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线束产品原材料入厂检验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TO TIME
157
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
汽车电线束产品原材料入厂检验项目及方法
马艳凤1 孙英娟2 张茜铭3 刘柏腾1
1.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2.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3.一汽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3
摘 要: 汽车电线束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其原材料构成种类繁杂,原材料质量与线束总成品质息息相关。

如何保
证原材料在入厂期间质量受控,显然不可或缺。

本文就汽车电线束原材料入厂检验项目和方法予以识别、展开,便于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关注,降低原材料不合格品的使用风险,夯实线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基础。

关键词:质量控制 原材料入厂检验项目和方法
电线束类似汽车的血管,承载着电能和信号传输,是汽车各种与电气相关功能得以实现的媒介。

电线束作为汽车关键部件之一,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操控性。

汽车电线束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过程质量。

设计开发环节,需要充分考虑3D 管路、整车配电的合理性、安全性,通过装车、台架、路试的验证、评审、整改,获得最优设计方案。

生产制造环节,关键工序通常为端子压接和总成试验。

电线束原材料入厂检验项目和方法做为线束产品质量控制初始,是加工制造基础,被主机厂和线束供应商特殊关注。

电线束原材料主要包含:电线,端子,塑料护套,卡扣扎带,橡胶护套,防水栓,绝缘胶带,PVC 管热缩管,波纹管,保险片等。

传统汽车电线束原材料质量控制粗泛,入厂检测项目少,标准低,多为目测、尺寸测量,随着人们对整车驾乘体验的提升,电线束原材料入厂检测引进了微电阻测量、微
电脑插拔力测试、阻燃试验等,部分原材料的标准在由国标向美标、德标过渡,从源头加强质量,为后续加工制造坚实基础。

1 原材料检验
1、电线(含屏蔽线)
设备·工具:剪刀、剥线钳、放大镜、多功能分析仪。

检验项目:
①电线外观;②导体颜色;③电线外径;
④绝缘壁厚;⑤芯线数/电线规格;⑥芯线直径;⑦导体电阻;⑧抗拉强度;⑨同心度;⑩绝缘体附着力;11高低温试验。

基准:
①清单、标签、实物一致,无破损 杂质 外观平整;②无异色、混色;③-⑩电线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参数示例见表1[1];
11高低温试验后绝缘皮无开裂。

绝缘体壁厚状态示例:
Incoming inspection items and methods of materials for automotive wiring harness products
Ma Yanfeng Sun Yingjuan Zhang Ximing Liu Baiteng
Abstract :
A s a key component of automobile, automobile wiring harness has many kinds of materials.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wiring harness assembly.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is under control during the material's receipt. The paper identifi es and expands the incoming inspection items and methods of materials for automotive wiring harnes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OEMS and component suppliers to focus on reducing the use risk of defective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wiring harness produc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Incoming inspection items and methods of materials

1 汽车电线束原材料构成
图2 绝缘体壁厚不均 不合格
158
AUTO TIME
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
测定器具·方法:
①②标准样件;③-⑩平头千分尺、数显卡尺、微电阻测量仪、微电脑拉力试验机;
11高低温试验箱。

检查频次:①-⑥1次/批,抽样AQL S-4 0.4%,0缺陷接收;⑦1次/3月,3个规格/次,0缺陷接收;⑧-⑩1次/年,5个规格/次,0
缺陷接收;11
1次/批,5个
规格/次,0缺陷接收。

2、端子检验项目:
①端子外观,镀层;②端子关键尺寸。

基准:
①标签、实物、标准样件一致,形状、颜色、镀层与标准样件比较无异常,无氧化、生锈、
变形,端子链无变形、扭拧;②与产品图内关键标记尺寸一致。

端子镀层状态示例:
图5 端子镀层氧化 不合格
测定器具·方法:
①标准样件;②数显卡尺,平头千分尺;检查频次:①1次/批,抽样AQL S-4 0.4%,0缺陷接收;②3个/批,0缺陷接收,新增品类检验1次。

3、护套检验项目:
①护套外观;②护套关键尺寸;③夹具;④护套与端子的适配性;⑤端子在护套内拉拔力;⑥护套间适配性。

基准:
①标签、实物与标准样件形状、颜色比较无异常,护套表面/互锁位置注塑无不满,破损;②与产品图内关键标记尺寸一致;③顺利装配到位;④顺利嵌合;⑤接插件内的每种端子的拉拔力都符合《QC/T 1067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要求[2];⑥护套插拔顺畅,互锁牢靠。

测定器具·方法:
①标准样件;②数显卡尺;③夹具

注释:标称值中的“f”表示柔性导体
表1 薄壁导线结构(AVSS、CAVS 或CAV)

