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原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

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

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

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有自审意识。

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

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

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

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

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

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

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

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

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

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

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

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

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

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

(摘编自叶廷芳《文学当助人识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避免危机出现,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

B . 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

C . 《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是为了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

D . 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和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为克服人类危机,文学家应承担的任务。

B . 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证明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

C . 文章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

D . 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才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B . 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伴随人类进步与个人成长。

C . 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观众反思人性关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D . 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是因其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

2. (12分) (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情
徐建英
我出生的鄂南地区,山高林密,各类野兽世代扎驻在深山之中,紧挨山边的庄稼跟着常遭罪,各村成立的护农小组中,父亲年轻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铳手。

《枪支管理法》实施后,父亲的那杆双管猎枪被公安机关列入收缴之列,到父亲重新持证换上单管猎枪时,山下的庄稼人开始一茬茬往城里卷,山上的野兽下山无食可觅,也很少再来作孽,而父亲此时的年岁也大了。

庄稼少后,荒地多了,从前热闹的围猎随着护农小组成员一样相继老去。

父亲平日里侍弄完屋檐外廊墙角的几丘菜地,余下来的时间,还是喜欢一个人柱着那支老式的单管猎枪上山转悠。

只是年岁大后,从前健步杠在肩上的
猎枪,如今经被他柱在脚下,成了一支看起来很滑稽的拐棍。

而他总是习惯说:“转转吧,习惯了咱湖村的山,转转也好。

”特别是雪落的冬季,父亲每隔两日,必定在清早进山一趟。

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

那个人,父亲时常在我们湖村周边碰到。

笼着雾罩泊着小筏的湖边,袅袅升腾着炊烟的早晨,更多的时候,父亲会在密匝匝被夕阳涂得金灿灿的林子里遇到他,那些橡树,槲树,青杉,松柏什么的,平日里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树们,在那个人眼里像似镀过金的宝贝。

有时他弓着腰,有时会曲膝半蹲着地,伴随着那个人手中的玩意儿“咔嚓”“咔嚓”的灯光闪过,有时还会哗啦啦一下跪在地下,样子庄严肃穆,像似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

再看那个人时,父亲就常常忍不着多瞅几眼,更多时会瞅他背上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

那年冬季的雪很大,母亲的阻止没能如愿,反而加速了父亲进山的频率——隔日一趟转成了一日一趟。

那天一大早父亲又柱他那杆老猎枪,鬼鬼祟祟地瞒着母亲从菜窖里拎出一条棉布小袋,踏着积雪穿过村口,走上了村后被雪落镶白过的南拢凹。

那被大雪厚厚覆盖的山路上,一行脚印直向镶白的树林子,一股啸冷的雪风在父亲错愕的神情里吹动树条子上缀满的冰挂。

顺着那行脚印,父亲很意外地在南拢凹岔路上碰到了那个人。

他立在路边,像似在等着什么,背裹里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缀上了一层薄雪。

迎着父亲错愕的目光,他对着父亲笑笑算是招呼,然后跟在父亲身后,也上了山。

父亲柱着猎枪的步子在前方停了下来,他紧了紧手中的棉布袋子,看着同时停下来的那个人,折返身向另一座山头走去。

那个人在原地仅停了一下,也折转身子跟向父亲身后。

父亲再次停下来,看着那个人,柱着的猎枪在雪地上不满地跺了跺,一动不动地立在雪地上望向那个人。

那个人在父亲的目视下,后退了几步,复又走上前,父亲的猎枪再次在雪地上跺了跺,一动不动地望着他。

那个人停在原地半响,才背着包一步一回地绕向另一个山头。

父亲站在雪地中,直见那个人在林子里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时,才折转身向南拢凹的深山走去。

父亲在响午时柱着猎枪空着手走进家门,棉布袋中装着几粒不知名的树木坚果,他边拍打着肩上的残雪,边絮絮叨叨地唠着那个人的不是,唠那个人扰了他的好事。

母亲见此很不满地在一旁接口:“就是没人惊扰你,你平素不也照样是空手回家的。

”而父亲听罢,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对此,我们再一次把父亲所有的举动归辔于他老小孩的心理在作梗。

