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psychiatr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17110131 课程总学时32(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2)
周学时学分: 1.5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口腔医学、护理、
影像、法医、妇幼、应用心理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精神活动和躯体状况的影响,能够
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真正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熟悉精神障碍病史收集和精神状况检查的方法和内容;能界定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能识别常见的精神症状;能对常见的精神障碍作出诊断和常规处理。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科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的主干科目。
精神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在学习方法、临床工作方式上有区别,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精神医学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思维模式,是其它临床医学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精神医学为其它各科提供会诊-联络服务,全面提高对病人的诊疗质量。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精神病学沈渔邨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精神病学江开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精神病学孙学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理论考试(笔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等。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理论考试80%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精神疾病,精神病学的概念。
(二)熟悉
精神病学相关学科,各种致病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三)了解
脑与精神疾病活动以及精神科学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精神疾病,精神病学的概念。
2.精神病学相关学科,各种致病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二)一般介绍
脑与精神疾病活动以及精神科学的展望。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常见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二)熟悉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三)了解
多轴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常见分类系统。
2.诊断标准。
(二)一般介绍
多轴诊断。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常见的精神症状。
脑与精神疾病活动以及精神科学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常见的精神症状。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病史采集、精神状况检查。
(二)熟悉
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
(三)了解
精神科诊断过程、评定量表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病史采集、精神状况检查。
2. 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介绍
精神科诊断过程、评定量表的应用。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器质性精神病的概念、常见综合征、总的临床特点,AD、VD的具体临床表现。
(二)熟悉
颅脑外伤、颅内感染(HIV、梅毒)、躯体感染时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
颅内肿瘤、癫痫、内分泌、结缔组织等各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急性脑病综合征、慢性脑病综合征相关内容,器质性精神病概念、总的临床表现,AD、VD 的具体临床表现。
2.颅脑外伤、颅内感染(HIV、梅毒)、躯体感染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二)一般介绍
颅内肿瘤、癫痫、内分泌、结缔组织等各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戒断综合征等概念,酒精中毒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及依赖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致病原因,药理机制,相关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依赖、戒断综合征的概念、酒精中毒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2.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及依赖的临床特点。
(二)一般介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致病原因,药理机制,相关治疗。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特点、分型。
(二)熟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病因中神经生化假说。
(三)了解
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病因,偏执性精神障碍以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特点、分型,SCHINEIDER的一级症状和CROW的Ⅰ、Ⅱ型表现。
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
精神分裂症可能的病因(遗传、环境、目前研究现状)与发病机理,神经生化假说,以及偏执性精神障碍以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第八章心境障碍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心境障碍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二)熟悉
心境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神经生化假说。
(三)了解
心境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癔症的性格特点及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心境障碍的概念、临床分型、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临床表现;癔症的概念、临床特点。
2.心境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神经生化假说;癔症的鉴别诊断。
(二)一般介绍
心境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癔症的性格特点及发病机制。
第九章神经症与分离性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神经症的概念及其共性,神经症各亚型的概念及其临床特点。
2.癔症的概念、临床特点
(二)熟悉
神经症各亚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癔症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
神经症病因和发病的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神经症的概念及其共性,神经症各亚型的概念及其临床特点。
2.神经症各亚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
神经症病因和发病的机制。
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ASD、PTSD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
(二)熟悉
1.ASD、PTSD的治疗及适应障碍
(三)了解
社会心理应激过程和应激的中介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ASD、PTSD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
2.ASD、PTSD的治疗及适应障碍。
(二)一般介绍
社会心理应激过程和应激的中介机制。
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
1.神经性贪食厌食、神经性呕吐、失眠症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三)了解
性功能障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
2. 神经性贪食厌食、失眠症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二)一般介绍
性功能障碍。
第十二章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人格障碍的概念、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
1.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
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人格障碍的概念、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2. 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
(二)一般介绍
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第十三章攻击行为、自杀与危机干预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攻击行为的预防与处理、自杀危险性评估与判断。
(二)熟悉
危机与危机干预。
(三)了解
自杀的治疗与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攻击行为的预防与处理、自杀危险性评估与判断。
2. 危机与危机干预。
(二)一般介绍
自杀的治疗与预防。
第十四章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概念。
(二)熟悉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临床运用。
(三)了解
常见会诊-联络的临床问题。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概念。
2.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临床运用。
(二)一般介绍
常见会诊-联络的临床问题。
第十五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二)熟悉
1.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
1.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2.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
第十六章躯体治疗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精神药物的分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的作用机制,常见的副作用。
(二)熟悉
1.各类常用精神药物的代表性药物,电休克治疗的概念、适应症及禁忌证。
(三)了解
1.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证;电休克的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精神药物的分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的作用机制,常见的副作用。
2.各类常用精神药物的代表性药物,电休克治疗的概念、适应症及禁忌证。
(二)一般介绍
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证;电休克的治疗方法。
第十七章心理治疗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理治疗关系。
(二)熟悉
1.主要心理治疗流派。
(三)了解
1.促进变化的策略与技术。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1. 心理治疗关系。
2. 主要心理治疗流派。
(二)一般介绍
促进变化的策略与技术。
2009年7月修订
实验教学大纲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