花检验有今天的成绩也是靠的这种精神。

公检数据有效性:不得不说的“亮点”
在张胜看来,只有纺织企业对棉花公检数据认可和接受了,才能真正意味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成功了。

他对新体制棉花公检有效性的思考一刻没有停止过。

在提高公检数据有效性方面,淄博纤检所的工作成效明显,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8年6月,淄博纤检所的棉花实验室刚刚建成不久,实验室的公检任务量并不大,为了充分利用仪器并发挥作用,时任副所长的张胜提出了与用棉大户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合作,为其检验棉花原料的设想。

他很快联系到纺纱事业部的负责人,当时企业对淄博纤检所的检验能力持有怀疑,在参观了淄博纤检所的试验设备和检验流程演示之后,对方决定尝试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试验,发现淄博所的检验数据要比他们自己企业的数据更稳定,于是双方的合作顺利开展起来,这个合作也为棉花公检数据有效性打开胜利之门。

鲁泰纺织公司副总李同民说,“这项服务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好,节约了成本,检验数据稳定、精确度高,使用起来放心。

为了方便我们使用数据,纤检所还专门做了个小软件,把数据汇总并处理好后交给我们,生产部门就直接依据这个数据结算和配棉。

纤检所的这项服务我们深切感觉到获益匪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