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文章写作与修改+《马琳,远去的背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琳,远去的背影
喜欢马琳好多年了,如今见他大势已去,不由得有些伤感。
金色华年,终有尽时,马琳是如此,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权以此文纪念他,同时也祭奠和致敬我们渐去的青春吧!——题记
昨天半夜,从网络中已知——拼命三郞,一代天骄马琳,在本届世乒赛中,1﹕4不敌宿敌日本的松平健太,巴黎之旅就此终结。
传奇谢幕,恍若梦幻。
马(王)之王朝其实早已渐行渐远,徒留背影了,如落日余晖一般,苍茫而凄美。
但当命运到来,还是止不住唏嘘。
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遗憾是真,完美是梦!
首度听闻世乒赛,是天津,当时还是马文革、丁松、王涛的黄金年华,瑞典战车正风雷滚滚,风骚无限。
之后算偶有了解,知道刘国梁、孔令辉,此外就是马琳,当时被称为大球王。
之后上海世乒赛,只是一晃而过,没留下多少印象。
真正亲密接触乒乓,了解乒坛风云,大概从萨格勒布开始,那时的马琳、王励勤笑傲江湖,风头正劲。
而我自己,也开始亲身体验并逐渐迷恋上了乒乓,开始有意识地下载视频来观看,模仿其动作(尽管不像),领会其玄机(尽管至今仍大半糊涂)。
当时还接触到了一本杂志《乒乓世界》,不仅对国内二王一马满心钦服,对当时坊间流传的一句“得马琳者得天下”会心一笑,而且对国外的各路乒乓枭雄们也渐渐熟稔。
及到08北京奥运,特别关注的项目就是这小小银球,当时刚好出门在外,旅店之中格外焦急,生怕错过,庆幸终于看到了关键比赛。
决赛之前感觉王皓实力稍胜,应该能够登顶,没想到马琳意志超强,手感奇
佳,神球不断,发挥更为出色,终获冠军,想想也难能可贵,实至名归。
之后又托人帮买了那几期的《乒乓世界》,一次一次细味比赛,欣赏他们哥儿仨并立称雄的飒爽英姿。
北京后,王楠结婚,马琳在她的婚礼上西装革履,英气逼人,印象深刻。
平时见惯的是他穿着运动短装挥拍洒汗的画面,一改装束,面貌全新,横看成岭侧成峰,倒也别有意
趣,觉得到底是帅哥一名,怪不得女粉如云。
之后,看到马琳参与《鲁豫有约》,与张宁益大秀恩爱,还心想,运气不错,财色兼收,之前的辛苦遭逢,也值了。
孰料风波骤起,所谓郞情妾意,竟演变为闹剧一场,终至恩断义绝,一拍两散。
个中是非,我们外人,当然不得而知,不便揣测与妄言。
看到面对媒体的马琳谨言慎行,当时还想,到底是打乒乓的,不动声色,不露破绽,狐狸一样,精着呢!
不过,婚姻之事,到底还是牵扯了不少精力,给马琳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无论是名誉,还是打球状态。
也许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也许小将冲击,后浪推前;也许杂事缠身,心已旁骛,那一段时间,马琳竞技水平下滑。
09横滨,受到日本小将松平健太强力冲击,岌岌可危,眼看不保。
但关键时刻,顽强的意志发挥了强大的正能量,4:3,以微弱优势胜出,总算保住奥运新贵之颜面。
10年,马琳回勇。
莫斯科团体赛中,女队以小将丁宁、刘诗雯担纲,因为过于稚嫩,阴沟翻船,考杯失守。
男队一时风声鹤唳,上下震惊,加上德国队的确实力不俗,狼来非虚,当马龙对阵波尔战败时,一时阴云笼罩,步步惊心。
这时的马琳,挺身而出,先战奥恰,再战波尔,两战皆捷,为男队夺取斯韦斯林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居功至伟。
经此一战,马琳赢得媒体的无数赞誉:最宝贵品质,最大功臣,定海神针,比林丹还棒……!其拿下胜利后与刘国梁的熊抱,
三连蹦怒吼,蔡振华的亲为颁奖等,也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世易时移,盛衰流转。
莫斯科之后的马琳,光环渐渐褪色。
11年鹿特丹,男单,二马相争,青春风暴猛烈,马琳1:4落败,止步八强。
与陈玘搭档的男双稍可安慰,同样1:4负于马龙许昕,获得亚军。
12年,马琳愈渐滑落,一些比赛,甚至止于首轮,民间甚至传出“琳一轮”之调。
加上奥运瘦身,乒乓单打名额缩至两名,马琳未能跻身绝对核心,也在情理之中。
豪华伦敦的街市,“马大厨”买菜做饭,看上去倒也轻松惬意,只不知暗夜内心,会如何地往事翻涌,会不会落寞、感慨?
而今,巴黎再次世乒,靠着教练手中的机动名额,马琳终于来到这个浪漫之都,虽然都在说着大满贯的梦,但是熟知乒乓近况的人们都知道,那个梦,多半只是YY,正如新年时节人们常挂口中的祝福一般,只是美好的心愿而已。
什么流年不利、巴黎不是福地之说,其实只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安慰。
事实上,马琳的美好时代,已经到了终结之时。
马琳,和更多的人们,注定是无法圆那个梦的了。
都说英雄最怕失路,美人最怕迟暮。
其实,英雄也是怕迟暮的。
廉颇老了,饭间三遗矢。
关羽老了,败走麦城。
刘备老了,感叹髀肉横生。
人人都会老,无论古今、中外。
运动员的黄金期,其实也就那么几年。
多少昙花一现的明星,俱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河中。
马琳从97年出道至今,17
个年头间,纵横乒坛,一直保持顶尖水准,已经难能可贵。
也许,我们还该庆幸——幸好他选择的是乒乓,技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体力、精力之不足,方得以葆长青。
若是他当初不入此行,选择的是篮球、足球、马拉松之类,只怕他早已隐退多年了。
甚至,连拔尖冒头、为人们所熟悉的可能都没有。
除了他的汗水、灵性之外,他还该感谢他的对手——王大力、肥皓他们,是他们激发和成全了他,成全他的那些丰功,及遗憾。
甚至,他还该感谢中国这片乒乓沃土,及土地上无数的无名的球迷们——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世界充满告别,方式万千,有梅艳芳式、张国荣式、饭岛爱式;也有乔丹式、老瓦式、刘国梁式。
我们不知道马琳具体会在何时告别,又以何种方式,只是感觉曲近终,幕将谢。
私下里觉得,以乒乓的角度看来,以马琳聪慧的头脑,不做教练是非常可惜的。
然而这又涉及到他个人的意愿、国乒的长远战略、人事安排、各方博弈。
一方面海阔天空,马琳除了乒乓,还有他的宝马,他的爱,也许还有其他的事业吧。
另一方面,海深浪大,万类霜天竞逐,难以逆料。
这一切,已经不是我们可以一厢情愿和把握的事儿了。
也许他将自此告别,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中。
也许他会转换角色,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延续我们对他的影像。
无论如何,马琳留下这么多经典,这么多回忆和那么多
的谈资。
他伴随我们走过这么些年,是路边一长溜的美丽风景,是我们人生图画中的浓墨重彩之笔。
他在我们的杂志上、电脑中、刻录碟上,更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