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
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强化教学的表现力,引入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技术,为学生直观演示难度较大的实验流程,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此后高中化学实验的进行提供更多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高中化学实验
前言
高中化学知识复杂,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一般会简化实验流程,以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化学实验知识,不利于此后化学的学习。
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直观、全面感受化学流程,增强学习积极性,提升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直观性。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实际操作全部化学实验,不能亲身感受实验现象。
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播放实验流程,放大实验反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易理解实验过程。
其次,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规范性。
部分高中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加之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实验操作时出现较多不规范动作,不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影响教学质量。
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掌握规范的操作流程,了解重要操作与注意事项,深入掌握化学知识。
再次,以视频形式再现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
由于场地与仪器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只可以开展理论讲解。
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导学生在视频中观察整个化学实验流程,明确关键的实验环节,掌握重难点知识。
最后,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观察力。
高中化学实验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每个步骤,掌
握正确流程。
但部分高中生注意力较差,加之部分化学实验反应速度较快,现象
会很快消失,学生很难观察到。
而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定格容易忽视的实
验现象,减慢化学实验的进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提升观察能力[1]。
2.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实际操作全部的化学实验,加大了学生对化学
知识的理解难度。
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
学内容,通过发挥辅助作用,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操作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创造优良活跃的课堂环境。
比如在讲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相关内容时,由于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此模块的实验过程,简化复杂的实验步骤,促
使学生直观感受金属腐蚀的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
拓展课外内容。
部分学生完成化学实验后也会存在疑问,有限的课堂资源无法深
入讲解,此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源,解答自身疑惑。
比
如在讲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课时,学生在学习铁金属后,会疑问其他金
属的化合物存在何种性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其他金属化合物,观看其
他化合物的实验流程,丰富知识储备[2]。
2.2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流程
部分化学实验流程复杂,为了使学生了解全部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入动
画技术,以卡通人物的视角完成实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认知,增强学
习兴趣,并快速抓住关键环节,提升实验能力。
比如在学习“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化学实验流程,学生无需动手操作,而是
可以看到各种卡通人物在实验室忙碌,包括在U型管中插入碳棒,电解过程等,
跟随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动画的形式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真观
看完整个化学实验流程。
2.3利用多媒体加快实验操作进程
部分高中化学实验的持续时间较长,但课堂时间有限,实际操作无法达到理
想的教学效果。
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加快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使
学生观看到关键的实验步骤,强化教学效果。
课前,高中化学教师应剪辑好视频,课堂中直接播放,使学生短时间内观看完整的实验操作流程,形成系统的化学知
识框架。
比如在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由于水的电离耗时较长,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播放或快放视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重要的实验步骤,了解
实验中微量变化,深化理解水的电离知识,掌握常见溶液酸碱性[3]。
2.4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复杂操作
高中化学实验存在较多的复杂操作,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会导致学
生无法深刻感知实验操作流程,不能掌握更多的实验要点,降低了实验效果。
对此,教师应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清晰的复杂流程,加
深理解。
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备与性质”一课时,制备氧气需要引入多种实验
材料,且方法众多,实验演示难度较大。
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学生
展示氧气制备实验,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氧气的制备要
点与流程,通过形象的感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系统学习化学实验知识。
2.5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重难点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明确化学实验中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
深入探讨思考。
以往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重复讲解难度较高的实验,在实
践演示方面,需要不断重复步骤,不但会无端消耗过多的化学资源,还会浪费教
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因此,化学教师应引入多媒体设备的录像技术,通过暂
停与回访的功能,为学生回放重要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切实掌握重难点知识,强
化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时,
教师应录像并回放讲解重要的知识点。
实验开始前以生活中的食盐为引导,讲明
食盐是经过多次处理才得到的,并利用化学实验操作食盐的提取流程。
但在演示“中和”操作时,由于直接使用pH纸检测,没有利用玻璃棒搅拌,以致检测结
果偏差较大。
此时教师便回放演示玻璃棒搅拌、无气泡冒出、不搅拌三种情况,
使学生通过对比直观感受,牢记利用玻璃棒搅拌的环节,掌握实验重点。
又比如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制备”时,教师实际操作实验会危害教室内的环境,此时便
引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二氧化硫的制作流程,并搭建虚拟演示平台,使学生开展虚拟的制备实验,深刻记忆制备重点,保证学习效果。
2.6利用多媒体技术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属于关键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化学现象,才可以总结出实验结论,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实际化学实验中,部分现象无法通过肉眼观看,基于此,教师应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视频与图片中清晰的观察实验现象,保证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铜和稀硝酸反应实验”时,为了使学生清晰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化学实验流程,通过虚拟实验室为学生分析空气主要成分的比重,了解铜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一氧化氮的生成情况。
以往教学中,铜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但学生无法肉眼看到此现象,且一氧化氮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二氧化氮,学生肉眼可以看到,因此会误解为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氮。
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后,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过程,定格并放大一氧化氮气体,认识到红褐色的气体并非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强化实验效果。
结束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科学引入多媒体技术,加快实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实验过程,通过丰富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更多化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云生,王玉林.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3):92-93.
[2]侯建华.新课改下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难点[J].高中数理化,2020(12):74.
[3]温明东,李奇.新课程下的多媒体教学与高中化学实验[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