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凡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除了每个药物特殊的副作用外,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副作用:
(1)心率过慢: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也是致心律失常的药物,由于多数药物都是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所以它们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心动过缓或者传导阻滞,可导致心率过慢的现象,伴随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眼花、黑矇、气喘,甚至晕厥、心绞痛等。
(2)恶性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往往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等,一般都需要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甚至电击的方式进行抢救。
奎尼丁、胺碘酮、索他洛尔和伊布利特相对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说较容易造成恶性心律失常。
(3)低血压: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慢心率,甚至有小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是某种降压药,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疲乏、头重脚轻等症状。
(4)脏器功能损害: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不大,但有少数患者会遭遇脏器功能损害的问题。
由于药物基本是靠肝肾进行代谢,所以肝肾功能损害相对多见。
需要指出的是,胺碘酮含有碘,可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发现后及早停药多数可自行恢复。
胺碘酮还可引起肺纤维化,这个副作用最重,严重时可造成呼吸功能衰竭,慎用于基础肺功能差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则可引起心力衰竭、哮喘等不良反应。
还有一些药物罕见可致心脏毒性。
(5)胃肠道反应:常见的胃肠道刺激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腹泻可导致钾离子丢失而引起低血钾,低血钾本身又可致心律失常,甚至是恶性心律失常。
鉴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上述或轻或重的副作用,使用起来要倍加小心,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相关症状,定期随诊。
使用这些药物期间,要定期监测血钾浓度、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变化。
出现副作用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者停药、换药。
合并使用降压药者,注意服药期间血压变化,酌情减少降压药剂量。
血钾偏低的患者,应补充钾到正常偏高的水平(4~4.5mmol/L),适当补充镁剂。
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可以降低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以免造成心率过慢,如需要同时使用,则应注意监测心率和症状。
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非在医生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