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埋线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
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王淑友;姚淑英;李燕燕;叶航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方法:用2-0、4-0两种规格的铬制羊肠线分别埋置在同一穴位的脂肪层、肌肉层,每15 d 埋置1次,共埋置2次.采用红外热像检测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埋线前后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的变化,并比较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值的变化.结果:同一型号线体,肌肉层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脂肪层高;同一组织层面埋线,2-0号线埋线穴位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均较4-0号线高.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在埋线前后的体质量指数变化值及腰围、臀围变化值较其他组高.结论: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有相关
性.%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width together with the embedded depth on losing weight.Methods:Two kinds of catgut (2-0,4-0) were embedded respectively on fat layer and muscle layer of the same acupoints every 15 days,totally for 2 times.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laser speckle blood flow apparatu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local value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speckle blood flow deter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catgut implantation.Body mass index,waist circumference,hip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in the comparison.Results:For the same width,the local value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speckle blood flow in muscular lay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fat layer.For the same layer,the local values of line2-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ine 4-0.The body mass index value,the variation of waistline and hipline of 2-0 catgut muscle layer
embedd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on losing weight and width together with the embedded depth.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3)003
【总页数】4页(P390-393)
【关键词】穴位埋线;减肥;时效关系;量效关系
【作者】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王淑友;姚淑英;李燕燕;叶航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9
单纯性肥胖是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
目前国内外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从中枢性食欲抑制剂到外用的消化吸收阻滞剂以及代谢刺激剂,虽对肥胖症有肯定的减重效果,但其所伴随的副作用和诱发的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减肥治疗手段成为国际上关注的重心和热点。
研究显示,穴位埋线可以抑制食欲,减少体质量,从而达到减肥的效应[1-3]。
随
着穴位埋线减肥应用的普及,临床使用的线体种类不断增加,有羊肠线、纳米银丝线、化学合成线、高分子聚合PGLA线等。
已有研究表明,“纳米银丝线”相对于“羊肠线”而言,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有明显的消炎、抗炎优势[4-6],羊肠线线体在肌肉层内的吸收优于脂肪层的吸收[7]。
这些研究停留在线体种类、埋置深浅与组织吸收问题的相关性研究,缺乏关于不同线体、埋置在穴位的不同组织层面与减肥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本项目以痰湿内盛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同一时间点、不同型号线体、埋置在不同组织层面、埋线局部红外热像值、散斑血流值及对减肥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差值的比较,探讨穴位埋线的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表1显示,病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患者共39例。
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0号羊肠线脂肪层穴位埋线组(埋线1组8例)、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埋线2组8例)、4-0号羊肠线脂肪层穴位埋线组(埋线3组8例)、4-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组(埋线4组7例)及假埋线组(8例)。
5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痰湿内盛型肥胖病人诊断标准
形体肥胖,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25[8]。
伴有食欲旺盛、倦怠乏力、大便不调,或腹胀纳呆、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肢体困重,或伴眩晕、恶心欲吐等体征,舌质淡、苔白腻、苔滑或厚腻、脉濡滑或濡缓 [9]。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符合痰湿内盛型肥胖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男女不限;入组前半年未服用减肥药;患者能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入组参加研究并遵守研究方案。
1.3.2 排除、中止和剔除标准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或患有其他心、脑、肾等疾病继发的肥胖症患者;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完成本治疗观察者、自然脱落、失访者、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者,剔除和脱落率应<20%。
2.1 治疗方法
应用2-0、4-0号铬制羊肠线,分别在穴位的脂肪层、肌肉层进行埋置。
穴位埋置的部位均为天枢、大横、水道、归来、阴陵泉、三阴交、梁丘、手三里双侧,15
d埋置1次,共埋置2次。
2.2 指标检测
2.2.1 红外热像及激光散斑血流检测采用红外热像检测(Varioscan3021-ST,德国)
及激光散斑血流成像(DevonEXCEL 35HU,英国)技术动态观察埋线后、埋线后7 d、埋线后14 d、第2次埋线后、第2次埋线后7 d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的变化。
按照每个病人16个部位(每个患者埋置8个穴位,双侧共16个部位),每组8或