这件事不久我返城找到了新的工作,应新同事约,我陪他参加一个摄影大赛的颁奖会。

在获奖作品展厅中的一角,一幅叫《深情》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雪地里半蹲半跪着一位老人,老人的模样慈眉善眼,在他的手伸前的地方,是一只灰色的野兔,看到老人,灰兔眼神像极了委曲的孩子,挣扎着向老人身
边挪近,一旁的雪地上,一只棉布小口袋散在雪地上,几只鲜红的萝卜露出袋口在雪地中格外醒目。

远处一棵枫树,被积雪压弯的树桠下,隐隐有支陈旧的单管猎枪在雪风中飘。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样子庄严肃穆,像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写出了“那个人”认真严肃和敬业的精神。

B . 父亲“加速了进山的频率”却依然打不到猎物,主要是因为他根本不想打猎物,而只是想重温昔日的生活。

C . 小说中多次出现了雪、树林、风等环境描写,这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又渲染了气氛。

D . 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由“我”来讲述故事,既让人感到可信与亲切,又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2)分析画横线句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为什么以摄影大赛的一幅作品《深情》结尾?请结合全文,从艺术结构、情感表现、思想内容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3. (11分) (2018高一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

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

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

知济州金乡县。

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

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

”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

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

”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诏处仁赴阙。

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

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

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

”上曰:“非卿不闻此言。

”明日,除侍读。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

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

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

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召为中书侍郎。

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

”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B .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C .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D . 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是科举考试最高功名。

B . 免丧也称服阕,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古人为哀悼逝者需穿丧服,服饰时间都有限制。

C . 侍读,是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之官,对提高皇室修养和执政能力有积极意义。

D . 潜藩中的“藩”指封建时代的属国、属地,借指边防重镇。

潜藩是指帝王作为王侯时的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徐处仁抚民有方,平息叛乱民患。

任东安令时,他对反叛者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终被其诚意所动;代理开封府事,当地得以大治,狱中常无系囚。

B . 徐处仁胸怀天下,忧心兵民之困。

他认为兵强民富方能立国,然而天灾人祸,兵民皆贫困不堪,应当早做准备,以防止后患。

此言深得徽宗认可。

C . 徐处仁坚持己见,惨遭排挤夺职。

之前童贯想平抑物价,徐处仁与之不和,出言反对。

之后徐处仁替没获得故免的百姓上奏,童贯借机排挤,徐处仁终遭削夺职务。

D . 徐处仁坚决主战,抗击金兵南侵。

金兵来犯,他广储粮草,集合上万精兵为国效劳;积极进言献策,奏请御驾亲征,反对割让土地,态度果断坚。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

②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 (7分) (2019高一下·中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③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船。

《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成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不仅写了景,也写了人。

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天空晴朗,剩下的夜路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内心当中的惊喜。

B . 领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

诗人表明了自己在政治上原本就是清白的,不需要其他人来澄清。

C . 颈联“鲁叟乘桴”是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遇赦之后的释然,但他并不想像孔子那样闲散江湖,退出政坛。

D . 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明朗开阔,情感深沉,蕴含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名句填空
①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③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

五、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6.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它们构成诗后,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般的朦胧诗境。

B . 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C .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D . 你多年来一直战战兢兢地为航天事业工作,如果首飞时没有选中你,而是选择了其他同志,你会为你的选择后悔吗?
7.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民政部将协调相关部门,采取鼓励先进、以奖代补,提高各地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积极性。

B . 青年干部工作热情高,干劲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所缺乏的,一是理论水平不高,二是实践经验不多。

C . 2013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 . DHA 在奶粉中加得太多,不仅会给婴幼儿消化吸收系统造成负担,而且会降低婴幼儿身体免疫力。

8. (2分)下列句子划线词,为被动句标志的一项是()
A .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 而耻学于师
C . 不拘于时
D . 其皆出于此乎
9. (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推测
B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
C . 昭王南征而不复回复
D .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凭借,倚仗
10. (2分)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 等终军之弱冠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
B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C . 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6·天津)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高一下·市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落在土壤里
你是甘露
洒在江面上
你是小水珠
这首小诗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和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1-1、
1-2、
1-3、
2-1、
2-2、
2-3、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3-1、
3-2、
3-3、
3-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4-1、
4-2、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5-1、
五、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6-1、
7-1、
8-1、
9-1、
10-1、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