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弃!中国人疗效更好,最新基因图谱揭示东西方治疗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放弃!中国人疗效更好,最新基因图谱揭示东西方治疗差异
自从2013年《Science》将免疫治疗列为十大科学突破的首位以来,免疫治疗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投入临床,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从中获益,特别是肺癌患者。

虽然免疫治疗高效、持久,但是到目前为止获益人群仅占20%,远未达到人们的期望。

此外,大部分关于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多在西方人群中完成,缺乏大样本亚裔包括中国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在靶向治疗时代,与西方人群不同,EGFR突变是东方人群最主要的基因突变,东西方患者在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存在差异。

那么,免疫治疗时代东西方人群是否也存在差异?是否中国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也具有“中国特色”?
//首战齐平:中国首个晚期肺癌二线免疫治疗数据//
最早在亚洲人群中验证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是关于纳武利尤单抗(O药)的CheckMate 078研究,该研究入组了包括中国(n=451)、俄罗斯(n=45)和新加坡(n=8)的NSCLC患者共504例,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组相比,纳武利尤单抗组总生存明显获益(12.0个月VS 9.6个月)。

不同PD-L1表达水平及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患者均获益。

与CheckMate-078研究对应,CheckMate-017和CheckMate-057 研究针对欧美人群,对比CheckMate-078的中国人群亚组研究结果发现: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晚期NSCLC中国人群和西方人群之间并没有差异。

要说东西方人群在免疫治疗获益方面没有差异,估计你我都不信!那么其差异究竟在哪里呢?咱接下来一探究竟。

//再战种族差异初显//
时间来到2019年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我国学者韩宝惠公布了探索人种差异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预后影响,这项探索基于POPLAR和OAK研究。

研究分析了OAK及POPLAR研究的共计390例患者,白人和亚裔人群分别占77.9%和22.1%。

入组患者中亚裔较白人患者吸烟者更少、中位肿瘤直径总和(BLSLD)更小,EGFR突变频率更高,PD-L1表达阴性比例更高、血肿瘤突变负荷(bTMB)更低。

研究发现,亚裔人群的中位总生存期(OS)更长(18.7个月vs 11.1个月),并且人种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

亚裔和白人在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情况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免疫治疗在亚裔NSCLC患者中的OS更优的原因。

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免疫治疗中的种族差异提供了意义。

//三战告捷:东西差异,中国患者或更获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亚洲晚期NSCLC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荟萃分析,以评估免疫治疗效果在亚洲和非亚洲人群中是否一致。

该研究对2014-2018年提交FDA的11项关于免疫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的随机试验进行了鉴定,并将其分为3组:一线单药治疗(1L-M)、一线联合化疗(1L-C)、二线单药治疗(2L-M)。

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

最终结果显示,在每一种治疗方案中,亚洲患者均优于非亚洲患者。

2L-M中对OS影响最大的3个变量因素是种族、体质和病理。

故在免疫治疗mNSCLC中亚洲人的预后明显好于非亚洲人。

KEYNOTE-042中国亚组和中国扩展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对比标准化疗方案一线治疗中国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

该研究入组262例中国患者(全球研究中n=92; 中国扩展研究n=170)。

其中,对比中国人群和全球数据,中国人群的OS更优于全球数据,提示帕博利珠单抗可能对于中国人群的疗效优于西方人群。

与整体人
群数据显示的随着PD-L1表达降低,OS获益减弱的情况不同(19%-31%),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中国患者带来的死亡风险降低幅度在不同PD-L1 表达人群中稳定在31%-38% 之间。

//东西方肺癌免疫治疗差异原因的探索//
东西方肺癌患者在流行病学、发病率、分子谱型等方面存在众多差异。

在靶向治疗时代,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癌症患者,临床表现和基因特征往往差异很大。

在亚洲总人口中,中国人的腺癌发病率最高(69.4%)。

最新数据显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率为40.3%~64.5%,在非吸烟腺癌患者中为75%。

全球驱动基因突变分布情况显示,EGFR突变中亚洲人群高达60%,西方人群仅15%。

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亚洲人群更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或许能够解答这一问题。

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对213名新加坡华人患者和92名中国肺腺癌患者的基因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整体的基因层面上,华裔肺腺癌患者基因组比欧洲患者更稳定。

即华裔患者的TMB水平,每百万碱基中只有2.04个突变,远低于欧洲患者的5.08个,这很大程度和华裔吸烟患者的TMB水平只有欧洲吸烟患者的一半(3.29/7.01)有关。

此外,华裔患者基因变化更少。

一方面,从癌症的驱动基因上,不吸烟的华裔患者平均每人只有2.08个,吸烟者也只有3.64个,都要比相应欧洲患者群体水平低30-40%。

另一方面,从驱动基因的种类上,亚洲患者标志性的EGFR突变有47%的患者携带,和EGFR一般不共存的还有KRAS、TP53等基因,这些驱动基因出现的模式和基因拷贝数的变化,也比欧洲患者更少。

华裔肺腺癌患者基因组更稳定、变化更少,可能意味着更容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但这个研究只是基因图谱层面的预测性的分析,具
体研究结果有待患者接受进一步的免疫治疗后评价。

相信所有的癌友们看到这些研究结果都是非常兴奋的,对免疫治疗跃跃欲试,但免疫治疗的使用是有条件的(点击跳转)。

漫漫抗癌路上,我们期待更多的奇迹出现!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Brahmer J, Reckamp KL, Baas P, et al. 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squamous-cell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5, 373(2): 123-135.
2.Rizvi NA, Mazières J, Planchard D, et al. Activity and safety of Nivolumab, an anti-PD-1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heckMate 063): A phase 2, single-arm trial[J]. Lancet Oncol, 2015, 16(3): 257-265.
3.Herbst RS, Baas P, Kim DW,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D-L1-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10): A rand 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16,387(10027): 1540-1550.
4.Wu Y.L et al.KEYNOTE-042 China Study: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vs Chem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ith PD-L1 TPS ≥1%, Mini-Oral Presentation, 2019 WCLC.
5.Mok, T.S.K etal.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PD-L1-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42): a randomized, open label,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April 4th, 2019.
6.Yi-long Wu et al. 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 Predominantly Chinese Patient Population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CheckMate 078 Randomiz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4(5) · May 2019.7.Zhang XC. Comprehensive genomic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es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Nature Communication, 2019. 5.8.Wu Y.L et al. KEYNOTE-042 China Study: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vs Chem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ith PD-L1 TPS ≥1%, Mini-Oral Presentation, 2019 WCLC.9.Sacher AG, Gand hi L. Biomarker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PD-1/PD-L1 inhibitor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review[J]. JAMA Oncol, 2016, 2(9): 1217-
1222. nger CJ, Gadgeel SM, Borghaei H, et al. Carboplatin and Pemetrexed with or without pembrolizumab for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rand omised, phase 2 cohort of the open-label KEYNOTE-021 study[J]. Lancet Oncol, 2016, 17(11): 1497-1508. 11.Budczies J, Bockmayr M, Denkert C, et al. Pan-cancer analysis of copy number changes in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CD274)-associations with gene expression, mutational load, and survival[J].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2016, 55(8): 626-639.12.Wakelee H, Patel JD, Heist R, et al. ORAL01. 04: Phase Ⅱtrial of Atezolizumab for patients with PD-L1-selected advanced NSCLC (BIRCH): Updated efficacy and exploratory biomarker results: Topic: Medical Oncology[J]. J Thorac Oncol, 2016, 11(11S): S251-S252.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