7个病人,共16×8或×7个检测部位,取检测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2.2.2 肥胖相关体征检测在埋线前及第二次埋线后14 d对5组肥胖病人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进行测量与计算,以埋线前的测量值减去埋线后的测量值为变化值。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埋线局部红外热像检测
表2显示,本研究分别在埋线即刻、埋线后7 d、埋线后14 d、第2次埋线即刻、第2次埋线后7 d 5个时间点,对不同组埋线局部的红外热像检测值与假埋线组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埋线组之间进行了比较。
与假埋线组比较,埋线即刻各组与假埋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
后7 d各组埋线局部热像值与假埋线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埋线2
组升高最明显,这种明显的增高一直持续到埋线后14 d;第2次埋线即刻,各组
与假埋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2次埋线后7 d,埋线局部热像值与假埋线组比较,再次出现明显升高,与假埋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埋线组之间比较,脂肪层埋线的2组(1组与3组)之间比较,在观察的几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埋线后7 d及第2次埋线后7 d,肌肉层埋线的2组(2组与4组)之间比较,2组较4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在第2次埋线后7 d,
选用2号羊肠线埋线的2组(1组与2组)之间比较,2组较1组明显升高(P<0.05),4号羊肠线埋线的2组(3组与4组)之间比较,4组较3组明显升高(P<0.05)。
3.2 埋线局部激光散斑血流检测
表3显示,本研究在红外热像检测的几个时间点,对埋线局部也进行了激光散斑
血流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与红外热像检测结果比较,散斑血流的变化更明显。
与假埋线组比较,埋线即刻,埋线2组与假埋线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埋线
后7 d,各组埋线局部散斑血流值较埋线即刻均有下降趋势,埋线1组、2组与假埋线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2组与假埋线组的明显差异持续保持在观察的任何时间点(P<0.05)。
不同埋线组之间比较,脂肪层埋线的2组(1组与3组)之间比较,在观察的几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相反,肌肉层埋线的2组(2组与4组)之间比较,在观察的几个时间点2组均明显高于4组(P<0.05);选用2号羊肠线埋
线的2组(1组与2组)之间比较,在埋线即刻及第2次埋线后7 d,2组均明显高
于1组(P<0.05);4号羊肠线埋线的2组(3组与4组)之间比较,在观察的几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不同型号线体埋置在不同组织层面对肥胖患者减肥效应的影响
表4显示,本研究对观察的不同组埋线前后体质量指数、腰围及臀围变化值进行
了统计分析。
体质量指数变化值显示,与假埋线组比较,1、2、4组的变化值均
明显增加(P<0.05);腰围变化值显示,与假埋线组比较,1、2、3、4组的变化值均明显增加(P<0.05),此外与埋置层面不同的1组比较,2组的变化值明显增加
(P<0.05),与埋置线体型号不同的4组比较,2组的变化值亦有明显增加(P<0.05);臀围变化值显示,与假埋线组比较,1、2组变化值明显增加(P<0.05),不同型号
线体埋线组之间比较(1组与3组、2组与4组),1组较3组明显增加(P<0.05),
2组较4组明显增加(P<0.05)。
本项研究发现,埋线后线体吸收过程中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假埋线组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只出现即刻增高,可能是由于针刺刺激后出现短暂的应激表象。
埋线组由于埋线后羊肠线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相应的化学变化,随着线体的分解、液化、吸收,不同线体埋置在不同组织层面局部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是不同的。
通过对不同穴位埋线组减肥效应的观察发现,埋线后红外热像及散斑血流值越高的,其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变化越明显。
人类肥胖发生有若干因素需要考虑,但其发病机制是相同的,即机体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过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机体,脂肪组织增多形成肥胖。
穴位埋线的线体作为一种异种蛋白, 可诱导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
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10],引起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上升,使得外周血中瘦素向中枢转移,结果下丘脑中瘦素(LP)水平上升,抑制神经肽(NPY,目前已知最强的食欲增强因子)表达,并刺激促黑激素(厌食因子)产生,进而抑制食欲素(orexin,OX)(来源于NPY),控制体质量。
本研究采用红外热像及激光散斑血流技术客观再现了穴位埋线后不同时间点埋线局部红外热像、散斑血流的变化,说明不同线体埋置在不同组织层面,机体在破坏、
分解、液化线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及能量代谢程度是不同的,减肥效应也必然不同。
红外热像作为人体体表热量的直接反映,可以记录不同线体和线体埋置在不同组织层面能量代谢的差异。
散斑血流量是反映能量代谢的特征性指标,能深入分析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
从研究的数据来看,使用2-0号羊肠线时机体的消耗比使用4-0号羊肠线大,线体埋置在肌肉层的消耗比在脂肪层大。
这说明使用2-0号羊肠线、线体埋置在肌肉层相比4-0号羊肠线、线体埋置在脂肪层刺激量更强,热量消耗
增加,组织能量代谢更活跃[11],因此减肥效果更好。
此外研究中还发现,39例痰湿内盛型肥胖病人施穴位埋线减肥后,生活习惯均有
不同程度的改变,消谷善饥患者埋线后食欲明显减弱,体倦乏力患者埋线后明显感觉到身轻体健。
进一步研究我们将观察不同种类线体,如化学合成PGA线、高分子聚合PGLA线等埋置与减肥效应的相关性及效应周期,为临床穴位埋线减肥线体的选择、治疗周期的确定提供实验数据。
△通讯作者:王少军(1965-),女,辽宁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
针灸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Tel:137****2385,E-mail:***************。
【相关文献】
[1] 杨福霞.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4):237-240.
[2] 闫润虎,白洁,顾劲松,等.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143-1147.
[3] 陈华,单敬文.穴位埋线法对产后肥胖不同时期及食欲的影响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11):2045-2046.
[4] 任晓艳,周双琳,李洪娟.穴位埋入纳米银丝线与羊肠线在红外热像中的差异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9,16(2):20-21.
[5] 幸琼,罗建华,毛金珠,等. 纳米银联合可吸收线在疤痕体质患者腹部切口的效果观察[Z]. 国家科
技成果.
[6] 任晓艳.纳米银丝线[P].中国专利:CN2734238,2005-10-19.
[7] 冉鹏飞.穴位埋线肥胖大鼠脂肪层与肌肉层线体吸收过程的动态观察[D]. 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09.
[8] 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31.
[9]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10] 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 2004,19(12):757-760.
[11] 林静瑜,郑淑霞,许金森,等,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6):2321-2323.。