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在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功能在进行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多
功能的综合体建筑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实现楼层之间的转换。

对于不同的建
筑中的结构转换层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进行轴网布置的变化设置。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项目中,转换层的设置必不可少,其是实现建筑上下结构转换的关
键所在,也是实际施工的重难点。

在转换层施工中,主要面临钢筋密集、模板支
撑与浇筑难度大等问题,须合理选择施工方法,落实各道工序,保证转换层质量
可靠,整个建筑结构安全稳定。

1转换层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根据建筑受力要求来看,下部结构承受着结构全部竖向荷载,受力远高于上
部结构,应设计更为密集的柱网,保证结构安全性;然而在高层建筑不同使用功
能的需求下,不同的楼层需设置不同的开间、户型,上部柱网远比下部结构要密集,与结构受力要求相互矛盾。

为此,此类高层建筑须合理设置转换结构,实现“承上启下”,保证整个结构刚度均匀变化,结构稳定、抗震性好。

总的来说,转
换层结构受力相对复杂,属于整个建筑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本文主要对此展开详细分析。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当中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板式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的上下层之间存在着数量较多的柱网,因此
需要利用板式结构的转换层来保证其受力均匀,需要保证其厚度在2.8m左右,
可以达到抗剪切力的要求。

在板式结构的施工过程当中,由于其自身的重量相对
较大,因此需要利用较多的辅助材料来进行施工。

(2)框架结构的转换层,具备了相当良好的抗震性能,主要以矩形柱的方式作
转换结构。

由于其施工难度的相对较大,因此需要用支撑对最下层的框架结构进
行加固。

(3)梁式转换层结构,需要保证建筑施工当中的垂直状态。

对高层之间的作用
力进行传递,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性。

在其中,最上层墙的受力可以传递到
最下方的柱子上。

梁式结构造价成本相对较高的,其高度在0.8~6m的范围内。

3实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工程为综合建筑,地上28层,地下三层。

其中选择第4层作转换层,选择梁式转换层结构。

3.1支撑系统施工
转换层的建造有严格的施工顺序。

按照柱-剪力墙-楼板、房梁的顺序开展施工。

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此顺序开展施工,必然会导致整个结构支撑体系和转换层
应用效果的降低,转换层的受力将大大减弱。

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必须完全结
合既定施工设计规范施工,并且还需要安排相应的监理人员和设计做好对整个施
工过程的实时监督管控和施工指导。

支撑架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对于
技术标准要求非常高。

这项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货架工人完成,对施工情况,工
作人员应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保证支架不变形、不松动,并做好对关
键位置的检查检验,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

3.2模板施工技术
在模板施工环节,需要根据具体施工情况,有效把握斜撑、立杆、扫地杆等各个
环节在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对于斜撑,与水平面夹角不能超过45度,并且还需
要与模板相匹配和做好对支点凹槽的设置,切实确保斜撑的稳固可靠。

此外,同
时考虑施工过程中下部排架和斜撑应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进行立杆、扫地杆
的设置时,必须采用扣接的方式将梁的上端与底的内外肋连接起来,起到防滑的
作用。

同时,在选择下支撑位置时,应将其放在设置在地板上的钢垫板上。

3.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必须严格依照施工设计做好钢筋定位,并且还需要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
否达标,在施工中需要沿层高方向完成对定位箍的安装,第一定位箍需要设置在
离柱底50mm位置,在框架梁底设第三定位箍,在第一和第三定位箍之间设第二
定位箍。

纵向钢筋按节点施工图位置设置,同时尽可能保证纵向钢筋外皮与箍筋
内表面的重合度。

(2)画出钢筋位置线,按自下而上顺序绑扎钢筋。

对于马镫肘,可沿柱纵横布置,并将扣尾弯入柱内。

上下钢筋、梁底、楼板之间需要控制50毫米间距,同
时对于辅筋与主筋也必须做好对其垂直度的检测,确保其垂直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否则就需要及时进行修正。

(3)竖向钢筋接头应该尽可能不要设置在加密区,并且还需要按照要求将接头
有序错开。

在绑扎钢筋时,应该以八角交叉形式来进行绑扎扣的布置。

除此以外,还需要结合受力钢筋的具体位置,合理进行吊钩搭接位置的设置,需要注意其也
需要有序错开。

(4)框架柱竖向配筋属于第二道剪力墙的水平方向。

所以,需要在上部墙体中
设置框架柱竖向钢筋,以此来起到对称的作用。

同时为了确保绑扎钢筋的间隙都
满足既定要求,柱钢筋固定方式为绑扎搭接,然后再弯曲,需要注意其不能接触
梁顶。

此外,在进行柱钢筋截面的设置时,需要在框架撑梁上方纵向钢筋最下方
位置进行设置。

(5)配箍必须严格依据既定设计来进行尺寸确定和制作。

在安装定位箍施时,
可根据梁跨方向设置3个,固定方法为焊接。

纵向钢筋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节点图
来进行有序设置,并且对于箍筋和纵向钢筋应该尽可能使其内外表面重合。

3.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在上述各个环节都施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施工中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施工方案。

一般所用的浇筑方法有分层、整体分层或
者倾斜分层三种方法,在具体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同时还需要
做好混凝土施工中材料质量以及温度控制,避免产生因此所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有效保证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分析可知,转换层受力复杂、结构特殊,施工作业
难度较大,须制订专项施工方案,落实技术交底等工作,规范开展钢筋、模板、
混凝土及钢结构安装等工作,切实保证转换层施工质量达标,发挥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惠广平.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7):33-34.
[2]杨占玺.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6(04):194+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