3 绝缘体壁厚均匀 合格

4 微电脑拉力试验机图
6 常规端子镀层 合格
图7 微电脑插拔力测试仪
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
于工作位置;④护套与端子对接试验;⑤微电脑插拔力测试仪;⑥护套与样件护套对接试验。

检查频次:①1次/批,抽样AQL S-4 0.4%,0缺陷接收;②-④⑥5个/批,0缺陷接收;⑤1次/年 5个/次,新增品类检验1次。

4、卡扣、扎带
检验项目:
①卡扣、扎带外观;②卡扣、扎带关键尺寸(锁头宽度、锁头翅膀卡点与锁头距离);
③卡扣、扎带头的拉拔力。

基准:
①标签、实物、标准样件一致,形状、颜色与标准样件比较无异常,锁部注塑无不满、杂质、溢边;②与产品图内关键标记尺寸一致;③卡扣、扎带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3]。

测定器具·方法:
①标准样件;②数显卡尺;③微电脑拉拔力测试仪。

检查频次:①1次/批,抽样AQL S-4
0.4%,0缺陷接收;②3个/批,0缺陷接收;
③1次/年,5个/次,0缺陷接收,新增品类检验1次。

5、橡胶护套
检验项目:
①橡胶护套外观;②橡胶护套关键尺寸(卡沿宽、深);③橡胶护套硬度。

基准:
①实物与标准样件比较无异常,无破损、杂质;②与产品图内关键标记尺寸一致;③与产品图内要求的硬度一致。

测定器具·方法:
①标准样件;②数显卡尺,与样件装配试验;③硬度计。

检查频次:①1次/批,抽样AQL S-4 0.4%,0缺陷接收;②③5个/批,0缺陷接收,新增品类检验1次。

6、防水栓(含盲堵)
检验项目:①防水栓外观;②防水性。

基准:
①实物与标准样件形状、颜色比较无异常,无破损、杂质,防水栓装入护套后无可视间隙;②无水渗入。

测定器具 方法:标准样件、装配测试、
多功能分析仪、气密防水检测仪。

图8 多功能分析仪
检查频次:①1次/批,3个/次,0缺
陷接收;②1次/年,5个/次,0缺陷接收,
新增品类检验1次。

7、绝缘胶带
检验项目:①绝缘胶带外观;②阻燃性。

基准:
①与标准样件比较无异常;②绝缘胶带
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4]。

测定器具 方法:标准样件、阻燃试
验箱。

检查频次:1次/批,5卷/次,0缺陷接收。

8、PVC管、热缩管
检验项目:①PVC管、热缩管外观;
②壁厚、内径;③阻燃性。

基准:
①实物、标准样件比较一致,无异常;
②③与产品和技术图样要求一致,PVC管、
热缩管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测定器具·方法:标准样件、数显卡尺、
阻燃试验箱 检查频次: 1次/批,5/次。

9、波纹管
检验项目:①波纹管外观;②内径;③阻
燃性;④耐热性。

基准:
①实物与标准样件比较无异常,无破损、
杂质;②③波纹管入厂检验作业指导书[5];
④高温试验后无脆化。

测定器具·方法:标准样件、数显卡尺、
阻燃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

检查频次:1次/批;5根/次。

10、保险片
检验项目:①保险片外观;②保险片关
键尺寸。

基准:
①标签、实物与标准样件形状、颜色比
较无异常无破损;②与产品图内关键标记尺
寸一致。

测定器具·方法:标准样件、数显卡尺。

检查频次:1次/批,抽样AQL S-4
0.4%,0缺陷接收。

汽车电线束产品原材料入厂检验项目及
方法,旨在确保原材料在入厂检验的过程中
处于质量受控状态,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
使用。

此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检验项目、
控制方法会随着实际生产、售后反馈出现的
相关问题进行调整、改进、更新。

参考文献:
[1]JASO D 611-2009,低压电线标准[S].
[2]QC/T 1067-2017,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
备用连接器[S].
[3]JF03-26-2012,汽车用聚酰胺材料及制
品供货技术条件[S].
[4]GB/T 20631-2006,电气用压敏胶粘带
[S].
[5]QC/T 29106-2014,汽车电线束技术条

[S].
作者简介
马艳凤: (1972—),女,高级工程师,从事低
压电气开发工作。

孙英娟: (1983—),女,工学硕士,从事低压
电气开发工作。

张茜铭: (1979—),男,整车项目开发经理,
高级工程师,从事整车开发、电子电气
开发工作。

刘柏腾: (1996—),男,助理工程师,从事低
压电气开发工作。

AUTO TIME 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