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课件第5章综合检测题共22张PPT[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人教版物理八年 级上册课件第5章综
合检测题共22张
PPT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2. 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
透镜的焦距 f 甲、 f 乙、 f 丙的大小关系为( B )
A.f 甲>f 乙>f 丙
B.f 乙>f 丙>f 甲
C.f 乙>f 甲>f 丙
D.f 丙>f 乙>f 甲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9 分) 11.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 的镜头对光有 会聚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 些,应使镜头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12.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 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将 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 (填“放大镜离小 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 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能 (填“能”或“不能”)成一 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3.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B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4.萧萧有一只透镜,经测量后焦距为 8cm,当把一物体放到 2f 的位置时,
萧萧又测量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小,那么这只透镜实际的焦距( C )
A.大于 8cm
B.等于 8cm
C.小于 8cm
D.不好说
A B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40cm 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 40cm 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30cm 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10cm 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10cm 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 40cm 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 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 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大 (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 网膜 后 (填“前”或“后”)方,故需佩戴 凸 透镜矫正。
14.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 倒立放大实 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 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 法是,向 下 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
远。
15.如图所示,F 和 F′为凸透镜的焦点,P 和 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 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 左 (填“左”或“右”)移 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 缩小 (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的实像; (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 明这样的眼睛是 近 视眼(填“近”或“远”),需要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凹 (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1)从图 2 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 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放大的 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投影仪 (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 15~30cm 之间时,像均成在透 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 C 位置时,在光具 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太大 (或超出 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 (3)为了让蜡烛在 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小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 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 小于 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16.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绿 、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 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凸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 以用于矫正 远视 眼(填“近视”或“远视”)。
凸 近
照相机 缩小
2f
D A
D C
四、实验探究题(16 分+13 分=29 分) 22.某小组同学用如图 1 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 焦距为 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 和大小,如图 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 B 处像的位置)。
8.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 15cm,为了在白板上
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
A.大于 30cm
B.小于 15cm
C.等于 30cm
D.大于 15cm 小于 30cm
9.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
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0.实验室备有甲、乙 、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
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 12cm 时,甲、
13. 平行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 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 两 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 离叫 焦距 ,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焦点 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 为一束平行光线, 平行光源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下图是某同学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 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 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3.2 cm。
合检测题共22张
PPT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2. 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
透镜的焦距 f 甲、 f 乙、 f 丙的大小关系为( B )
A.f 甲>f 乙>f 丙
B.f 乙>f 丙>f 甲
C.f 乙>f 甲>f 丙
D.f 丙>f 乙>f 甲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9 分) 11.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 的镜头对光有 会聚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 些,应使镜头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12.生物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 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将 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 (填“放大镜离小 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 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能 (填“能”或“不能”)成一 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3.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B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4.萧萧有一只透镜,经测量后焦距为 8cm,当把一物体放到 2f 的位置时,
萧萧又测量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小,那么这只透镜实际的焦距( C )
A.大于 8cm
B.等于 8cm
C.小于 8cm
D.不好说
A B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40cm 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 40cm 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30cm 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10cm 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 10cm 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 40cm 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 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 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大 (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 网膜 后 (填“前”或“后”)方,故需佩戴 凸 透镜矫正。
14.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 倒立放大实 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 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 法是,向 下 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
远。
15.如图所示,F 和 F′为凸透镜的焦点,P 和 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 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 左 (填“左”或“右”)移 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 缩小 (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的实像; (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 明这样的眼睛是 近 视眼(填“近”或“远”),需要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凹 (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1)从图 2 中可以看出,蜡烛在 A、B 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放大的 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投影仪 (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 15~30cm 之间时,像均成在透 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 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 C 位置时,在光具 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太大 (或超出 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 (3)为了让蜡烛在 C 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 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小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 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 小于 15cm(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16.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绿 、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 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凸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 以用于矫正 远视 眼(填“近视”或“远视”)。
凸 近
照相机 缩小
2f
D A
D C
四、实验探究题(16 分+13 分=29 分) 22.某小组同学用如图 1 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 焦距为 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 和大小,如图 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 B 处像的位置)。
8.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 15cm,为了在白板上
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 )
A.大于 30cm
B.小于 15cm
C.等于 30cm
D.大于 15cm 小于 30cm
9.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
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0.实验室备有甲、乙 、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
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 12cm 时,甲、
13. 平行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 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 两 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 离叫 焦距 ,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焦点 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 为一束平行光线, 平行光源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下图是某同学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 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 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13.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