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乌白菜选留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心乌白菜选留种技术
黄心乌白菜是沿淮地区的名特产蔬菜。
它是乌塌菜的一个变种,在蚌埠地区也叫它“菊花心”,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在沿淮地区的栽培有近千年的历史。
古人早有“拨雪挑来塌地崧(塌地崧即乌白菜),味似蜜藕更肥浓”的诗句。
民间也有“腊月乌菜赛羊肉”之美誉。
它还有播种季节性大,栽培技术简便,适收期长,抗寒性强等特点,是寒冬腊月、早春季节的上等珍稀绿色蔬菜。
近年来,由于各类叶菜品种的开发增多,农产的自行留种,不注重选择与隔离,极易与其他白菜类串花杂交,致使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为了尽快恢复黄心乌白菜原来的优良性状,使其向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在黄心乌的选留种及繁种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选好种株,建立原种圃
近年来由于品种间杂交分离,在株型、株高、叶型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可在较好的黄心乌白菜的大田里选取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菜棵,移植到隔离条件较好的留种田分块、分株单独栽培,用纱网罩起来,繁殖原种。
2 繁殖原种建立良种田
2.1 良种田的要求
根据所繁原种数量,确定良种田的面积。
良种田的周围1000m内不得有白菜类或白菜型油菜。
良种田应地块集中,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施足基肥,并糟耕细作。
2.2 播种育苗
选择合理的播种期是培育壮苗的前提,早播易导致年前抽薹,晚播苗小难移栽,都难以安全越冬。
经多年的栽培经验,沿淮以南地区宜在9月下旬前后播种,沿淮以北地区宜在9月中旬前后播种。
播种时要求稀播、匀播;底墒不足时要及时浇水,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通过水、肥调节达到培育壮苗的目标。
2.3 精细整地,适时移栽
根据黄心乌白菜的生长量.要做到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施土杂肥6X104~7.5~104kg/hm2、三元复合肥750kg/hm2、硫酸钾225kg/hm2、硼沙22.5kg/hm2。
将上述肥混匀深施耙平,做成2m长畦,在lo月中旬前后,按30cmX 40cm的株行距开沟定植。
移栽时进行1次去杂,栽后及时浇水,以确保成活。
3 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3.1 及时查苗、补苗,补浇活棵水
在移栽后的3—5d内要进行田间巡查,发现缺水要及时浇灌,缺苗要及时带水补栽,确保全苗,为提高单位面积制种产量创造条件。
3.2 严格去杂
在早春的3月初,正是黄心乌白菜种株由团棵向抽薹的过渡阶段,此时也正是田间去杂的大好时机。
要根据黄心乌的特性,结合选留种的目标,配以中耕锄草,保留优良、去除劣株。
去杂要狠,要彻底。
3.3 摘心,人工辅助授粉
在4月中下旬,植株高约1m左右,带9~13层果枝,可及时摘心。
方法是选晴天上午,用细竹子或带有弹性的细树枝条,抽打植株顶端的生长点,一是促使养分集中供应中部果枝。
二是辅以人工授粉。
3,4 病虫防治
制种田的主要虫害为蚜虫与潜叶蝇,4月中旬至5月初,随气温升高,蚜虫与沼叶蝇开始活动,如不及时防治,危害后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
防治可用吡虫
啉、万灵等,防治菌核病主要用50%的多菌灵或40%的菌核净1000倍液,7~10d 喷1次,连喷2~3次。
4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提高黄心乌制种产量的又一重要措施。
过早籽粒饱满度差,影响产量与质量;过晚,种荚爆裂,造成减产。
适宜时间约在5月15~20日,要掌握种株中部荚籽粒呈浅红色后即可收获,最好在上午带露,用快刀切断主茎,以免带土,将收获物运至晒场,待风干后脱粒精选,经田间鉴定试验后,包装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